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司法公开3.0版研究:以司法公开的中国实践为考察蓝本
作者:林坤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ISBN:9787519745769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以部分法院司法公开的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谨慎讨论导致司法公开推进过程中出现目标取向、制度构建、工作推进等方面偏离的深层次原因,以追求司法公开系统性而非仅注重公开方式、途径改进为方向,在用民众可接受、可理解的语言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中寻找一条实现“权力—权利”双向互动关系的改良之路,实现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司法公开的新途径、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开展法院工作的能力以及与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断提高司法公开的规范化水平的目标。因此,本书的基本思路为“合—分—合”模式,首先,从特定时代背景的分析推导出司法公开3.0版的应然状态;其次,检视由错位的思维模式所造成陷入“边际效应”的司法公开;最后,以此为基础讨论能够有效实现“互联网+”司法公开融合的司法公开3.0版实然模式。本书清晰地勾画出了一条通过司法公开提升司法治理能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助力于实现司法公正、提振司法公信、促进“中国之治”,并为司法公开理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发挥作用。
作者简介
林坤,福建福州人,法学博士、博士后,*高人民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访问学者,九三学社社员,曾任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调研组组长,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现为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讲师,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司法制度等。近年来,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应用)》《中国应用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部分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载或摘录,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重大项目、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五项。
目录
目录
引论迈入信息化3.0时代的司法公开
一、选题的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
四、选题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司法公开3.0版的基本模式
一、数字时代与“用户体验”的工作重点
(一)“一人受众”成为现实
(二)社会权力结构受到冲击
二、风险社会与“信任重建”的工作目标
(一)制造出来的“不确定性”
(二)难以填平的“知沟”
三、社会治理与“衡平融合”的工作方式
(一)社会基本共识的法律塑造
(二)多元治理方式的融合尝试
第二章司法公开3.0版的实践基础
一、规范性文件的构建日趋完整
(一)司法公开1.0版阶段
(二)司法公开1.5版阶段
(三)司法公开2.0版阶段
(四)司法公开2.5版阶段
二、四大平台的运行日见成效
(一)审判流程公开:从无处查询到主动推送
(二)庭审活动公开:从剧场公开到远程可视
(三)裁判文书公开:从送达当事人到社会共享
(四)执行信息公开:从局部曝光到全程透明
三、内容和形式的扩展日益多元
(一)完善司法信息常规性发布
(二)打造人性化的法院政务网站
(三)推进新媒体公开平台建设
(四)推进多样化司法互动沟通
第三章司法公开3.0版的现实隐忧
一、规范文件与司法现状的不适
(一)规范性文件分散
(二)司法解释和内部文件效力有限
(三)权利义务规定模糊
二、制度设计与用户需求的差异
(一)权力主导下司法公开的偏离性
(二)零和博弈下司法公开的断裂性
(三)需求差异下司法公开的不适性
三、设计初衷与司法实践的失调
(一)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
(二)技术性与友好性的博弈
(三)共享性与安全性的矛盾
第四章司法公开3.0版的理念厘清
一、司法公开思维模式的检讨
(一)认知形态存在错误
(二)价值衡量模糊不定
二、司法公开思维方式的更新
(一)主体际关系平等的人民性思维
(二)主体际行为沟通的科学性思维
三、司法公开工作思路的重塑
(一)在实施进度上,要基于国情民意来设计司法公开
(二)在范围尺度上,要遵循法律法理来规范司法公开
(三)在价值取向上,要维护道德伦理来推进司法公开
(四)在方式方法上,要同步技术思想来升级司法公开
第五章司法公开3.0版的路径规划
一、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一)建构司法公开法律的体系化
(二)实现司法公开标准的精细化
二、完善对接司法需求的制度机制
(一)健全民意吸纳反馈机制
(二)强化个人权利救济制度
三、强化提升运行效果的配套举措
(一)设置司法公开评估的机制
(二)夯实司法公开运行的基础
结论从公开到透明的中国司法方案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论迈入信息化3.0时代的司法公开
一、选题的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
四、选题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司法公开3.0版的基本模式
一、数字时代与“用户体验”的工作重点
(一)“一人受众”成为现实
(二)社会权力结构受到冲击
二、风险社会与“信任重建”的工作目标
(一)制造出来的“不确定性”
(二)难以填平的“知沟”
三、社会治理与“衡平融合”的工作方式
(一)社会基本共识的法律塑造
(二)多元治理方式的融合尝试
第二章司法公开3.0版的实践基础
一、规范性文件的构建日趋完整
(一)司法公开1.0版阶段
(二)司法公开1.5版阶段
(三)司法公开2.0版阶段
(四)司法公开2.5版阶段
二、四大平台的运行日见成效
(一)审判流程公开:从无处查询到主动推送
(二)庭审活动公开:从剧场公开到远程可视
(三)裁判文书公开:从送达当事人到社会共享
(四)执行信息公开:从局部曝光到全程透明
三、内容和形式的扩展日益多元
(一)完善司法信息常规性发布
(二)打造人性化的法院政务网站
(三)推进新媒体公开平台建设
(四)推进多样化司法互动沟通
第三章司法公开3.0版的现实隐忧
一、规范文件与司法现状的不适
(一)规范性文件分散
(二)司法解释和内部文件效力有限
(三)权利义务规定模糊
二、制度设计与用户需求的差异
(一)权力主导下司法公开的偏离性
(二)零和博弈下司法公开的断裂性
(三)需求差异下司法公开的不适性
三、设计初衷与司法实践的失调
(一)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
(二)技术性与友好性的博弈
(三)共享性与安全性的矛盾
第四章司法公开3.0版的理念厘清
一、司法公开思维模式的检讨
(一)认知形态存在错误
(二)价值衡量模糊不定
二、司法公开思维方式的更新
(一)主体际关系平等的人民性思维
(二)主体际行为沟通的科学性思维
三、司法公开工作思路的重塑
(一)在实施进度上,要基于国情民意来设计司法公开
(二)在范围尺度上,要遵循法律法理来规范司法公开
(三)在价值取向上,要维护道德伦理来推进司法公开
(四)在方式方法上,要同步技术思想来升级司法公开
第五章司法公开3.0版的路径规划
一、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一)建构司法公开法律的体系化
(二)实现司法公开标准的精细化
二、完善对接司法需求的制度机制
(一)健全民意吸纳反馈机制
(二)强化个人权利救济制度
三、强化提升运行效果的配套举措
(一)设置司法公开评估的机制
(二)夯实司法公开运行的基础
结论从公开到透明的中国司法方案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