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武陵山区药用及食用植物资源付海燕,刘虹,覃瑞武陵山区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本书介绍了分布于湖北省境内武陵山区的部分植物,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药用植物、药食兼用植物和其他植物。大多植物涉及中文名、俗名、学名、形态学特征、产区介绍、分布、化学成分和价值。多数植物既可作为观赏植物被游客欣赏,也可以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用于开发天然药物,或者加工成功能食品和其他特色食品。本书可供从事植物学、药学、食品科学等专业的师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参考。
-
内经直解谢国仲在本书中,作者创新性地引入《道德经》《黄帝阴符经》等道家思想,对《黄帝内经》作了全面、多维的解读;在通俗易懂的字里行间,阐发着发人深省的道理和方法。作者力图让读者对《黄帝内经》能读懂、用得上,并通过学习内经,改善生命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增加日常生活中的强身健体意识。本书围绕《黄帝内经》所述的“道”展开,包括天道、人道和医道,传承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中华道脉。全书以《黄帝内经》的主旨思想为线索,主题清晰、条理分明、结构完整。
-
桩修余功保本书为余功保太学堂直播课程的讲义整理。“太学堂—世界太极网络学院”为专业化的太极拳教育平台,由余功保先生创办并担任院长。学院致力于太极功夫、太极文化、太极健康养生的研究、推广。以传统、科学、文化相融合,进行多种形态的太极拳教学培训。与上百位中国优秀的太极拳名家、学者合作,打造了数百种精品太极课程,形成高层次、系统性、权威性的教学体系,在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中具有广泛影响。《桩修》为其精品课程之一。
-
气形论杜风雁, 杜一平, 韩毅内容介绍本书第一章理法篇:对气、形、人体气形之合一、经脉循行与人体解剖部位对应进行了阐述。第二章诊断篇:从辨气诊断法和辨形诊断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辨气诊断法分为观象辨气之望面诊、指下辨气之脉诊、现代设备辨气之热成像断层扫描;辨形诊断法分为运动体位诊断、按诊。第三章治疗篇:对中药法以及针法进行了分述。第四章病例篇:对临床病例实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大道至简,为了让广大读者更简单明了的读懂中医,在此书的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应用了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只有把复杂变成简单,才是真正的不简单。
-
偏方秘方验方丁海静《偏方秘方验方》针对常见疾病收集了相关民间治病的偏方、秘方和验方,并且进行了详尽细致的介绍。内容既有民间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偏方,也有已经临床验证的验方,更有世不外传的秘方。同时,本书所选方剂用药常见、组方巧妙、科学准确、简明扼要、切合实际,适合广大群众参考使用。
-
伤寒杂病论辑注(汉)张机曾锋,广东省云浮市名中医,研读《伤寒论》三十余年,颇有心得。其将《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贾要略方论》合而研究,辑录原文,删去重复,互补缺漏,调整篇目顺序,仍合仲景《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之数。根据仲景意旨,每篇之下,另设标题,层分章节,并结合作者自身体悟加以评注。
-
扶阳论坛3刘力红,孙永章本书是《扶阳论坛》系列的第三册,是由2009年举办的第三届扶阳论坛专家演讲稿等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策划组稿的一部著作。本书延续了《扶阳论坛》的“完全现场实录”的鲜明特色,让无暇参会的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也能够感受完整、真实的“实录现场”。扶阳学派是 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首批64个学术流派之一,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中华中医药学会先后打造了“扶阳论坛”“ 扶阳医学大会”等品牌活动,开展扶阳基地建设,发掘培育扶阳医学人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扶阳医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喝对汤 养出好体质梁尹倩香港诚品书店年度生活类榜单图书,在当地已重印12次,深受香港人民喜爱! ★开篇拆解坊间中医养生谬误,传递正确的中医养生观。 ★作者结合日常体验,介绍了8种体质的特性,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针对8种体质人群,设计了61道美味保健汤水,做法简单、快捷,材料在市场、干货铺、汤料店就能买到,就算是入厨新手也能轻松做出一款汤,改善体质。 ★与市场上千篇一律的煲汤书不同,这本书不仅是食疗汤谱书,还是一本集合多种中医养生保健疗法的图书,有茶疗方、穴位按摩、足浴方、艾灸方法,可以说一本书解决多种中医养生问题。 ★书后附有体质与食物属性对照表,要多吃什么、少吃什么,一目了然。认真了解食物属性,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养生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
和衡之法肖政华,王和强,杨辉凌湘力(1950—),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导、博导、博士后导师,首届贵州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凌湘力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医师承博士后导师。凌老先后担任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等社团职务。凌湘力教授痴爱中医事业,刻苦钻研经典,学习各家学术思想,传承湖湘名医欧阳锜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思维方法,据经典之旨,博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经过40多年的临床积淀,形成了注重“和衡之法”的鲜明学术思想,临证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主线,注重整体调节、重视培补后天,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擅长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内科、妇科疑难杂病,尤其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副反应、月经不调、乳腺增生、 年期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老年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凌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传承发展意义。为 好的传承凌老“和衡之法”学术思想,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本书主要从医事传略、和衡之法学术思想解析、用药经验、方剂心得、临证心悟、医案举偶等六个方面阐述。 篇章主要介绍凌老成长经历,求学和思想形成过程。第二篇章主要解析和阐述“和衡之法”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师承流派、和衡之法学术思想内涵,临证运用;第三、第四篇章主要阐述凌老临床药用及常用方剂特点。第五篇章主要阐述部分凌老及部分门人弟子运用“和衡之法的临床体会;第六篇章通过收集整理凌老的部分临证医案,领悟凌老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守方与变方等思想的娴熟运用,感悟凌老临床“和衡之法”辨证思维及用方之匠心。
-
安徽博物院藏新安孤本珍本医籍丛刊 第八辑王鹏新安一境,山灵水秀,文风馥郁,典籍盈箱。在这片沃土的滋养下,新安医学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厚重的文化底蕴、突出的学术成就蜚声杏林。清代儒士高学文一句“天下明医出新安”,更是道出了新安医学的深远影响和显著地位。然时光流转,沧海沧田,很多承载新安医学丰富内涵的优秀医籍文献在历史洪流的冲刷下因未及整理出版而日渐衰微,有的甚至难觅踪迹。 本套丛刊共选取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安徽博物院所藏且未整理的具有重要学术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文物级新安孤本珍本医籍23种,包括中医综合类文献3种、温病类文献2种、方书类文献4种、外伤科类文献4种、妇科类文献1种、儿科类文献4种、喉科类文献2种、医案类文献3种,在以影印的方式展现其原貌的基础上,对其缺版之处予以考订补善,对其错讹之处予以校注订正,并分别撰写提要,从作者、版本、主要内容、学术源流及影响等方面,反映其新安医学特色及对中医药学术传承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