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北京服装学院简史(1959-2019)
作者:暂缺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ISBN:9787501062263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是中国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简史(1959-2019)》是为北京服装学院60年校庆而编撰,记录了北京服装学院1959-2019六十年的校史。
作者简介
暂缺《北京服装学院简史(1959-2019)》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建校初期
第一节 北京纺织工学院的建立
一、建校背景
二、申请建校
三、当年建校、当年开学
四、以副职为主的领导机构
第二节 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
一、纺织产业的“化纤革命”
二、第一次更名
三、定福庄校园
第三节 1961-1966年5月的办学工作
一、组织机构的完善
二、教学秩序的建立
三、奠基人张方佐、陈维稷先生
四、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五、“解决中国人民穿衣不用布票问题”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
第一节 “文革”动乱中的学院
一、校园内的“革命”活动
二、1968年的学生分配
第二节 下放一年的农村岁月
一、迁往江西
二、重返北京
第三节 以“北京化工学院”名称办学
一、两院合并
二、恢复高考招生
第三章 在改革中新生
第一节 复校的工作
一、复校前后
二、以招生促复校
三、择优任教
第二节 从定福庄到北土城
一、还建校舍
二、建设新校园
三、与北京化工学院“分家”
第三节 改革大潮中的学院
一、学院领导班子
二、复校后的办学定位
三、蓬勃发展的科研和社会服务
四、改革时代的校园
五、学分制问题
六、图书馆
七、校友会
第四节 知名纺织专家和学者
第四章 中国第一所服装学院的诞生
第一节 “应运而生”的北京服装学院
一、时代的呼唤
二、调整领导班子
三、命名典礼
四、校标的设计
五、毕业证问题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教学工作
一、“三个为主”的办学思想
二、艺工并存的专业结构
三、科学与艺术
四、白手起家的服装、艺术专业
第三节 服装研究所
一、中国服装界的“学院派”
二、文化与设计
三、著名服装设计师李克瑜教授
第四节 转变科研思路
一、联合攻关,搞出特色
二、科技指导生产、创收支持办学
三、《饰》的创刊
第五节 对外交流和校友工作
一、对外交流
二、校友的支持
第五章 在机遇和挑战中发展
第一节 对发展思路的探索
一、新挑战和新思路
二、工科、艺科的学生规模
三、学科结构调整
四、各系的改革
第二节 教学基本建设
一、时装图书馆
二、服装综合楼
三、学风建设
第三节 学术科研活动
一、艺工结合的科研实践
二、中国学位服的研制
三、崭露头角的服装专业学生
四、研究生教育和辅修专业
第四节 文化交流与学术合作
一、文化交流
二、学术合作
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
第五节 中国纺织政治函授学院
第六章 “大调整”时期
第一节 “大调整”的办学形势
一、学院管理体制的变革
二、向教育部争取保留服装专业
三、扩大招生规模
四、清理校内经济实体
第二节 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思想大讨论
二、改革教学机构
三、艺工结合的教学实践
四、以服装为结合点的学科群建设
五、文明校园建设
六、四十周年校庆
七、教材建设的成果
八、接受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
九、奖学金的设立
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
第三节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一、领导班子的变更
二、办学经费的增长
三、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四、服务“时装之都”建设
五、教师科研、专业赛事及成果
六、学术窗口
七、对外合作交流
第四节 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校、院(系)两级的管理体制
二、“三个并重”的师资建设方针
第五节 民族服饰博物馆
第七章 特色办学与内涵发展
第一节 “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思路
一、领导班子的新调整
二、特色办学与内涵发展的办学思想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教育教学改革及成果
二、教学基本建设的新发展
三、着力优化师资结构
四、“科学·艺术·时尚”的学术取向
五、人才培养的突出成绩
六、设立国际学院
七、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节 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一、本科教学评估的优秀成绩
二、学科规划和专业调整
第四节 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突出成绩
一、“三个中心”的初步形成
二、为北京奥运设计
三、其它重大设计工作
第五节 第七次党代会及五十年校庆工作
一、第七次党代会的召开
二、五十周年校庆的工作
第八章 新的调整与新发展
第一节 稳中求进,向知名服装高校迈进
一、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规划
三、领导班子的新调整和第八次党代会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推进
一、教育教学的改革举措
二、专业改革与调整。
三、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
四、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节 “转型”目标与科学研究
一、转型发展和六个重点学术发展方向
二、较快增加的研究生规模
三、加强科研创新机制、基地建设
四、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五、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
六、设计创新和APEC领导人服装
第四节 新时期的校园基本建设
一、推进芍药居校区划归工作
二、艺术教学楼的建设
三、北校区的建设与延长租期
四、博物馆和图书馆建设
第五节 内部管理与改革
一、人事制度改革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进展
三、55周年校庆
第九章 特色高水平时尚大学之路
第一节 立足新时代的新规划
一、新的领导班子
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领导
三、“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四、芍药居校区与牡丹园校区
第二节 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
一、学科专业的整合提高
二、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学术基地与科学研究的新发展
四、国际化办学的新拓展
五、新时期材料学科的发展
第三节 服务北京,辐射全国
一、服务北京
二、链接雄安
三、辐射全国
第四节 时尚的中国范式
一、时尚的中国声音
二、做“时尚领跑人”
三、走向国际舞台的时尚北服
第五节 与美同行
一、六十年校庆的工作
二、新时代与新校训
三、面向未来
附表 北京服装学院本科专业沿革一览(1959年2月至今)
后记
第一章 建校初期
第一节 北京纺织工学院的建立
一、建校背景
二、申请建校
三、当年建校、当年开学
四、以副职为主的领导机构
第二节 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
一、纺织产业的“化纤革命”
二、第一次更名
三、定福庄校园
第三节 1961-1966年5月的办学工作
一、组织机构的完善
二、教学秩序的建立
三、奠基人张方佐、陈维稷先生
四、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五、“解决中国人民穿衣不用布票问题”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
第一节 “文革”动乱中的学院
一、校园内的“革命”活动
二、1968年的学生分配
第二节 下放一年的农村岁月
一、迁往江西
二、重返北京
第三节 以“北京化工学院”名称办学
一、两院合并
二、恢复高考招生
第三章 在改革中新生
第一节 复校的工作
一、复校前后
二、以招生促复校
三、择优任教
第二节 从定福庄到北土城
一、还建校舍
二、建设新校园
三、与北京化工学院“分家”
第三节 改革大潮中的学院
一、学院领导班子
二、复校后的办学定位
三、蓬勃发展的科研和社会服务
四、改革时代的校园
五、学分制问题
六、图书馆
七、校友会
第四节 知名纺织专家和学者
第四章 中国第一所服装学院的诞生
第一节 “应运而生”的北京服装学院
一、时代的呼唤
二、调整领导班子
三、命名典礼
四、校标的设计
五、毕业证问题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教学工作
一、“三个为主”的办学思想
二、艺工并存的专业结构
三、科学与艺术
四、白手起家的服装、艺术专业
第三节 服装研究所
一、中国服装界的“学院派”
二、文化与设计
三、著名服装设计师李克瑜教授
第四节 转变科研思路
一、联合攻关,搞出特色
二、科技指导生产、创收支持办学
三、《饰》的创刊
第五节 对外交流和校友工作
一、对外交流
二、校友的支持
第五章 在机遇和挑战中发展
第一节 对发展思路的探索
一、新挑战和新思路
二、工科、艺科的学生规模
三、学科结构调整
四、各系的改革
第二节 教学基本建设
一、时装图书馆
二、服装综合楼
三、学风建设
第三节 学术科研活动
一、艺工结合的科研实践
二、中国学位服的研制
三、崭露头角的服装专业学生
四、研究生教育和辅修专业
第四节 文化交流与学术合作
一、文化交流
二、学术合作
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
第五节 中国纺织政治函授学院
第六章 “大调整”时期
第一节 “大调整”的办学形势
一、学院管理体制的变革
二、向教育部争取保留服装专业
三、扩大招生规模
四、清理校内经济实体
第二节 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思想大讨论
二、改革教学机构
三、艺工结合的教学实践
四、以服装为结合点的学科群建设
五、文明校园建设
六、四十周年校庆
七、教材建设的成果
八、接受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
九、奖学金的设立
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
第三节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一、领导班子的变更
二、办学经费的增长
三、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四、服务“时装之都”建设
五、教师科研、专业赛事及成果
六、学术窗口
七、对外合作交流
第四节 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校、院(系)两级的管理体制
二、“三个并重”的师资建设方针
第五节 民族服饰博物馆
第七章 特色办学与内涵发展
第一节 “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思路
一、领导班子的新调整
二、特色办学与内涵发展的办学思想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教育教学改革及成果
二、教学基本建设的新发展
三、着力优化师资结构
四、“科学·艺术·时尚”的学术取向
五、人才培养的突出成绩
六、设立国际学院
七、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节 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一、本科教学评估的优秀成绩
二、学科规划和专业调整
第四节 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突出成绩
一、“三个中心”的初步形成
二、为北京奥运设计
三、其它重大设计工作
第五节 第七次党代会及五十年校庆工作
一、第七次党代会的召开
二、五十周年校庆的工作
第八章 新的调整与新发展
第一节 稳中求进,向知名服装高校迈进
一、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规划
三、领导班子的新调整和第八次党代会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推进
一、教育教学的改革举措
二、专业改革与调整。
三、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
四、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节 “转型”目标与科学研究
一、转型发展和六个重点学术发展方向
二、较快增加的研究生规模
三、加强科研创新机制、基地建设
四、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五、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
六、设计创新和APEC领导人服装
第四节 新时期的校园基本建设
一、推进芍药居校区划归工作
二、艺术教学楼的建设
三、北校区的建设与延长租期
四、博物馆和图书馆建设
第五节 内部管理与改革
一、人事制度改革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进展
三、55周年校庆
第九章 特色高水平时尚大学之路
第一节 立足新时代的新规划
一、新的领导班子
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领导
三、“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四、芍药居校区与牡丹园校区
第二节 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
一、学科专业的整合提高
二、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学术基地与科学研究的新发展
四、国际化办学的新拓展
五、新时期材料学科的发展
第三节 服务北京,辐射全国
一、服务北京
二、链接雄安
三、辐射全国
第四节 时尚的中国范式
一、时尚的中国声音
二、做“时尚领跑人”
三、走向国际舞台的时尚北服
第五节 与美同行
一、六十年校庆的工作
二、新时代与新校训
三、面向未来
附表 北京服装学院本科专业沿革一览(1959年2月至今)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