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本草纲目》故事里的中药梅全喜本书以《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古代药物治病的传说和故事为线索,选取有代表性的常用中药50种展开。这些故事有李时珍的亲身经历,也有这位伟大的药学家对前人记录的转述,全书从生动有趣的故事讲到药物来源、鉴别、炮制、性味、功效、主治以及临床验方、使用注意等。本书不仅深入浅出、美观精致、雅俗共赏,难能可贵的是,编写团队以原创性、科学性为本,以原文新译、真图对比、验方筛选等手法,对古代认知和现代研究做了很好的融合阐述,做到了取精华、弃糟粕、汇古今、扬发展。所以这既是一本有文化底蕴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经常翻阅参考的工具书。
-
脉诊一学就会柳凯文,吴文斌暂缺简介...
-
做自己的中医罗威, 赵梓 斌, 赵东凯阴阳平衡是身体的良好状态。调节体质、调养五脏是科学的养生方式。只要饮食得当、使用准确的疏通经络方法、增加合理的运动、掌握穴位按摩的技巧,消除疾病、养出好体质不再是空想。本书结合阴阳学说和疾病生成要点,针对不同人群分析了阴阳失衡的具体状态,以及身体出现疾病之后,如何对症治疗。书中教读者用科学的方法疏通经络、合理运动、穴位按摩,帮助读者减少没必要的阴阳损耗,使体内的阴阳保持平衡,使五脏更加健康,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做自己的中医,做好的自己!。
-
張家山漢簡《引書》綜合研究赵丹張家山漢簡《引書》是秦漢時期導引的代表著作,從病因、病機、病症、治則、治法、治療綱要等方面全面論述了導引療法的内涵。本書分爲主體和附録兩部分。主體部分圍繞《引書》展開,介紹《引書》的發現和研究現狀,全面校注《引書》内容,分析論述其内涵。附録部分對導引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將《引書》與《行氣玉佩銘》《黄帝内經》《導引圖》《却穀食氣》及導引俑等對比分析,互參互鑒。
-
本草觅趣李成辉本草是来自自然的瑰宝,凝聚了天地日月的精华,见证了人事风物的变迁。本书将五十种本草的典故趣闻娓娓道来,以中药为中心,从古人的理解(前世),到现代科学研究(今生),引申出针对具体疾病的适合现代人的保健养生药膳及方法,以形成对“疾病-中药-防治策略的立体认识。
-
好胃靠养李志刚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离不开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更准确来说,都取决于身体消化掉的食物。而胃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胃气的盛衰,直接决定了我们身体抵抗力的强弱。所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对胃的养护尤为重要,作者提倡三分治胃、七分养胃,图书从认识胃认到胃病的系列病再到养胃的误区、如何建立好的饮食习惯、什么样的食物适合养胃、对症用药,小方可以治胃病,后介绍了老中医的七天养胃护胃餐,让读者可以照着吃出健康好胃。
-
名老中医疑难病偏方许艳兰《名老中医疑难病偏方》以治疗疑难杂症为主,结合各种疾病的症状、病因和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书中对每一种偏方的配方、主治、用法用量等都做了系统的分析,条目清晰,简明扼要,便于大家学习参考,对症施治。
-
黄帝内经李叶 著《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不同的学术思想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每卷各八十一篇。《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的姊妹篇,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其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人体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统一、联系与协调的关系。“阴阳五行”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阐释了世间万物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机制。“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病因病机”阐述了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时,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运气学说”研究自然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
民间实用祖传秘方郭号,周芳暂缺简介...
-
百病食疗大全无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