书籍详情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与创新:以民族学为例
作者:刘子云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520344685
定价:¥7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与创新:以民族学为例》对我国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研究。作者以宏观视角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为个案,以点带面,通过实地调查,具体采取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理念、目标、过程与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研究生的规模、结构、质量和评价等问题。《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与创新:以民族学为例》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子云,1986年生,湖南祁阳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民族教育和民族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主持广东省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民族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篇。合著《民族团结教育论》等。获得国家民委社科科研奖1项。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内容架构
六 概念界定
第一章 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关系
一 经师与人师:“博学”与“厚德”的双重使命
二 名师与严师:两种风格的导师之角色精神
三 教授与自学:教师与学生中心的主体自觉
四 博学与专深:由博返约的过程化
五 经典与前沿:走向专深前的准备
六 理论与实际:科研过程的思维原则
七 学习与研究: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创新
八 勤学与巧学:互补后的高效学习法
九 独学与共学:提供开放的知识场域
十 规范与自由:研究生科研的基本义务与权利
第二章 作为研究个案的民族学学科
一 民族学所挂靠组织的历史变迁
二 选择民族学作研究个案的缘由
第三章 民族学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态
一 民族学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规模
二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结构
三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质量
四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评价
五 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四章 民族学学科研究生教育平台的搭建
一 历史视域中民族学的学科发展
二 学科方向的分形与聚形
三 从重点学科到特色学科
四 从单体学科到群体学科
五 与民族学学科发展共生共进的研究生教育
第五章 民族学学科研究生学术性格的养成
一 科研是学术型研究生应然的遗传性格
二 民族学科研成果及其研究特色
三 民族学科研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影响
第六章 民族学学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培育
一 学术型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性
二 田野调查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三 学术演讲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四 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五 学术报告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关于民族学学科发展及其研究生培养的访谈
附录二:民族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录三: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培养大事记年表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内容架构
六 概念界定
第一章 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关系
一 经师与人师:“博学”与“厚德”的双重使命
二 名师与严师:两种风格的导师之角色精神
三 教授与自学:教师与学生中心的主体自觉
四 博学与专深:由博返约的过程化
五 经典与前沿:走向专深前的准备
六 理论与实际:科研过程的思维原则
七 学习与研究: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创新
八 勤学与巧学:互补后的高效学习法
九 独学与共学:提供开放的知识场域
十 规范与自由:研究生科研的基本义务与权利
第二章 作为研究个案的民族学学科
一 民族学所挂靠组织的历史变迁
二 选择民族学作研究个案的缘由
第三章 民族学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态
一 民族学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规模
二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结构
三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质量
四 民族学研究生教育评价
五 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四章 民族学学科研究生教育平台的搭建
一 历史视域中民族学的学科发展
二 学科方向的分形与聚形
三 从重点学科到特色学科
四 从单体学科到群体学科
五 与民族学学科发展共生共进的研究生教育
第五章 民族学学科研究生学术性格的养成
一 科研是学术型研究生应然的遗传性格
二 民族学科研成果及其研究特色
三 民族学科研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影响
第六章 民族学学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培育
一 学术型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性
二 田野调查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三 学术演讲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四 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五 学术报告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系统培育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关于民族学学科发展及其研究生培养的访谈
附录二:民族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录三: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培养大事记年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