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临床实践中的精神医学访谈(第三版)

临床实践中的精神医学访谈(第三版)

作者:[美] 罗杰·A.麦金农,[美] 罗伯特·米歇尔斯,[美] 彼得·J.巴克利 著,张道龙 赵媛媛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ISBN:9787301310427

定价:¥13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谈,作为医生诊断的基础和依据,是整个精神疾病诊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新版本:DSM-5的推出,旧标准下的精神医学访谈程序就必须进行更新。只有依照新版的访谈程序收集到的相关临床信息,才能根据DSM-5及其系列标准,作出正确的精神疾病诊断。 这本基于DSM-5的临床访谈专著,使用了DSM-5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访谈要点和程序,能够帮助临床工作者快速做出精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简介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成立于1892年,是美国也是世界上很大的精神病学组织。译者张道龙,现任美国芝加哥退伍军人医院精神医学行为主管医师,是一位在国内运用动机面询等多种心理咨询方法为数千位咨询师和医生督导的华人,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主译。
目录
目录
第一篇一般性原则
第一章访谈的一般性原则
一、 临床访谈
二、 精神疾病检查
三、 访谈管理
四、 结论
第二章精神动力学的一般性原则
一、 精神动力学和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
二、 精神病理状况的精神动力学
三、 精神功能的精神动力学模式第二篇主要的临床综合征
第三章强迫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治疗同盟的发展
四、 移情与反移情
五、 结论
第四章表演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移情与反移情
四、 结论
第五章自恋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移情与反移情
四、 结论
第六章受虐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移情与反移情
四、 结论
第七章抑郁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治疗原则
四、 移情与反移情
五、 结论
第八章焦虑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治疗原则
四、 反移情
五、 结论
第九章边缘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移情与反移情
四、 结论
第十章创伤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移情与反移情
四、 结论
第十一章分离性身份障碍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移情与反移情
四、 结论
第十二章反社会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移情与反移情
四、 结论
第十三章偏执型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结论
第十四章精神病性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临床工作者的角色
四、 结论
第十五章身心疾病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结论
第十六章认知损害的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反移情
四、 结论第三篇特殊的临床情境
第十七章急诊患者
一、 精神病理与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结论
第十八章住院患者
一、 精神动力学
二、 访谈管理
三、 结论
第十九章不同背景的患者
一、 民族、文化和种族
二、 语言和翻译
三、 社会阶层和亚文化
四、 心理成熟度
五、 忠诚的冲突
六、 残障
七、 年龄
八、 性取向
九、 结论第四篇影响访谈的技术因素
第二十章记笔记和精神医学访谈
第二十一章电话、电子邮件、其他数字媒体和精神医学访谈
一、 患者给临床工作者打电话
二、 来自他人的电话
三、 来自患者的亲属的电话
四、 通过电话进行会诊
五、 电子邮件
参考文献
索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