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认知科学与认知药理学
作者:张均田,刘少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01
ISBN:9787122366344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认知科学与认知药理学 》对认知药理学的性质、任务、研究方法、内容与研究做比较具体的介绍。其特色在于:1.提出药理学应成为认知科学的支撑学科;2.提出认知科学研究,除先前的认知障碍改善药外,更应关注和重视开发提高健康人的正常智能的药物,并对我国科学家在这个方面领先之处做了介绍;3.利用药理学擅长方法学与模型,对认知科学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操作、评价、结果分析的规则和经验,推动了认知评价的客观、直观、可视化,做到既能定性,又能定量;4.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看法,具有较强创新性和新颖性。 本书可供药理学、新药研发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及高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张均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药理学家。195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至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学研究,现为中国协和医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在40余年的药理学研究中取得许多成果,发表论文300篇,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著作及译著20多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其他奖和个人奖多项。
目录
第一章认知科学概述1
第一节认知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1
第二节认知科学的内涵及主要学科3
第三节认知的热点研究领域5
第四节认知的神经学基础12
第五节认知功能评价系统有关的实验技术和方法18
参考文献21
第二章认知药理学概述22
第一节认知药理学形成的主要依据与历史贡献22
第二节认知药理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取向28
第三节结语31
参考文献31
第三章认知与神经递质33
第一节引言33
第二节神经递质释放的核心机制——SNARE复合物34
第三节乙酰胆碱与认知功能36
第四节多巴胺与认知功能38
第五节谷氨酸与认知功能40
第六节γ-氨基丁酸与认知功能42
第七节去甲肾上腺素与认知功能43
第八节5-羟色胺与认知功能45
第九节组胺与认知功能46
第十节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测定技术46
参考文献65
第四章认知与激素66
第一节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认知功能66
第二节性激素与认知功能69
第三节胰岛素与认知功能76
第四节神经肽与认知功能81
第五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与认知功能85
第六节褪黑素与认知功能89
第七节外源性甾体物质与认知功能92
参考文献97
第五章认知与基因101
第一节活力依赖的转录因子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101
第二节神经元活动介导的基因表达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107
第三节NMDA受体与认知功能108
第四节Sirtuin与记忆110
第五节认知功能基因调控的研究前景与展望112
第六节基因相关技术方法研究发展112
参考文献123
第六章认知与情绪126
第一节情绪智能的七大原则126
第二节四岔分枝模型:原始模型及修订129
第三节讨论135
第四节结语136
致谢和声明136
参考文献136
第七章认知与表观遗传学140
第一节认知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140
第二节认知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149
第三节表观遗传学与衰老155
第四节表观遗传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157
第五节表观遗传调控与记忆、认知障碍159
第六节表观遗传治疗160
第七节表观遗传学技术162
参考文献168
第八章认知与突触可塑性170
第一节引言170
第二节胞内钙离子171
第三节兴奋性谷氨酸受体173
第四节蛋白质磷酸化与脱磷酸化178
第五节突触可塑性的神经营养因子学说183
第六节树突内蛋白质合成184
第七节神经精神障碍与突触可塑性185
第八节突触可塑性与促智药物的研究190
参考文献193
第九章认知评价与研究的技术方法200
第一节大脑局域损伤200
第二节行为学方法202
第三节影像学技术208
第四节电生理学技术211
第五节光遗传学技术221
参考文献225
第十章认知药物的临床评价229
第一节概述229
第二节认知药物的临床药动学评价232
第三节认知药物的临床药效学评价234
第四节认知药物的临床风险获益/安全性评价242
第五节促智药物在健康人群中提升记忆功能的评价方法245
参考文献249
第十一章认知药物研究有关的主要方法与模型252
第一节行为药理实验方法与技术252
第二节学习记忆的电生理研究方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现象259
第三节图像可视化技术在认知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64
第四节认知科学探测与可视化技术280
第五节光遗传学技术308
参考文献313
第十二章改善认知障碍药物和促智药的研究现状316
第一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316
第二节临床应用的促智药322
第三节讨论和总结337
参考文献337
第十三章认知科学研究展望341
第一节认知科学基础研究341
第二节促智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344
第三节认知的基因调控344
第四节开发两类认知药物的研究思路和治疗策略346
第五节优化认知研究有关技术、方法、模型的展望349
参考文献354
第一节认知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1
第二节认知科学的内涵及主要学科3
第三节认知的热点研究领域5
第四节认知的神经学基础12
第五节认知功能评价系统有关的实验技术和方法18
参考文献21
第二章认知药理学概述22
第一节认知药理学形成的主要依据与历史贡献22
第二节认知药理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取向28
第三节结语31
参考文献31
第三章认知与神经递质33
第一节引言33
第二节神经递质释放的核心机制——SNARE复合物34
第三节乙酰胆碱与认知功能36
第四节多巴胺与认知功能38
第五节谷氨酸与认知功能40
第六节γ-氨基丁酸与认知功能42
第七节去甲肾上腺素与认知功能43
第八节5-羟色胺与认知功能45
第九节组胺与认知功能46
第十节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测定技术46
参考文献65
第四章认知与激素66
第一节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认知功能66
第二节性激素与认知功能69
第三节胰岛素与认知功能76
第四节神经肽与认知功能81
第五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与认知功能85
第六节褪黑素与认知功能89
第七节外源性甾体物质与认知功能92
参考文献97
第五章认知与基因101
第一节活力依赖的转录因子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101
第二节神经元活动介导的基因表达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107
第三节NMDA受体与认知功能108
第四节Sirtuin与记忆110
第五节认知功能基因调控的研究前景与展望112
第六节基因相关技术方法研究发展112
参考文献123
第六章认知与情绪126
第一节情绪智能的七大原则126
第二节四岔分枝模型:原始模型及修订129
第三节讨论135
第四节结语136
致谢和声明136
参考文献136
第七章认知与表观遗传学140
第一节认知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140
第二节认知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149
第三节表观遗传学与衰老155
第四节表观遗传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157
第五节表观遗传调控与记忆、认知障碍159
第六节表观遗传治疗160
第七节表观遗传学技术162
参考文献168
第八章认知与突触可塑性170
第一节引言170
第二节胞内钙离子171
第三节兴奋性谷氨酸受体173
第四节蛋白质磷酸化与脱磷酸化178
第五节突触可塑性的神经营养因子学说183
第六节树突内蛋白质合成184
第七节神经精神障碍与突触可塑性185
第八节突触可塑性与促智药物的研究190
参考文献193
第九章认知评价与研究的技术方法200
第一节大脑局域损伤200
第二节行为学方法202
第三节影像学技术208
第四节电生理学技术211
第五节光遗传学技术221
参考文献225
第十章认知药物的临床评价229
第一节概述229
第二节认知药物的临床药动学评价232
第三节认知药物的临床药效学评价234
第四节认知药物的临床风险获益/安全性评价242
第五节促智药物在健康人群中提升记忆功能的评价方法245
参考文献249
第十一章认知药物研究有关的主要方法与模型252
第一节行为药理实验方法与技术252
第二节学习记忆的电生理研究方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现象259
第三节图像可视化技术在认知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64
第四节认知科学探测与可视化技术280
第五节光遗传学技术308
参考文献313
第十二章改善认知障碍药物和促智药的研究现状316
第一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316
第二节临床应用的促智药322
第三节讨论和总结337
参考文献337
第十三章认知科学研究展望341
第一节认知科学基础研究341
第二节促智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344
第三节认知的基因调控344
第四节开发两类认知药物的研究思路和治疗策略346
第五节优化认知研究有关技术、方法、模型的展望349
参考文献35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