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变化中的中国食品市场:中等收入人群进口食品质量感知和消费意愿
作者:赵星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ISBN:9787509668627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食品进口大幅增长,2012年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食品进口国。然而,促使中国消费者加大购买进口食品力度的原因却鲜有研究。因此,《变化中的中国食品市场:中等收入人群进口食品质量感知和消费意愿》以中等收入消费群体为例,针对进口食品的质量感知和支付意愿,采用方法目的链和离散选择实验的方法,辅以均值排序和对应分析的技术来了解中国进口食品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机制。通过对牛肉、婴幼儿奶粉和红酒市场的调查发现,安全感、享乐主义和从众心理是促使中国中等收入消费者对进口食品需求不断增长的动机。而其中重要的驱动力是对国产食品安全保障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中等收入消费者表现出对价格并不敏感的特征。他们往往将更高的价格与更好的质量联系在一起。只有在私下消费情境中,食品口味和效用而非安全是主要考量问题时,国产食品才会被优先列入可能的购买范围。在中关贸易战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促使中国消费者减少对外国食品的依赖,更多地消费国产食品,值得中国食品生产者和营销者仔细考量。而《变化中的中国食品市场:中等收入人群进口食品质量感知和消费意愿》的研究结果相信对揭示中国食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要求中国政府和食品行业共同努力,为公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否则,国产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食品进口的重要力量。其次,研究结果显示出中等收入消费者对深加工食品知识的匮乏和对口味的追求。这为国内生产企业留下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只要食品安全不再是消费者重点关切的问题,它们就有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利润的可能性。*后,中国中等收入消费者还显示出对进口食品价格的不敏感,他们愿意为进口食品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进口品牌食品付出高达100%-200%的溢价。鉴于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在中国的日益扩张,外国生产企业通过提供安全健康食品而在中国食品市场上获得较高利润的机会还是相当大的。
作者简介
赵星,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硕士,英国考文垂大学博士,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博士后,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A frican Joum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杂志独立审稿人,Reg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China Economics Society Australia等国际研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产品和食品市场、农业和农村经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数篇,其中2篇为本领域期刊SSCI论文。
目录
章 中国食品进口概况
一、逐年递增的食品进口量
二、主要食品进口概况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等收入人群以及食品消费中的原产地效应
一、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逐渐拉开的收入差距
二、中国中等收入人群
三、食品消费中的原产地效应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感知
一、感知的定义
二、食品质量感知模型
三、中国食品消费者质量感知研究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化与量化研究:方法目的链和离散模型
一、研究范式及理论框架
二、质化研究
三、量化研究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
一、质化分析
二、量化数据分析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质化和量化数据横向比较分析
一、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样本差异
二、原产国效应的差异
三、品牌重要性的差异
四、价格重要性的差异
五、其他因素重要性的差异
六、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观点
二、未来研究方向
三、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量化调研表
一、逐年递增的食品进口量
二、主要食品进口概况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等收入人群以及食品消费中的原产地效应
一、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逐渐拉开的收入差距
二、中国中等收入人群
三、食品消费中的原产地效应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感知
一、感知的定义
二、食品质量感知模型
三、中国食品消费者质量感知研究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化与量化研究:方法目的链和离散模型
一、研究范式及理论框架
二、质化研究
三、量化研究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
一、质化分析
二、量化数据分析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质化和量化数据横向比较分析
一、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样本差异
二、原产国效应的差异
三、品牌重要性的差异
四、价格重要性的差异
五、其他因素重要性的差异
六、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观点
二、未来研究方向
三、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量化调研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