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晚清至五四文学翻译与民族形象构建
作者:何敏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ISBN:9787510885341
定价:¥7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晚清至五四文学翻译与民族形象构建》考察了晚清至五四翻译文学在民族形象构建中所起的作用。聚焦于这段时期的“译著并行”现象。将翻译与创作结合。描述了我国近代民族形塑典型符号的缘起、滥觞、强化等过程。《晚清至五四文学翻译与民族形象构建》分四章:第一章从形象学及小说的民族想象共同体构建功能出发,分析了翻译在构筑异国形象的同时如何隐性地形塑自我,并结合历史语境,探讨了催生于民族身份危机的近代文学翻译是如何从域外选取典型意象,使其成为民族形塑的话语资源;第二章聚焦于民族形塑的重要意象——“少年”,揭示了“少年中国”是如何在文学中被构建的;第三章考察了翻译与创作中“发现女性”和“想象国族”的同构过程;第四章细勘了民族形塑的具体符号“睡狮”“病夫”“铁屋”是如何被挪用移植,成为国家话语中丰富的能指。通过本研究,作者指出,翻译中“言说他者”和“形塑自我”是一对双向同体的过程。翻译在我国近代民族身份构建中的独特作用由此得以凸显。《晚清至五四文学翻译与民族形象构建》展示的民族形塑路径能为当下民族形象构建提供话语资源和策略,而近代译者通过翻译进行的民族想象和书写对于提升民族形塑时的文化自觉也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
何敏,女,汉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在清华大学攻读外国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外语教学及翻译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课题一项,省级课题、教育厅课题等多项,主持建成了一门省级微课课程,多次获省级和国家教学大赛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翻译与民族形塑
第一节 翻译与异国形象
第二节 翻译与民族身份构建和民族形塑
第三节 晚清民族身份危机与翻译
第二章 想象少年与形塑中国
第一节 殖民辟新土,建国有少年——梁启超《十五小豪杰》的“少年”想象
第二节 洗洗英雄,彬彬孝友——林纾《鹰梯小豪杰》中理想少年的驳杂性
第三节 别求童声于异邦——鲁迅翻译和创作中的儿童发现和国族书写
第三章 发现女性与民族构形
第一节 “英雌”出世——粱启超对罗兰夫人的形塑
第二节 “学女”兴国——“女留学生”形象塑造与民族想象
第三节 美文而通慎持礼教——林纾对“学女”的期待和形塑
第四节 有情之女——作为符号的茶花女与民族女权话语的耦合
第五节 女权之殇——《蛇女士传》:对女权“逾矩”的惩戒
第六节 尚武之女——《奇女格露枝小传》中的奇女形塑
第七节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鲁迅翻译和创作中的女性书写与民族言说
第四章 晚清至五四典型的民族符号
第一节 雄狮梦醒——晚清乌托邦小说与民族未来想象
第二节 补天理想——《新石头记》对民族未来鸟托邦想象的继承与超越
第三节 沉瘵之夫——林译《伊索寓言》的民族疾病想象
第四节 铁屋哀音警世心——鲁迅翻译及创作中的“铁屋”意象
结语 百年呐喊有先声
参考书目
第一章 翻译与民族形塑
第一节 翻译与异国形象
第二节 翻译与民族身份构建和民族形塑
第三节 晚清民族身份危机与翻译
第二章 想象少年与形塑中国
第一节 殖民辟新土,建国有少年——梁启超《十五小豪杰》的“少年”想象
第二节 洗洗英雄,彬彬孝友——林纾《鹰梯小豪杰》中理想少年的驳杂性
第三节 别求童声于异邦——鲁迅翻译和创作中的儿童发现和国族书写
第三章 发现女性与民族构形
第一节 “英雌”出世——粱启超对罗兰夫人的形塑
第二节 “学女”兴国——“女留学生”形象塑造与民族想象
第三节 美文而通慎持礼教——林纾对“学女”的期待和形塑
第四节 有情之女——作为符号的茶花女与民族女权话语的耦合
第五节 女权之殇——《蛇女士传》:对女权“逾矩”的惩戒
第六节 尚武之女——《奇女格露枝小传》中的奇女形塑
第七节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鲁迅翻译和创作中的女性书写与民族言说
第四章 晚清至五四典型的民族符号
第一节 雄狮梦醒——晚清乌托邦小说与民族未来想象
第二节 补天理想——《新石头记》对民族未来鸟托邦想象的继承与超越
第三节 沉瘵之夫——林译《伊索寓言》的民族疾病想象
第四节 铁屋哀音警世心——鲁迅翻译及创作中的“铁屋”意象
结语 百年呐喊有先声
参考书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