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构
作者:谭强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ISBN:9787518429608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高职衔接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构》运用系统论和课程论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原则、技术线路、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构》可作为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人员的参考资料,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也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谭强 博士,副教授,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民族教育研究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团队专家,四川省职业院校校长、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四川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联盟秘书长等。
目录
章 绪论
节 我国中高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
第三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相关概念
第四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研究的设计
第六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的意义与特色
第二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分析
节 课程结构与中高职课程特征
第二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诉求
第三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现状调查与分析
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第三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表征分析
第四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个案调查与分析
节 个案情境描述
第二节 个案现状调查
第三节 个案相关系统的根定义和概念模型建构
第四节 比较与变革
第五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归因分析
节 理念变革分析
第二节 顶层设计分析
第三节 教育制度分析
第四节 办学定位分析
第六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念与思路变革
节 普通性与职业性
第二节 补充性与主流化
第三节 由宏观走向微观
第四节 由凌乱走向系统
第七章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系统建构
节 基本原则:忠实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技术路径: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衔接模式
第三节 内容设计:构建层次显著连贯一体的课程体系
第四节 保障措施:建立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相结合的机制
第八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的反思
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结果总结
第二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进一步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建议
附录
附录一 中高职课程衔接高职院校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职院校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调查问卷(高职学生)
附录四 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调查问卷(中职学生)
附录五 中高职课程衔接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节 我国中高职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
第三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相关概念
第四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研究的设计
第六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的意义与特色
第二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分析
节 课程结构与中高职课程特征
第二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诉求
第三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现状调查与分析
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第三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表征分析
第四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个案调查与分析
节 个案情境描述
第二节 个案现状调查
第三节 个案相关系统的根定义和概念模型建构
第四节 比较与变革
第五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归因分析
节 理念变革分析
第二节 顶层设计分析
第三节 教育制度分析
第四节 办学定位分析
第六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念与思路变革
节 普通性与职业性
第二节 补充性与主流化
第三节 由宏观走向微观
第四节 由凌乱走向系统
第七章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系统建构
节 基本原则:忠实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技术路径: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衔接模式
第三节 内容设计:构建层次显著连贯一体的课程体系
第四节 保障措施:建立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相结合的机制
第八章 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的反思
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结果总结
第二节 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进一步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建议
附录
附录一 中高职课程衔接高职院校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职院校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调查问卷(高职学生)
附录四 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调查问卷(中职学生)
附录五 中高职课程衔接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