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作者:陈树新,尹玉富,石磊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ISBN:9787302551393

定价:¥5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结合内容特点,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感受,《通信原理》内容构建了“三模块、一保障”的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主要性能。全书分为信号与信道分析、信号发送与接收、基于性能的编码3部分(三模块),以及同步系统(一保障),共9章,具体内容包括绪论、信道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及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接收、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同步系统,理论联系实际,讲述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概念清晰,重点突出,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编者从事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主持参与了“通信原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并于2013年完成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化工作,2016年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资源,具体内容可登录“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584.html),或扫描各章节提供的二维码直接获取。《通信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及网络工程等计算机类专业“通信原理”“数字通信”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通信理论和技术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陈树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通信原理”陕西省线下本科课程负责人,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1987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期从事通信和导航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多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译著2部,主编教材7部,其中包括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四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建成的慕课及微课已在“学堂在线”和“军职在线”正式上线。
目录
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的定义
1.1.2 通信的分类
1.1.3 通信的方式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2.2 通信系统的分类
1.2.3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3 信息的度量
1.3.1 信息量
1.3.2 熵
1.4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4.1 基本描述
1.4.2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指标
1.4.3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信道分析
2.1 信道的基本概念
2.1.1 信道的定义
2.1.2 信道的数学模型
2.2 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2.2.1 信号不失真传输条件
2.2.2 信号传输失真及改善策略
2.3 随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2.3.1 随参信道的概念
2.3.2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3.3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2.4 随机过程概述
2.4.1 基本概念
2.4.2 数字特征
2.4.3 平稳随机过程
2.5 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噪声
2.5.1 白噪声
2.5.2 高斯噪声
2.5.3 窄带高斯噪声
2.5.4 正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
2.5.5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6 信道容量的概念
2.6.1 香农公式
2.6.2 香农公式的应用
2.7 伪随机序列
2.7.1 m序列
2.7.2 m序列的性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二部分 信号发送与接收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3.1 线性调制原理
3.1.1 常规双边带调幅
3.1.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
3.1.3 单边带调制
3.1.4 残留边带调制
3.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操声性能
3.2.1 性能分析模型
3.2.2 相干解调性能分析
3.2.3 非相干解调性能分析
3.3 非线性调制原理
3.3.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3.3.2 窄带角度调制
3.3.3 宽带调频
3.3.4 调制与解调
3.4 调频系统的抗操声性能
3.4.1 性能分析模型
3.4.2 系统性能参数计算
3.4.3 小信噪比情况与门限效应
*3.4.4 加重技术
3.5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3.6 频分复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4.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4.1.1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4.1.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4.2 数字基带系统传输模型
4.2.1 系统的工作原理
4.2.2 系统的数学分析
4.3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
4.3.1 消除码间串扰的基本思路
4.3.2 理想基带传输系统
4.3.3 无码间串扰的等效特性
4.3.4 余弦滚降传输特性
4.4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4.1 性能分析模型
4.4.2 误码率的计算
4.5 眼图
*4.6 时域均衡与部分响应系统
4.6.1 时域均衡技术
4.6.2 部分响应系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5.1 二进制数字幅移键控
5.1.1 基本原理
5.1.2 信号的功率谱及带宽
5.1.3 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2 二进制数字频率调制
5.2.1 基本原理
5.2.2 信号的解调
5.2.3 信号的功率谱及带宽
5.2.4 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 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
5.3.1 基本原理
5.3.2 信号的功率谱及带宽
5.3.3 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5.5 多进制数字调制
5.5.1 多进制幅移键控
5.5.2 多进制频移键控
5.5.3 多进制绝对相移键控
5.5.4 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5.6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5.6.1 正交振幅调制
5.6.2 最小频移键控
5.6.3 正交频分复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数字信号最佳接收
6.1 最佳接收准则
6.1.1 二元假设检验的模型
6.1.2 错误概率最小准则
6.2 二元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6.2.1 最佳接收机的结构
6.2.2 最佳接收机的性能分析
6.3 二元随参信号的最佳接收
6.3.1 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6.3.2 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6.4 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比较
6.5 数字信号的匹配滤波接收法
6.5.1 基本原理
6.5.2 匹配滤波器的主要性质
6.5.3 匹配滤波器组成的最佳接收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三部分 基于性能的编码
第7章 信源编码
7.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7.2 抽样定理
7.2.1 低通信号抽样
*7.2.2 带通信号抽样
7.3 脉冲振幅调制
7.3.1 自然抽样
7.3.2 平顶抽样
7.4 模拟信号的量化
7.4.1 基本概念
7.4.2 均匀量化
7.4.3 非均匀量化
7.5 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7.5.1 常用的二进制码型
7.5.21 3折线的码位安排
7.5.3 逐次比较型编码原理
7.5.4 译码原理
7.5.5 码元速率和带宽
7.5.6 系统抗噪性能
7.6 增量调制
7.6.1 简单增量调制
7.6.2 过载特性与编码的动态范围
7.6.3 系统抗噪性能
7.7 改进型增量调制
7.7.1 总和增量调制
7.7.2 自适应技术
7.7.3 脉码增量调制
7.8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7.8.1 PAM时分复用原理
7.8.2 时分复用的PCM系统
7.8.3 帧结构
7.8.4 PCM的高次群
7.9 压缩编码技术
7.9.1 基本原理方法
7.9.2 音频压缩编码
7.9.3 数据压缩编码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信道编码
8.1 信道编码基本概念
8.1.1 分类与工作方式
8.1.2 相关度量
8.1.3 检错与纠错
8.1.4 最小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8.2 常用简单分组码
8.2.1 奇偶监督码
8.2.2 行列监督码
8.2.3 恒比码
8.3 线性分组码
8.3.1 基本概念
8.3.2 矩阵描述
8.3.3 校正子S
8.3.4 汉明码
8.4 循环码
8.4.1 基本概念
8.4.2 矩阵描述
8.4.3 代数形式的编译码
*8.4.4 BCH码
*8.5 卷积码
8.5.1 基本概念
8.5.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8.5.3 维特比译码
*8.6 新型信道编码技术简介
8.6.1 网格编码调制
8.6.2 Turbo码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同步系统
9.1 同步的分类
9.1.1 按完成功能进行分类
9.1.2 按实现方式进行分类
9.2 载波同步
9.2.1 自同步法
9.2.2 外同步法
9.2.3 系统的性能指标
9.3 位同步
9.3.1 自同步法
9.3.2 外同步法
9.3.3 系统的性能指标
9.4 群同步
9.4.1 起止式群同步法
9.4.2 连贯式插入法
9.4.3 间歇式插入法
9.4.4 系统的性能指标
9.4.5 群同步的保护
*9.5 网同步
9.5.1 同步网
9.5.2 准同步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A 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附录B 误差函数表
附录C 傅里叶变换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