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美学史(修订本)

中国美学史(修订本)

作者:张法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ISBN:9787220118258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史(修订本)》按照远古、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金元、明清的朝代顺序,介绍了从远古到清代的中国美学,呈现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的脉络,令人感受到世界史意识中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风貌。中国美学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而包含在其中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对读者心理人格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直接而深刻的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出版专著《美学导论》等21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6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目录
目录
绪论 中国美学史:起源—内容—特点
一、中国美学史:从世界美学史的框架看
二、中国美学史:进入世界现代性进程以来的重写历程
三、中国美学史的主要特点
章 远古美学
节 远古美学的基本面貌
一、中国美学远古起源及演进阶段
二、远古美学的地理和文化基础
三、远古美学的整体结构
第二节 礼:中国之美在远古的基本框架
一、远古之礼的总体性质—演进三段—美学特色
二、远古之礼的地点—人物—器物演进及美学特点
三、远古仪式的行礼过程与美学特色
第三节 中和:中国之美的思想基础
一、中:起源—核心内容—美学展开
二、和:起源—基本内容—体系展开
三、中和:文化结构与美学内容
第四节 美—文—玉:远古之美的多样起源和层级结构
一、美:从羌姜族群的仪式之美到天地间普遍之美
二、文:由夷越诸族的仪式之美到天地间普遍之美
三、玉:从东北族群的仪式之美到天地间普遍之美
四、美—文—玉与中国之美
第五节 威仪:朝廷之美的起源—演进—结构
一、威仪的初源:空地仪式之“義”
二、威仪演进之一:社坛仪式之“宜”
三、威仪演进之二:祖庙仪式之“畏”
四、威仪的初型:从五帝时代到周
五、威仪:朝廷之美的结构和意义
第六节 观:中国审美方式的起源—定型—特色
一、雚——觀:远古感美方式的演进
二、观:中国审美方式的演进与定型
三、观:中国审美方式的主要特点
第七节 乐:中国美感的起源—定型—特色
一、乐字释义与远古美感的起源与演进
二、《尔雅》“乐”的语汇与远古美感的演进的定型
三、乐的定型与中国美感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先秦美学
节先秦美学的基本面貌
一、文化演变与新型朝廷美学的建立
二、朝廷美学关联的三大人物形象
三、传统思想的理性转变而来的美学思想
第二节 孔子与老子的美学思想
一、孔子与老子:两种思想建构
二、孔子的美学思想
三、老子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孟子与庄子的美学思想
一、孟子与庄子:两种美学建构
二、孟子的美学思想
三、庄子的美学思想
第四节 荀、屈、韩、墨四子的美学思想
一、荀子的美学思想
二、屈原的美学思想
三、韩非的美学思想
四、墨子的美学思想
第五节 传统思想的理性转变与美学三面
一、《周易》的美学思想
二、《山海经》的美学思想
三、《考工记》的美学思想
第三章 秦汉美学
节 秦汉美学的基本面貌
一、秦汉美学的时空范围
二、秦汉美学的基本领域
三、秦汉美学的多面演进
第二节 秦汉美学的主体境界:巨丽
一、秦汉大一统与巨丽美学
二、事、辞、经:对巨丽美学的规范
三、诗人、辞人、骚人:巨丽的美学标准
第三节 秦汉的音乐宇宙
一、阴阳五行与音乐宇宙
二、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
三、乐:天地之和
第四节 《诗大序》与政治学美学
一、诗言志新解
二、六义正变与正—变—奸
三、发情止礼与发愤著书
四、怎样定义作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
节 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基本面貌
一、魏晋南北朝美学的演进大貌
二、魏晋以来的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
三、北朝以朝廷美学为核心的美学面貌
四、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互动的美学思想
五、魏晋南北朝美学的主要成就和演进
第二节 审美对象结构和美学理论特点的定型
一、审美对象结构及言说方式产生的文化基础
二、人物品藻与审美对象结构理论
三、人物品藻与两种基本审美把握方式
第三节 士人审美意识
一、声无哀乐
二、生命之叹
三、以形写神
四、澄怀味象
五、园林适心
第四节 宫廷审美趣味
一、宫廷之潮:从丽到艳到丰赡
二、主潮转变:从写神到重骨到崇肉
三、新潮核心:声律、隶事、骈体
第五节 品的等级、审美三境与《文心雕龙》
一、品:《诗品》《书品》《古画品录》
二、芙蓉出水—错彩镂金—平淡自然
三、《文心雕龙》的体系结构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学
节唐代美学的基本面貌
一、容纳四海的开放胸怀
二、科举制与士人朝气
三、三教并重与思想自由
四、文化之盛与百代之中
第二节 李诗—吴画—张书的审美模式
一、“行神如空”“吞吐大荒”的自由精神
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思维
三、“处得以狂”“神化攸同”的灵感创作
第三节 杜诗、韩文、颜书审美模式
一、志于道的勇儒人格
二、艺术专学: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
三、艺术之法: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四、艺术境界:从有法到无法的下笔如有神
五、得神在于“兴”
第四节 佛道二境:山水诗和水墨画的思想
一、山林禅道之境: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二、水墨禅道之境:体素储洁,浅者屡深
第五节 禅宗思想—中隐园林—古文运动
一、“超越凡圣”:禅宗的“平常心是道”的境界
二、“壶中天地”“由圣入凡”:园林禅道之境
三、回到孔孟,直面生活,古文复兴的丰富内蕴
第六节 格的理论和境的理论
一、“格”作为唐代美学的专词和内容
二、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的理论体系
三、“境”的发现
四、境的理论
第七节 美学体系典范:司空图《诗品》
一、《诗品》的历史关联和意义
二、《诗品》的语汇和形象
三、司空图的境的理论
四、《诗品》的理论体系
五、《诗品》体系的典范性和普遍意义
第六章 宋辽金元美学
节 宋辽金元美学的基本面貌
一、宋代社会转型的三方面
二、宋代美学的四大功能场
三、辽金元美学的新型重组
第二节 宋代庭院与“玩”的雅韵
一、中隐思想在宋代庭院中完成
二、宋人庭院中的新因素
三、宋人庭院中的雅韵
第三节 平淡:宋人的理想境界
一、文:崇尚平易
二、诗:追求平淡
三、书法:淡泊境界
四、平淡的意义
第四节 神逸之争
一、花鸟画上的黄(筌)徐(熙)之争
二、远逸的内部风格之争与画院的内部风格之争
三、文人画风与主流画风之争
第五节 体系性著作及其特点
一、宋代诗话的两种类型
二、宋代词论
三、郭熙《林泉高致》
第六节 宋人的审美心态
一、三种理想与出污泥而不染的莲
二、以物观物
三、寓意于物
第七节 金元美学之珠
一、元代文人画理论
二、植物世界中的四君子形象
三、元四家山水画的隐逸美学
四、元代的重技术思潮
五、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六、元代美学的一些珠点
第七章 明清美学
节 明清美学的基本面貌
一、明清美学的六大方面
二、各艺术门类美学的基本面貌
三、多元一体与中西互动的基本面貌
第二节 晚明—清初的任心美学
一、晚明任心美学的思想背景
二、晚明任心美学中的童心说
三、晚明任心美学中的至情论
四、晚明任心美学中的本色论
第三节 狂态与性灵:从晚明到清初的美学转变
一、两种狂态:从晚明到清初
二、性灵流变:从晚明到清初
第四节 小说戏剧美学
一、戏曲小说与传统美学的关系
二、戏曲小说不同于传统美学的特征
三、戏曲小说与传统美学的共通性
第五节 明清美学的体系性著作
一、计成《园冶》的园林美学体系
二、徐上瀛《溪山琴况》的琴学体系
三、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
四、叶燮《原诗》的诗歌美学体系
五、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体系
六、刘熙载《艺概》的美学体系
七、李渔《闲情偶寄》的美学体系
第六节 明清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二、虚实相生
三、眼中之象,胸中之象,手中之象
四、不可言之理
五、有我与血书
六、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
七、读者的主动性
八、审美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九、关于丑
余论 中国古代美学整体结构
一、中国美学的基本结构和主干
二、中国美学的范畴体系
三、中国美学范畴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