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
作者:唐登然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520361927
定价:¥10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紧紧围绕坚持、维护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这一主线,聚焦建设什么样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如何建设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由谁来建设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等问题,以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科学内涵与战略要义的深刻阐释为逻辑起点;以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原则遵循与经验启示的全面阐发为逻辑基础;以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本体、载体、主体建设的深入厘清为逻辑展开:以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党管”要求的有效解析为逻辑归宿。《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紧贴高校实际,立足内部要素与结构维度,从本体论、载体论、主体论三个方面论析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维护、巩固和提升,力图深入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前沿性和规律性问题。
作者简介
唐登然,1991年生,法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等课题4项,参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等课题多项,在《教学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论纲》《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等著作6部。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回应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势的现实需要
二 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
三 赢得高校思想舆论宣传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战略要义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科学内涵
一 意识形态“三权”的含义
二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蕴义
三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要义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一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二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第三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一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 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第二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
二 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学说
三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
四 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知识借鉴
一 “文化领导权”知识
二 “话语权力”知识
三 “言语的有效性”知识
四 “话语分析”知识
第三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原则遵循与经验启示
第一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
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实质
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十为指导的实践要求
第二节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一 问题所指
二 “弃权、丧权、霸权”的认识问题分析
三 “失语、失踪、失声”的现实问题分析
四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具体举措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发展阶段
二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实际做法
三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经验总结
四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现实启示
第四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本体建设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本体的蕴涵
一 理论指导: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之“基”
二 思想指引: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之“脉”
三 价值指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之“魂”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本体的形态
一 话语创造权
二 话语表达权
三 话语传播权
四 话语批判权
第三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本体建设的理路
一 经典话语与时代话语相互辉映
二 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相互衔接
三 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相互映衬
四 现实话语与网络话语相互协调
第五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载体建设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的类型
一 教学科研
二 讲座论坛
三 文化场所
四 网络传媒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的特点
一 鲜明的广泛性
二 突出的复杂性
三 显著的开放性
第三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建设的策略
一 守住“红色地带”
二 压缩“黑色地带”
三 转化“灰色地带”
第六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体建设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的构成
一 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
三 辅导员和班主任
四 网络宣传工作人员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建设的总体遵循
一 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
二 以配齐建强队伍为重点
三 以提高工作能力为核心
四 以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为保障
第三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建设的实践措施
一 守好“入口关”
二 把好“培养关”
三 做好“保障关”
第七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党管”要求
第一节 党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价值判定
一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 推动意识形态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第二节 党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本真蕴义
一 党管方向
二 党管大局
三 党管舆论
四 党管队伍
第三节 党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落实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
二 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三 保证党委宣传部门的牵头协调
四 推进有关部门和院(系)的共同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回应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势的现实需要
二 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
三 赢得高校思想舆论宣传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战略要义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科学内涵
一 意识形态“三权”的含义
二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蕴义
三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要义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一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二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第三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现实紧迫性
一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 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第二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
二 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学说
三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
四 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知识借鉴
一 “文化领导权”知识
二 “话语权力”知识
三 “言语的有效性”知识
四 “话语分析”知识
第三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原则遵循与经验启示
第一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
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实质
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十为指导的实践要求
第二节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一 问题所指
二 “弃权、丧权、霸权”的认识问题分析
三 “失语、失踪、失声”的现实问题分析
四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具体举措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发展阶段
二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实际做法
三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经验总结
四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现实启示
第四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本体建设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本体的蕴涵
一 理论指导: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之“基”
二 思想指引: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之“脉”
三 价值指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之“魂”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本体的形态
一 话语创造权
二 话语表达权
三 话语传播权
四 话语批判权
第三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本体建设的理路
一 经典话语与时代话语相互辉映
二 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相互衔接
三 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相互映衬
四 现实话语与网络话语相互协调
第五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载体建设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的类型
一 教学科研
二 讲座论坛
三 文化场所
四 网络传媒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的特点
一 鲜明的广泛性
二 突出的复杂性
三 显著的开放性
第三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载体建设的策略
一 守住“红色地带”
二 压缩“黑色地带”
三 转化“灰色地带”
第六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体建设
第一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的构成
一 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
三 辅导员和班主任
四 网络宣传工作人员
第二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建设的总体遵循
一 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
二 以配齐建强队伍为重点
三 以提高工作能力为核心
四 以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为保障
第三节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建设的实践措施
一 守好“入口关”
二 把好“培养关”
三 做好“保障关”
第七章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党管”要求
第一节 党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价值判定
一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 推动意识形态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第二节 党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本真蕴义
一 党管方向
二 党管大局
三 党管舆论
四 党管队伍
第三节 党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落实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
二 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三 保证党委宣传部门的牵头协调
四 推进有关部门和院(系)的共同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