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防治
-
高血压看这本就够了陈罡 编著《中国居民慢性病及营养状况2020》统计,成人中就有3亿多高血压患者,更可怕的是几乎1.5亿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知道的患者中,只有18%能控制好血压, 如此低的知晓率和有效控制率,使得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面临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心脏支架、心衰、心律失常、肾衰等等恶性后果。《高血压看这本就够了》畅销10年,而这十年来有关高血压的知识更新层出不穷,书稿全面更新势在必行。新版延续了版图解漫画的呈现形式,同时作者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将高血压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相关的新认识、新方法补充进来,让读者看得懂、学得会,更能重视起来,远离并发症,享受健康生活!
-
病从寒中来[日]石原结实 著,李冬雪 译50年前,孩子们的平均体温都在37℃左右,成人的平均体温在36.5℃~36.8℃之间。而现在请你测量一下你的体温,可能令你想不到的是:你的正常体温大概已经不足36.5℃了!是的!紧张的生活、不合理的饮食和错误的生活习惯已经使现代人的正常体温下降了1℃。科学研究表明,人正常体温下降1℃,免疫力至少下降30%,而如果正常体温能够达到36.5℃以上,人体的免疫力就会增强5~6倍! 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汽车代步,习惯了用洗衣机和吸尘器代劳繁杂的家务,习惯了夏天冷气房里的凉爽,习惯了草草地淋浴后就匆忙出门……这都无形中带来一个后果——体温的降低。而体温的降低,又使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抑郁、肥胖等病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本书作者石原结实不仅是日本知名的健康养生专家,而且是自然养生方法的忠实实践者,并通过大量的病患的亲身体验证明了提高体温对癌症、抑郁症、肥胖和心脏病的积极作用。近年来,他通过著书、电视访谈等方式不遗余力地向大众推广自然养生方法,以其通俗易懂且简便易行的讲解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提高体温、早餐节食”成为日本流行的养生方式。
-
高血压这样降温玉波,陈飞松 编著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亿多,高血压已成为威胁群众健康的“慢性杀手”。但很多人对高血压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它的危害性长期被忽视。高血压有哪些类型?高血压会遗传吗?高血压能“根治”吗?血压稳定了就可以停药吗?本书从现代医学、传统中医和营养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现代人对高血压理应具备的疾病知识,包括病因病理、预防措施、调养原则、饮食选择、运动方案等。书中对很多内容坚持了科学、客观、正确的表述,但并不涉及过于高深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一本读者读后能够从中寻找到上佳康复建议的实用保健书。
-
痛风吃好一天三顿饭李宁本书以痛风患者的一日三餐为主线,详细解析每餐如何搭配食材,让热量不高、嘌呤不超、营养全面,吃得更营养、更美味、更幸福。食谱推荐让痛风患者在三餐搭配上有据可依,不费力、更省心,把痛风发作时、缓解期、不同合并症时的饮食调养方案细致讲解,以快速摆脱痛风困扰。
-
降血压24小时生活法杨长春 吴雪萍本书主要着眼于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包括用药指南、饮食指导、运动管理、情绪舒缓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书中关于高血压患者较多关注的问题和常见误区也给予了解答,帮助高血压患者排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认知误区,更加科学、合理地降血压。由于血压还会受到气温、季节变化的影响,本书还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24小时生活指导和四季血压变化防治重点,让高血压患者从容应对变化起伏的血压。
-
糖尿病吃好一天三顿饭李宁,吕月糖尿病患者血糖忽高忽低,都是因为没有吃对。得了糖尿病吃得越少越好吗?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肉类食物热量高,就只能吃蔬菜吗?本书详细回答了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并教你不挨饿、不痛苦的吃法。通过花样食谱告诉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吃什么、怎么吃!书中还详细介绍如何确定自身所需热量,如何搭配三餐,包含一周七日、一日三餐的健康食谱以及控糖食物。这些食谱不但有详细做法、配图、控糖说明,还标有热量,简单易懂,轻松易学,让大家不再为日常饮食烦恼。
-
慢重症自我管理徐亮,刘玉琪慢重症常累及多器官功能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难度高且花费巨大,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全书立足慢重症自我管理,在疾病知识介绍、监测与康复实用技术、居家器具和环境改造等方面提供简单、实用、科学的指导,配合生动插图,图文并茂地对慢重症患者、家属及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和辅导,以期减少疾病复发次数,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
近视的预防李新宇本书通过对眼睛的详细介绍、儿童视力发育过程、近视的相关理论、近视的预防方法、近视的治疗方式等,帮助读者正确认识近视,对每个年龄阶段视力发育水平心中有数,主要对预防及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本书附有屈光档案,可以帮助读者动态观察并记录儿童青少年实力变化情况。本书可作为预防近视的亲子图书,书中有有趣的情景故事、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的插画,帮助读者在愉悦的心情中吸收知识,帮助儿童青少年远离近视的困扰。
-
离心最近的是乳房[美]艾娜˙雅洛夫 编,吴迪 译“尽管了解有关乳腺癌及其治疗的事实很重要,但仅仅知道医学事实还不够。我们真正想知道的是,即将到来的治疗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手术后、化疗或放疗期间的真实感觉如何?家人、家庭和日常工作必须做出哪些改变?在所有事情都发生之后,如何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来自那些不得不亲自面对乳腺癌的女性。”艾娜˙雅洛夫从美国女性杂志和健康组织的征稿中,选编收录了72封乳腺癌患者的来信汇成这本《离心最近的是乳房》。来信的女性中有人仍在积极治疗,也有人已康复数十年,她们在信中分享了应对疾病的经验,她们的恐惧与希望,走过的弯路与做出的抉择,病中及其后的生活琐事;谈及包括确诊治疗、情绪调节、人际关系、支持机构、恢复和复发等各方面话题,展现出直面疾病困厄、继续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
特应性皮炎百问百答张建中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我国老百姓通常说的“湿疹”其中大部分就是特应性皮炎。本病发病率高,在我国 15%~ 20%的儿童和 3%~ 8%的成人受特应性皮炎的困扰,估计我国有7000万~9000万患者。由于大面积皮疹、渗出和感染,以及剧烈的瘙痒,特应性皮炎给患者带来很多躯体痛苦和精神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不可轻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特应性皮炎的社会疾病负担在所有皮肤病中位列第一。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还可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系统性过敏症等,因此,做好疾病的科学诊治和长期管理十分重要。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少患者轻视特应性皮炎,认为起了疹子抹抹药就行,疹子下去就停药,后果往往造成疾病频繁复发且越来越严重,久治不愈,心力交瘁。一些医生也把“湿疹”当成常用的“纸篓子”诊断,只要患者有皮疹、瘙痒就诊断湿疹,缺乏“规范化治疗和长期管理”的理念,致使很多特应性皮炎从轻度变为重度,从简单病变为复杂病,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实际上,特应性皮炎只要做到早诊断、早干预、合理防治、科学管理,就能够很好地控制,使患者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做好特应性皮炎的诊治和管理,对患者(尤其是患儿家长)的教育十分重要,只有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本病的认识,掌握了必要的防治技能,才能把特应性皮炎的防治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应该知道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病因是什么、发病机制是什么、如何预防、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如何自我判定疾病的复发、如何与医生配合、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药、药物用多长时间、应该纠正哪些错误认识和不良习惯等。本书共收录特应性皮炎相关问题 200个,专家们对患者的意见和需求非常重视,其中许多问题就是从患者或患儿家长中征集的。这些问题涉及疾病基础知识、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病情评估、日常护理等九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帮助患者和患儿家长了解一些特应性皮炎的相关知识,纠正一些既往形成的认识上的误区(如随意忌口、不敢外用糖皮质激素等),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避免一些诱发或加重的因素(如感染、接触过敏原、过度烫洗和搔抓等),学会自我观察病情和进行基本治疗。本书对常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药物和使用方法也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还特别介绍了近几年新上市的特应性皮炎新药,使患者在使用各种药物和接受各种治疗时能“心中有数”。但是,患者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希望患者用药时尽量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者切记随意滥用药。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针对单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便于患者或家长找到自己关心的问题,并且能很快找到答案,适宜特应性皮炎患者及儿童患者家长阅读。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了解自己疾病的“权威、全面、专业”的便利“知识库”和“工具包”,帮助他们提高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