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文学跨界与跨文化研究
作者:杨晓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ISBN:9787520153607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做比较文学的跨界研究,关于文学的跨界研究方法和意义在前言中进行论述。正文部分包括蒙古族文学研究和世界文学研究两部分内容。其中,蒙古族文学研究用比较文学的跨界研究方法探讨了几位蒙古族作家的汉语写作情况,探究了蒙古族作品中的西方形象、作品对西方现代派及艺术理论的接受、诗歌中的教育理念等;深入挖掘了蒙古族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对蒙古族作家萧乾儿童题材的作品从西方创伤理论视角做了分析。世界文学研究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萨福与朱淑真之比较、中西文学“孤独”母题之比较)、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库切的后殖民写作研究、卡森的生态思想研究、古希腊神话中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等。
作者简介
杨晓敏,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蒙古族文学。2000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文史哲基地班,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发表学士论文20余篇,主持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蒙古族作家汉语创作研究》(已结题,证书号1213077,等级:良好)、《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当代内蒙古儿童文学研究》(批准号2016NDB057)。参编教材《外国文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即将出版专著《现代蒙古族作家汉语创作研究》(等
目录
章 文学与生态001
节 《江格尔》——蒙古族人民的“理想国”003
一 宝木巴——幸福的人间天堂004
二 江格尔——理想的英雄形象006
三 阿盖——理想的女性美009
第二节 乌热尔图小说集《七叉犄角的公鹿》的生态写作013
一 儿童与自然性灵相通014
二 逃离钢铁森林017
三 敬畏生命020
第三节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内蒙古儿童文学及其发展趋势024
一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内蒙古儿童文学024
二 新媒体环境下内蒙古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031
第二章 文学与影视037
节 电影《绿草地》中草原儿童的生态预警与智慧039
一 “复魅”的警示040
二 家园的回归与守望044
三 去成人化的生态教育诉求048
第二节 电影《何以为家》儿童视角的创伤叙事与救赎052
一 创伤症候:孤独;暴力;仇父心理与审父意识053
二 创伤的启示:难民儿童如何得到教育救赎?062
第三章 文学的跨文化比较067
节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藏域文学“孤独”母题之比较069
一 孤独:人类生存的重要命题069
二 拉丁美洲的孤独071
三 中国式孤独的表现074
四 同归与殊途076
第二节 萨福与朱淑真之比较080
一 作家性情之比较——率真与压抑080
二 爱情诗之比较——直抒胸臆与含蓄哀婉083
第四章 异域文化影响下的蒙古族文学089
节 凤凌游记中的西方形象091
一 正面形象093
二 负面形象098
第二节 萨空了对西方艺术理论的接受101
一 艺术哲学的重要性102
二 艺术的本质104
三 对“艺术派”与“人生派”的辨析105
四 依据社会性质建立艺术纲领107
五 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局限性109
六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110
第三节 创伤理论视角下萧乾短篇小说的儿童书写113
一 创作之源:作家童年的创伤性经验114
二 创伤症候:孤独漂泊、俄狄浦斯情结与异常认知118
三 创伤的启示:“救救孩子”123
第四节 蒙古族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特征127
一 启蒙128
二 “人的文学”132
第五节 从诗词看贡桑诺尔布的现代教育思想137
一 “民智为难,眼界尤未宽”——教育救国、启智的思想137
二 “八方稚子,遐迩来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140
三 “古物兼新制,广列增智识”——兼收并蓄的教育思想143
第五章 世界文学个案研究147
节 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女性主义思想149
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一间自己的房间》150
二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161
三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167
第二节 库切及其作品的边缘性170
一 作家文化身份的边缘性170
二 作品人物的边缘性174
第三节 从《寂静的春天》看雷切尔·卡森的生态思想及其对美国文学影响180
一 生态思想181
二 卡森生态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影响184
参考文献190
后记215
节 《江格尔》——蒙古族人民的“理想国”003
一 宝木巴——幸福的人间天堂004
二 江格尔——理想的英雄形象006
三 阿盖——理想的女性美009
第二节 乌热尔图小说集《七叉犄角的公鹿》的生态写作013
一 儿童与自然性灵相通014
二 逃离钢铁森林017
三 敬畏生命020
第三节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内蒙古儿童文学及其发展趋势024
一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内蒙古儿童文学024
二 新媒体环境下内蒙古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031
第二章 文学与影视037
节 电影《绿草地》中草原儿童的生态预警与智慧039
一 “复魅”的警示040
二 家园的回归与守望044
三 去成人化的生态教育诉求048
第二节 电影《何以为家》儿童视角的创伤叙事与救赎052
一 创伤症候:孤独;暴力;仇父心理与审父意识053
二 创伤的启示:难民儿童如何得到教育救赎?062
第三章 文学的跨文化比较067
节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藏域文学“孤独”母题之比较069
一 孤独:人类生存的重要命题069
二 拉丁美洲的孤独071
三 中国式孤独的表现074
四 同归与殊途076
第二节 萨福与朱淑真之比较080
一 作家性情之比较——率真与压抑080
二 爱情诗之比较——直抒胸臆与含蓄哀婉083
第四章 异域文化影响下的蒙古族文学089
节 凤凌游记中的西方形象091
一 正面形象093
二 负面形象098
第二节 萨空了对西方艺术理论的接受101
一 艺术哲学的重要性102
二 艺术的本质104
三 对“艺术派”与“人生派”的辨析105
四 依据社会性质建立艺术纲领107
五 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局限性109
六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110
第三节 创伤理论视角下萧乾短篇小说的儿童书写113
一 创作之源:作家童年的创伤性经验114
二 创伤症候:孤独漂泊、俄狄浦斯情结与异常认知118
三 创伤的启示:“救救孩子”123
第四节 蒙古族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特征127
一 启蒙128
二 “人的文学”132
第五节 从诗词看贡桑诺尔布的现代教育思想137
一 “民智为难,眼界尤未宽”——教育救国、启智的思想137
二 “八方稚子,遐迩来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140
三 “古物兼新制,广列增智识”——兼收并蓄的教育思想143
第五章 世界文学个案研究147
节 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女性主义思想149
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一间自己的房间》150
二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161
三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167
第二节 库切及其作品的边缘性170
一 作家文化身份的边缘性170
二 作品人物的边缘性174
第三节 从《寂静的春天》看雷切尔·卡森的生态思想及其对美国文学影响180
一 生态思想181
二 卡森生态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影响184
参考文献190
后记21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