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文化与城市发展:可持续性与合作
作者:陈圣来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ISBN:9787552029598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东亚文化之都”与“欧洲文化之都”合作论坛成果文集,以“文化与城市发展——可持续性与合作”为主题,集中讨论了文化之都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之都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文化之都成功经验对城市特色建设的启示,文化之都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之都创建与城市软实力等议题。 本书采用中英文双语版本,视野广阔、观点新颖,同时具备理论性与指导性;有助于为东亚文化之都和欧洲文化之都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积累和智力支持,也可为全球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陈圣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研究员。创建东方广播电台,并任台长、总编辑;创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并任总裁。2010年当选为亚洲艺术节联盟主席,两次被世界节庆协会授予“杰出中国人物奖”。2011年被任命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出版有《生命的诱惑》《广播沉思录》《晨曲短论》《品味艺术》《艺术节与城市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视野研究》《城市的救赎》等多部著作。刘春,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化产业室副研究员,《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执行主编,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学术秘书。
目录
前言
主题发言
以文化之名 开城市之窗 铸城市之魂 / 陈文浩
文化之都如何促进城市转型重塑及增强社会凝聚力 / 菲东·菲多诺斯
文化交流和城市更新
——基于东亚文化之都的成功案例 / 柳俊夏
遗产保护与价值评估
——文化之都蒂米什瓦拉 / 丹·戴高努
共享文化之都品牌力量 推动城市协同创新发展 / 宋希斌
如何长期发挥欧洲文化之都对城市的影响和改变
——以2013年当选城市马赛 普罗旺斯为例 / 让·弗朗索瓦·休涅
如何更好地重视城市文化遗产 / 范迪安
1985·雅典: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 / 科斯坦蒂诺斯·康斯坦蒂尼德斯
文化之都建设怎样促进文化包容、文化认同、民心相通 / 李国新
市长论坛
议题一:文化之都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
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传承 / 周真平
多元文化的港口
——“2020欧洲文化之都”里耶卡 / 马科·菲力波维奇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打造丝路文化新高地 / 杨广亭
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欧洲文化之都:从愿景到长期效应 / 萨维娜·穆希容
议题二:文化之都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
“一人一艺”凸显“东亚文都”宁波特色 / 万亚伟
文化之都对城市改造、转型与社会凝聚力发展的推动 / 安德烈·费斯特拉维克
城市如何从欧洲文化之都品牌受益 / 迪奥·德巴蒂斯塔
议题三:文化之都成功经验对城市特色建设的启示
携手文明互鉴路 齐心协力促发展
——文明互鉴之路上的青岛足迹 / 王家新
利物浦:文化塑造的城市 / 温迪·西蒙
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牵引 加快建设滨海旅游城市 / 许振凌
设计美好生活
——文化作为重要驱动力 / 玛丽-露易丝·容马克
重建以文化为基础的多种身份 / 乔治·特苏卡拉斯
专家论坛
议题一:文化之都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交流·互鉴·合作·共赢
——文化之都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 李堪国
欧洲文化之都对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影响 / 奥拉夫·麦凯
借丝路和文化之都优势 提升西安国际文化交流层级 / 肖云儒
文化之都背景下的国际文化合作 / 阿提拉·巴拉 安德烈亚·杜达
文化之都背景下的三亚文化交流与合作 / 王宏海
议题二:文化创意与城市活动
青岛:融合东西方 / 巩升起
诺维萨德“2021欧洲文化之都”: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 / 蒂亚娜·帕科夫耶维克·布加尔斯基
马泰拉:“2019欧洲文化之都” / 安东尼奥·尼科莱蒂
联合创造的艺术 / 弗瑞德雷克·林德格伦
议题三:文化之都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风貌、风情、风物
——文化之都活动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 / 陈宇飞
蒙斯2015:文化之都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 安妮·索菲·查理
创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佐佐木雅幸
文化对于城市的重塑 / 克莱尔·麦克科尔根
科希策:“2013欧洲文化之都”/ 米凯尔·赫拉迪
欧洲文化之都的转折点 / 玛蒂娜·科斯特
议题四:文化之都创建与城市软实力
文化之都让城市更美好 / 丁毓玲
让我们重新思考
——“2017欧洲文化之都”奥胡斯 / 吉尔森·阿涅斯·尤根森
“东亚文都”优势的呈现与转化 / 杨 劲
向快乐转型
——“2021欧洲文化之都”伊莱夫希纳 / 安吉拉利琪(凯利)·迪波利
建好东亚文化之都 提升城市软实力 / 陈 中
国际交流背景下的文化之都建设 / 陈圣来
点评与总结
点评
尊重文化差异 推进文化共识 / 张维为
建设品牌 惠及市民 / 埃里克·萨拉马格那·梅塞什米德
以人为本 因人兴城 / 朱振武
发展文化多样性 创新文化交流机制 / 玛丽·麦卡锡
总结
促进文化多样发展 推动跨文化国际交流 / 玛蒂娜·雷切茨
发扬文化传承 引领城市未来 / 谢金英
主题发言
以文化之名 开城市之窗 铸城市之魂 / 陈文浩
文化之都如何促进城市转型重塑及增强社会凝聚力 / 菲东·菲多诺斯
文化交流和城市更新
——基于东亚文化之都的成功案例 / 柳俊夏
遗产保护与价值评估
——文化之都蒂米什瓦拉 / 丹·戴高努
共享文化之都品牌力量 推动城市协同创新发展 / 宋希斌
如何长期发挥欧洲文化之都对城市的影响和改变
——以2013年当选城市马赛 普罗旺斯为例 / 让·弗朗索瓦·休涅
如何更好地重视城市文化遗产 / 范迪安
1985·雅典: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 / 科斯坦蒂诺斯·康斯坦蒂尼德斯
文化之都建设怎样促进文化包容、文化认同、民心相通 / 李国新
市长论坛
议题一:文化之都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
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传承 / 周真平
多元文化的港口
——“2020欧洲文化之都”里耶卡 / 马科·菲力波维奇
保护城市文化遗产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打造丝路文化新高地 / 杨广亭
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欧洲文化之都:从愿景到长期效应 / 萨维娜·穆希容
议题二:文化之都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
“一人一艺”凸显“东亚文都”宁波特色 / 万亚伟
文化之都对城市改造、转型与社会凝聚力发展的推动 / 安德烈·费斯特拉维克
城市如何从欧洲文化之都品牌受益 / 迪奥·德巴蒂斯塔
议题三:文化之都成功经验对城市特色建设的启示
携手文明互鉴路 齐心协力促发展
——文明互鉴之路上的青岛足迹 / 王家新
利物浦:文化塑造的城市 / 温迪·西蒙
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牵引 加快建设滨海旅游城市 / 许振凌
设计美好生活
——文化作为重要驱动力 / 玛丽-露易丝·容马克
重建以文化为基础的多种身份 / 乔治·特苏卡拉斯
专家论坛
议题一:文化之都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交流·互鉴·合作·共赢
——文化之都背景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 李堪国
欧洲文化之都对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影响 / 奥拉夫·麦凯
借丝路和文化之都优势 提升西安国际文化交流层级 / 肖云儒
文化之都背景下的国际文化合作 / 阿提拉·巴拉 安德烈亚·杜达
文化之都背景下的三亚文化交流与合作 / 王宏海
议题二:文化创意与城市活动
青岛:融合东西方 / 巩升起
诺维萨德“2021欧洲文化之都”: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 / 蒂亚娜·帕科夫耶维克·布加尔斯基
马泰拉:“2019欧洲文化之都” / 安东尼奥·尼科莱蒂
联合创造的艺术 / 弗瑞德雷克·林德格伦
议题三:文化之都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风貌、风情、风物
——文化之都活动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 / 陈宇飞
蒙斯2015:文化之都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 安妮·索菲·查理
创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佐佐木雅幸
文化对于城市的重塑 / 克莱尔·麦克科尔根
科希策:“2013欧洲文化之都”/ 米凯尔·赫拉迪
欧洲文化之都的转折点 / 玛蒂娜·科斯特
议题四:文化之都创建与城市软实力
文化之都让城市更美好 / 丁毓玲
让我们重新思考
——“2017欧洲文化之都”奥胡斯 / 吉尔森·阿涅斯·尤根森
“东亚文都”优势的呈现与转化 / 杨 劲
向快乐转型
——“2021欧洲文化之都”伊莱夫希纳 / 安吉拉利琪(凯利)·迪波利
建好东亚文化之都 提升城市软实力 / 陈 中
国际交流背景下的文化之都建设 / 陈圣来
点评与总结
点评
尊重文化差异 推进文化共识 / 张维为
建设品牌 惠及市民 / 埃里克·萨拉马格那·梅塞什米德
以人为本 因人兴城 / 朱振武
发展文化多样性 创新文化交流机制 / 玛丽·麦卡锡
总结
促进文化多样发展 推动跨文化国际交流 / 玛蒂娜·雷切茨
发扬文化传承 引领城市未来 / 谢金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