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
作者:翟文铖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301220764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依据汪曾祺创作的历时性变化,按照现代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化的文论的顺序,探讨汪曾祺文学创作的基本走向:平民主义的观念决定了他聚焦社会的范围及创作题材的选择,人道主义观念确定了他一生最基本的价值立场,个人主义观念一方面导致他对自我价值的追问,另一方面促发了他对于爱情、欲望等人性问题的探索。正是个人主义的这两个方向的引导之下,他进一步走向了西方现代非理性文化。前者促使他接受了存在主义文化思潮,后者把他带进了精神分析领域。
作者简介
翟文铖,男,1970年生,山东曲阜市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新时期文学研究,出版专著《生活世界的喧嚣——新生代小说研究》。
目录
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
目录
目录
绪论
一、 汪曾祺的简历及创作概况
二、 汪曾祺研究现状综述
三、 本书的研究路径及主要内容
章五四新文化的制导
一、 平民主义的文化选择
二、 人道主义的价值立场
三、 个人主义的深度探索
四、 国民性的审视与批判
五、 五四思潮对文学选择的制导
第二章存在主义的探索
一、 自我价值的叩问
二、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省思
第三章精神分析的审视
一、 青春期的爱欲萌动
二、 性爱与道德的边界
三、 性变态与性错乱
第四章社会主义文化的融入
一、 时代浪涛中的身世浮沉
二、 融入主流文化:自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文艺活动
三、 对“文革”文化的批判
四、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实践对“文革”后创作的影响
第五章儒家风范
一、 对“人情味”的倾心
二、 群体意识的自觉
三、 “知命乐天”的豁达
四、 “游于艺”的迷醉
五、 “思无邪”的向往
六、 中和之美的持守
七、 “诗教”的承续
第六章佛禅滋味
一、 佛教文化的熏陶
二、 佛教艺术的品鉴
三、 佛教风习的记录
四、 僧人群像的塑造
五、 佛学精神的渗透
第七章道家人格
一、 道家文化的谙熟
二、 三重人格的迷恋
第八章民俗风致
一、 物质民俗
二、 社会民俗
三、 精神民俗
四、 游娱民俗
第九章 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一、 民族风格的文学理论
二、 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
第十章汪曾祺创作的文化价值
一、 多重“价值参照系统”与生命体验的丰富性
二、 “高层文化”与文化创造能力的生成
三、 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性的资源
后记
目录
目录
绪论
一、 汪曾祺的简历及创作概况
二、 汪曾祺研究现状综述
三、 本书的研究路径及主要内容
章五四新文化的制导
一、 平民主义的文化选择
二、 人道主义的价值立场
三、 个人主义的深度探索
四、 国民性的审视与批判
五、 五四思潮对文学选择的制导
第二章存在主义的探索
一、 自我价值的叩问
二、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省思
第三章精神分析的审视
一、 青春期的爱欲萌动
二、 性爱与道德的边界
三、 性变态与性错乱
第四章社会主义文化的融入
一、 时代浪涛中的身世浮沉
二、 融入主流文化:自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文艺活动
三、 对“文革”文化的批判
四、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实践对“文革”后创作的影响
第五章儒家风范
一、 对“人情味”的倾心
二、 群体意识的自觉
三、 “知命乐天”的豁达
四、 “游于艺”的迷醉
五、 “思无邪”的向往
六、 中和之美的持守
七、 “诗教”的承续
第六章佛禅滋味
一、 佛教文化的熏陶
二、 佛教艺术的品鉴
三、 佛教风习的记录
四、 僧人群像的塑造
五、 佛学精神的渗透
第七章道家人格
一、 道家文化的谙熟
二、 三重人格的迷恋
第八章民俗风致
一、 物质民俗
二、 社会民俗
三、 精神民俗
四、 游娱民俗
第九章 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一、 民族风格的文学理论
二、 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
第十章汪曾祺创作的文化价值
一、 多重“价值参照系统”与生命体验的丰富性
二、 “高层文化”与文化创造能力的生成
三、 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性的资源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