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生活里的中医养生娄政驰,于朝锋,王晨琳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在中医科普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能传递给大家 多的养身知识。基于此编写《生活里的中医养生》这本书。首先是四季养生,每个季节养生内容涵盖起居有时,当季的养生技巧、养生误区、当季的食疗方等,让读者无论在哪个季节都能找到自己想了解应用的知识。第二部分是药食养生,包括药食同源:荠菜、榆钱、桃花、茵陈、鱼腥草、薄荷等;其次是茶饮有酸梅汤、百合饮、葛花解酒茶、不醉茶、降脂茶、化湿茶等等通过我们生活中所见所闻,但不会所用的特点,来详细的教给大家。还有我们传统膏方的内容:包括玉灵膏、八珍膏、阿胶膏、秋梨膏、健脾助长膏、健脾养胃膏等; 是香囊部分,涵盖有驱蚊香囊、醒脑香囊、通鼻窍香囊、防感香囊、安眠香囊、解暑香囊、驱瘟香囊等,将我们的传统中医药文化重新走进大众的视线。第三部分是经络养生,涉及每条经脉常用的保健要穴。如治疗鼻炎、感冒、头颈部疾病、胃疼的等等,让我们随时随地,揉揉按按都可以解决日常小问题。第四部分是生活妙招,涵盖有有育儿的、青年女性的、老年人的等养生方法。
-
常用方剂与中药速查手册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顺时而医,跟着节气过日子廖荣鑫 文小敏 主编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各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研究已经证实了人体生理、病理、心理表现与节气密切相关。本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分春、夏、秋、冬共四个章节,从饮食、起居、运动、中医等方面介绍了身体调理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本书还依节气介绍了一些常见中草药的特点、功效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药膳调制和食用方法,另有依时依体食物进补原则。结合四季环境变化指导大众调养身心,从而达到养护生命、祛病延年的目的。本书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治未病常识大有益处。
-
中医药基础李俊雅 李林 樊青玲 主编《中医药基础》是全国高等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内容包括中医基础、中药学和中成药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医药基础》以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流通、使用等工作应具备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直接为将来的药学工作实践服务。
-
邓氏温胆汤陈凯佳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对中医贡献卓著,留下了大量的验方,是其学术精华之体现,对临床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邓氏温胆汤”是其中之一,因处方独到、疗效显著,而在临床口口相传,影响巨大。 本书介绍邓氏温胆汤的文献来源、方论、组成药物及其药理作用,重点阐释邓老在临床如何运用该方诊治各种病症,以及有关该方的临床经验传承。书中配有多个临床案例,展现了邓老这一名方的临床和学术价值。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生借鉴使用,亦具有一定的科普性,可供普通读者阅读。
-
中国古代科学瑰宝谢英彪,黄衍强,顾宁,许宏兵《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中医药文化智慧》一书作者由东晋宰相谢安第61代嫡孙、全国 养生专家、全国 科普专家、 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代表性传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金陵名医馆主任中医师谢英彪教授领衔,携手近五十位中医药学领域人员精心设计编撰。
-
基于TLRs信号通路的调衡防控分子机制研究李丽基于“TLRs信号通路”的“调衡防控”分子机制研究通过预针刺不同配穴及腹部推拿,研究其对应激性大鼠胃黏膜形态的影响和对血清及胃组织中氧化-抗氧化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以及对胃组织TLRs信号通路及大肠组织TLRs信号通路相关mRNA的影响,从多角度分析不同配穴预针刺及腹部推拿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黏膜组织的保护作用。探讨预针刺不同配穴及腹部推拿对保护黏膜组织作用上的效应差异,以期对腧穴配伍理论及腹部推拿提供实验依据。
-
中华本草王笑频,尹璐,庞博暂缺简介...
-
中医药文化 修德养身王诗源该书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深刻内涵,坚持与时俱进方针,遵照新形势下德才兼备人才培养内涵的要求,对将中医药文化与修身养性自我提升有机融合进行了大胆探索,赋予中医药文化新的时代价值,创新性地通过讲故事方式,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使读者能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深化职业道德素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和行为遵循,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该书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健康教育,养生健体和品德修养中的作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把握新时代道德修养教育规律,探索新时代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课题。
-
中医慢性病防控治未病服务实践高三德,杜文坚中医治未病学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历代民众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生存繁衍、生产生活、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对防治疾病、维护健康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9年设立4个治未病指导中心,并委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建设广州市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慢性病防控),培养治未病基层服务人才,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组建中医慢性病防控专家团队,共同致力于探索慢性病的中医治未病分级分层闭环管理,实现慢性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经过3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具有广州特色的中医治未病慢性病防控管理经验,现将其付梓出版,供同道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