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与水资源配置效应评估

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与水资源配置效应评估

作者:翟家齐,赵勇,王丽珍,侯红雨,张亮亮 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ISBN:9787517086109

定价:¥9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平原区地表水 地下水耦合模拟与水资源配置效应评估》系统探讨了平原区水循环系统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运动及社会水循环过程,分析提出了人类活动影响下平原区水循环的耗散-汇合结构特征、驱动要素及作用机理,梳理了当前平原区水循环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重点解析了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在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反馈与表征,从结构、方法两个层面提出了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方法,基于WACM模型平台建立了平原区水循环与水资源配置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大黑河平原区水资源演变特征,定量评估了不同水资源配置条件或地下水开采条件带来的水循环及地下水效应。《平原区地表水 地下水耦合模拟与水资源配置效应评估》对深入认知平原区水循环特征、影响、驱动机制以及模型研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可供水文水资源、水循环研究、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地下水等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翟家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研发、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潜力评估、干旱模拟与评估、水循环与物质循环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合作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5项),获大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赵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水资源合理调配、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主持和参与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支撑、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水利部重大专项以及区域水资源问题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合作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申请和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50余项。
目录
前言
理论方法篇
第1章 平原区水循环系统
1.1 平原区水循环系统
1.1.1 地表水运动过程
1.1.2 土壤水运动过程
1.1.3 地下水运动过程
1.1.4 社会水循环过程
1.2 平原区水循环驱动要素解析
1.2.1 水循环耗散-汇合结构特征
1.2.2 水循环过程的驱动要素解析
1.3 平原区水循环系统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3.1 水循环研究进展
1.3.2 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1.3.3 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
第2章 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及其耦合模拟
2.1 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循环转化关系及变化
2.1.1 地表水与地下水循环转化路径
2.1.2 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
2.2 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
2.2.1 平原区强人类活动类型及其表征
2.2.2 强人类活动对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影响
2.3 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
2.3.1 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难点与问题
2.3.2 水资源系统耗散-汇合单元拓扑关系构建
2.3.3 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一体化模拟实现
第3章 平原区水的分配与循环模拟模型——WACM模型
3.1 WACM模型简介
3.1.1 WACM模型发展历程
3.1.2 WACM模型主控结构
3.2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3.2.1 水资源配置结构
3.2.2 水资源配置模型构建
3.3 水循环过程模拟基本原理
3.3.1 降水过程
3.3.2 积雪融雪过程
3.3.3 蒸散发过程
3.3.4 土壤水过程
3.3.5 坡面与河道汇流过程
3.3.6 灌区引水过程
3.3.7 农田灌溉过程
3.3.8 灌区排水过程
3.3.9 城乡工业生活用水过程
3.3.10 湖泊湿地补排过程
3.3.11 水利工程调蓄过程
3.3.12 地下水过程
3.4 WACM模型程序实现
3.4.1 WACM模型程序构架
3.4.2 WACM_Outside工具箱
3.4.3 WACM_Conerns工具箱
3.4.4 WACM_Core模块
应用实践篇
第4章 大黑河平原区水文气象特征
4.1 研究区概况
4.1.1 自然地理位置
4.1.2 气象条件
4.1.3 河流水系
4.1.4 社会经济
4.2 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4.2.1 气象要素变化趋势
4.2.2 气象要素突变特征
4.2.3 气象要素周期性变化特征
4.3 气象要素演变的空间格局
4.3.1 气温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
4.3.2 降水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
4.3.3 蒸发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
4.4 水资源状况及变化特征
4.4.1 水资源现状及变化分析
4.4.2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变化
4.4.3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分析
第5章 大黑河平原区水循环演变特征
5.1 大黑河平原区水循环模型构建
5.1.1 模型输入数据及前期处理
5.1.2 计算单元划分
5.1.3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5.1.4 模型率定与验证
5.2 大黑河平原区水量平衡解析
5.2.1 大黑河平原区水量平衡
5.2.2 农田水分通量特征
5.2.3 居工地水分通量特征
5.2.4 草地水分通量特征
5.2.5 林地水分通量特征
5.3 大黑河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补排特征
5.3.1 地表水-地下水补给路径与通量
5.3.2 地下水排泄路径与通量
5.3.3 地下水补排平衡及其动态
5.4 大黑河平原区地下水开采现状评价
5.4.1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标准
5.4.2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方法
5.4.3 地下水超采区划分依据
5.4.4 地下水评价单元划分
5.4.5 大黑河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现状评价
5.4.6 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现状分析
第6章 基于水循环过程的水资源配置效应评估与预测
6.1 水资源配置方案
6.1.1 基准年水资源配置方案
6.1.2 2020年水资源配置方案
6.1.3 2030年水资源配置方案
6.2 水资源配置的水循环效应评估思路
6.3 水资源配置2020年情景下的区域水循环响应
6.3.1 对区域地表供水系统的影响
6.3.2 对区域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6.4 水资源配置2030年情景下的区域水循环响应
6.4.1 对区域地表供水系统的影响
6.4.2 对区域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