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大学科研评价全景考察与范式转换

大学科研评价全景考察与范式转换

作者:王玉秋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ISBN:9787513009690

定价:¥8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大学科研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与个案分析,展示了大学科研评价研究的基本走向、主题、热点以及学科渗透状况,从中洞察大学科研评价研究在主题、技术、应用、方法、政策之间的共进关系,同时发现漏洞及问题,精准定位知名专家、经典文献、重要观点及创新景气,为我国大学科研评价改革提供理论和证据支持。作者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科研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基础、评价标准、评价模式、评价方法、评估文化、网络机制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科研创新评价六维模型”;结合对国内外大学科研评价活动的比较研究、大学科研创新生态研究以及大学科研的文化人类学考察,提出了我国大学科研治理的对策与路径。在科研管理上,强调科研评价的语境性、生态性和全景式管理,将生态性、实践性、社会性、学生科研及办学特色等指标与学术性指标一起纳入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上,将引文分析与同行评议、问卷调查、访谈、叙事、人类学考察等方法相结合,推动科研评价范式的转换。本书适合大学教师、研究生、科研管理人员、政策制定者、知识产权部门人员、图书馆馆员以及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王玉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教授。山东省教育理论专家组成员,山东省社科评估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核心成员,山东省精品课程群“现代教育理论”课程建设核心成员,“公共事业管理”国家特色专业骨干成员。 承担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完成省级规划课题2项,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参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主讲10门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程,3门大学通识课程,其中《管理思想史》被确立为校级双语特色课程。曾荣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得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近年来先后参加在清华大学及德国海德堡举办的国际创新会议,在上海、西安、成都、武汉、哈尔滨、大连、威海等地举办的全国科技评价、科学学与科学哲学等高层次学术会议,积极提交会议论文并在会上做专题发言,开阔了视野,为科研创新评价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本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大学科研评价研究的目的

(二)大学科研评价研究的意义

二、本书研究的基本框架

三、大学科研评价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二)量化评估和质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三)理论、方法、实践相适应的原则

(四)适切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计量分析法

(二)叙事研究法

(三)个案研究法

(四)比较研究法

(五)调查研究法

五、大数据支持下的大学科研创新评价六维模型

第二章基于文献计量的大学科研评价元研究

一、大学科研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一)英文相关文献分析

(二)中文相关文献分析

二、研究发现

(一)重视科研评价的元研究和反思改进

(二)科研评价研究的公共责任意识增强

(三)大学科研评价研究具有STAMP共进特征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科研评价的元研究和学科建设

(二)完善基于绩效的科研评价与资助体系

(三)建立STAMP科研评价创新共进模型

(四)形成共进评估思维和创新文化

第三章大数据支持下的大学科研全景式管理

一、大数据与全景式管理研究的文献分析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二、大数据支持下的科研范式转换

(一)从因果关系到相关研究

(二)大数据支持下的科研技术与工具改进

三、全景式管理理论、模型与研究趋势

(一)全景式管理理论及模型分析

(二)全球科研与专利总量及区域分布图景

(三)不同类型大学科研与专利总量及趋势比较

四、加强大学科研全景式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科研虚拟社区和信息平台建设

(二)加强大数据分析、预测技术研究

(三)加强大数据科研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建设

(四)提高科研管理者与决策层的大数据决策能力

(五)加强大数据支持下的产学研深度整合

第四章国内外大学科研评价活动比较研究

一、大学学术评价与学术生产力

二、英、美、澳大学科研评价活动及其启示

三、我国大学的科研评价活动

四、我国大学科研评价的制度构建

(一)进一步明确大学评估的目标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三)重视分类评估以及价值链评估

五、从科研评估到社会语境评估

六、我国大学科研创新制度环境优化

第五章大学科研创新生态研究

一、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解读

二、全球创新经济体个案研究

(一)巴西能源创新生态系统与政策支持

(二)中国能源创新的探索与政策支持

(三)大学在推动创新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三、从知识供给侧创新向融合创新转化

四、美国大学知识生态圈个案研究

(一)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与“哈佛圈”

(二)斯坦福大学学术生态圈及学术创业

第六章大学科研评价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一、中外科学人类学研究述评

二、科学的独立性与人类学关怀

三、大学科研的性质及其历史嬗变

四、大学科研范式转换及其对科研评价的影响

五、科研评价的文化维度

六、大学科研生活叙事研究

(一)生物人类学界女性学者学术生命史研究

(二)科研项目对大学教师科研影响的访谈

(三)我国大学教师科研生活叙事研究

(四)大学院系科研生活叙事研究

七、大学科研评价范式重建

第七章大学科教融合及其实现路径

一、大学科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一)有关科教融合的文献分析

(二)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文献分析

(三)有关大学生“顶点项目”的研究

二、加强大学科教融合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灵活多样的本科生导师制

(二)加强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建设

(三)加强课程整合,提高创造能力

三、加强大学科研方法研究及教育

(一)加强大学科研方法教育的意义

(二)加强大学科研方法教育的途径

(三)科研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要求

四、加强大学科研伦理研究及教育

(一)科研伦理研究的主题和趋势

(二)加强大学科研伦理教育的对策

五、加强大学知识产权研究及教育

(一)知识产权对创新的作用

(二)知识产权推动创新的个案研究

(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知识产权教育的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