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红寺堡卷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红寺堡卷

作者:马平,王伟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01

ISBN:9787520322768

定价:¥8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红寺堡卷》对21世纪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红寺堡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其经济发展作出了评价。
作者简介
  马平,男,回族,1953年7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历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社会科学》编辑部编辑、《回族研究》编辑部主任、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二级研究员。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实践
第一节 位置境域和开发建设背景
一 区域位置境域
二 区划设置背景
第二节 行政区划设置
一 红寺堡开发区建设阶段(1998―2008年)
二 红寺堡区建设阶段(2009―2015年)
三 红寺堡区域面积
第三节 建置沿革
第四节 区域人口发展、构成及分布
一 区域人口来源
二 区域人口发展
三 区域人口构成特点
四 民族人口分布
第二章 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与评价
第一节 红寺堡区生态环境建设实践
一 地质地貌概况
二 矿产资源状况
三 土壤植被状况
四 气候和水文资源状况
五 动物与植物资源状况
六 荒地开垦与耕地利用
七 生态建设态势
八 新能源开发利用――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
第二节 红寺堡生态效益评价
一 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二 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三 指标标准化及权重的确定
四 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五 生态效益计算、得分与评价分析
六 对策建议
第三节 移民安置地村落建设
一 移民安置地村落形成的基础
二 移民安置地村落建设的特点
三 移民安置地村落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四 规范移民安置地村落建设的对策
第三章 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红寺堡经济发展的开发、发展阶段
一 坚持“三农”为主导
二 高度重视工业发展
三 推进园林城市建设
第二节 经济体制转型发展
一 从旱作农业到现代农业
二 从生态立区到生态文明
三 从传统产业到朝阳产业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
一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二 红寺堡开发建设初期以农业为主导,移民生产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三 第三产业从无到有,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
四 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第四节 经济发展态势
一 工业经济发展环保洁净能源增势较快
二 葡萄产业异军突起成为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
三 发展慈善产业,建设“黄河善谷”核心区,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第五节 收入增长与生活水平
第六节 社会保障
一 民政救济扶贫助困
二 社会保险解忧排难
第四章 社会结构与政治组织
第一节 小政府与大社会
一 小政府的积极探索
二 对小政府目前状态的评估
第二节 回族社会结构的演变
一 回族社会的网络结构
二 回族穆斯林社会的认同方式
第三节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
一 民族关系的回顾
二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 民族教育与语言文字
第一节 民族地区教育
一 国家意志的学校教育
二 民间传统的经堂教育
第二节 语言文字
一 丰富多彩的地方方言
二 古老悠久的经堂语
三 濒临消亡的回族内部机密文字
第六章 宗教信仰
第一节 教派、门宦与宗教场所
一 格迪目教派
二 伊赫瓦尼教派
三 赛莱菲耶教派
四 虎夫耶门宦
五 哲赫忍耶门宦
六 嘎德忍耶门宦
附红寺堡的宗教场所
第二节 红寺堡宗教变迁
一 宗教发展与演变
二 宗教事务管理
三 宗教教职人员与经堂教育
四 现代化对于穆斯林的影响
五 对宗教人员管理也需要提高
第三节 宗教因素对回族移民行为的影响
一 宗教因素与寺坊整合
二 宗教因素与回汉邻里关系的适应
第四节 红寺堡宗教管理现状分析
一 确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属地管理机制
二 完善宗教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三 依法审批移民安置区宗教场所建设
四 发挥宗教界人士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五 当前宗教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六 做好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宗教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第七章 民俗文化与风俗习惯
第一节 回族人生礼仪
一 姓氏与起经名
二 成丁礼
三 丧葬礼俗
第二节 回族的生活习俗
一 饮食禁忌习俗礼仪
二 卫生习俗
三 服饰习俗
第三节 节日及其他礼仪
一 节日礼仪
二 其他礼仪
第八章 婚姻家庭与伦理道德
第一节 回族婚姻制度及婚姻习俗
一 回族的婚姻制度
二 回族传统婚礼及婚俗
三 当代回族婚姻观念的变迁
四 当代回族婚姻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家庭、家族与亲属称谓
一 家庭关系
二 家族关系
三 亲属类型及亲属称谓
第九章 医疗卫生与科学技术
第一节 医疗卫生
一 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二 卫生和食品药品工作
三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 科技工作支撑经济发展
二 科技工作服务社会
三 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 民族文化与艺术
第一节 移民与人口流动引发的变动
第二节 红寺堡移民社会的文化重构
第三节 红寺堡的文学艺术
一 文学艺术创作
二 民间艺术
三 移民的文化适应
第十一章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发展
第一节 红寺堡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一 罗山自然保护区
二 佛教圣地云青寺
三 移民博物馆
四 黄河梯级大泵站扬水景观
五 红寺堡移民旧址
六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一 非物质文化样式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节 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保护
一 旅游资源潜在优势
二 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
三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四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 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 移民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
一 初具规模的移民文化建设
二 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附录一 红寺堡葡萄产业发展研究
一 发展葡萄产业的优势
二 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的具体做法
三 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 加快葡萄产业发展建议
附录二 红寺堡的“黄河善谷”建设
一 “黄河善谷”建设
二 “黄河善谷”建设的措施
三 “黄河善谷”发展的经验
四 慈善事业发展展望与存在的困难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