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高校组织氛围与教师科研生产力

高校组织氛围与教师科研生产力

作者:李璐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ISBN:9787536163379

定价:¥5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高校组织氛围与教师科研生产力:基于组织场域的视角》从组织场域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公立高校组织场域中的组织氛围及其对教师科研生产力的影响机制,分析高校组织氛围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学术管理决策中的配置格局、学术与行政部门非正式关系及学术氛围对教师科研生产力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曾先后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三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级出版基金资助、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一、现实观照:科研生产战略地位与发展困境
二、理论考量:科研生产机制的中层理论建构
三、人文关怀:教师科研生产的学术江湖形格
四、研究问题
第二节 核心概念
一、科研生产力
二、高校组织氛围
三、组织场域
第三节 问题界定
一、研究自变量是组织场域中的高校组织氛围
二、组织氛围与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的甄别
三、组织场域视角下高校组织氛围与教师科研生产力的联结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五节 篇章布局
第二章 研究进展及文献评述
第一节 组织理论的演化概述
一、理性系统的组织理论
二、自然系统的组织理论
三、开放系统的组织理论
四、组织研究的新近趋势
第二节 组织场域理论及研究进展
一、场动力理论
二、组织场域理论
三、组织内部的权力来源及配置
四、国内高校组织场域研究的相关发现
五、组织场域视角对教师科研生产力组织氛围影响的启发
第三节 教师科研生产力和组织氛围的相关研究
一、科研生产力的相关研究
二、组织氛围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
三、组织氛围对教师科研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发现与拓展
第四节 既有研究局限
一、缺乏组织场域理论与高校组织氛围研究的有效理论整合
二、缺乏本土化高校组织氛围对科研生产力影响机制的考察
三、缺乏对高校组织氛围与教师科研生产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理论框架
第二节 研究路径
一、国内外理论和文献评述
二、明确研究的本土化背景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结论分析及讨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定量研究法
二、质性研究法
三、定量研究工具
第四章 高校组织场域与组织氛围
第一节 科研管理制度的行政色彩
一、科研支持政策“单一至多元”的演进
二、科研资源分配“计划-项目管理制”
三、科研奖励评价的“行政和绩效导向”
第二节 高校组织场域的差序格局
一、分权化下的院校域间多样
二、差异化下的校间资源分层
三、市场化下的资源外部依赖
第三节 高校教师管理的“能力主义”
第四节 高校组织氛围的场域位置契合与科研生产力
一、行政化制度环境与高校组织场域主流组织氛围形态契合
二、高校学术决策权力配置组织氛围的场域位置分化
三、高校组织氛围与场域位置的相关性分析
四、高校组织氛围与场域位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五、高校场域位置为组织氛围和师均科研生产力带来什么?
第五节 高校组织氛围的场域位置异位与科研生产力
第五章 教师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师科研生产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研究假设
二、计量模型
三、实证分析
四、研究结论及讨论
第二节 组织氛围对教师科研生产力的层级效应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模型及结果
四、研究结论及讨论
第六章 组织氛围感知对科研生产力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工具
第三节 模型构建及研究结果
一、整体情况
二、分职称的情况
第七章 院校组织氛围与教师科研生产的多样格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
第二节 抽样院校的选择及受访者构成
第三节 研究者的身份及研究关系
一、研究者的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二、“局内人”还是“局外人”?
第四节 进入研究现场
第五节 资料收集工作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协商访谈事宜
三、访谈记录方式
四、访谈中的提问、倾听与回应
第六节 质性资料分析及结论
一、A校“学术特区”“纵横捭阖”式科研生产组织氛围
二、B校“计划学术”“统筹协调”式科研生产组织氛围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组织场域中高校组织氛围对师均科研生产力的影响
二、院校组织氛围对教师科研生产力的直接正向影响
三、院校组织氛围通过个体情感和行为作用于教师科研生产力
四、高校场域位置两端的院校存在科研生产组织的多样化
第二节 讨论
一、外部制度革新:行政逻辑的让渡与学术逻辑的培育
二、组织场域松动:多元标准的共存与资源配置的开放
三、高校制度适应:组织能动性激发与制度环境的契合
四、教师管理转化: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学术部门的自主
第三节 行政干预泛化与“体制迷墙”
第四节 跨越“体制迷墙”与学术解绑
第五节 研究创新性
第六节 研究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附录
附录一 亚洲学术职业变革调查问卷
附录二 A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三 A校机构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录四 A校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 B校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六 正文部分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