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

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

作者:(德)胡塞尔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ISBN:9787300271286

定价:¥7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为胡塞尔现象学中有关时间研究的三部书稿中的第二部,完成于1917—1918年。本书是在其前“内时间意识讲稿”的基础上完成的,被视为三部时间研究书稿中较为成熟者。胡塞尔称本书是其*重要的作品之一。如果说其前的时间研究和意识研究属于现象学研究的静态分析阶段的话,本书所开启的新方向的时间研究则属于现象学的动态分析阶段。胡塞尔的内意识时间研究为其在奥古斯丁、布伦塔诺等时间分析方向上的*新科学性发展,其分析的精细性可谓迄今无出其右者。但因内意识时间现象极其抽象和复杂,胡塞尔的时间思考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尝试性与艰困性,作为其思考轨迹的论述话语也就不免过于抽象与晦涩。中译本根据本著作集的统一词汇系统进行移译,以期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中译本增加其可读性。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胡塞尔(1858-1938),德国犹太裔哲学家,20世纪欧陆影响卓著的哲学思潮“现象学”的奠基人,现当代西方思想界影响*大的哲学家之一。曾先后任教于哈雷、哥廷根、弗莱堡大学。《全集》出版已逾40卷。胡塞尔现象学以数学和逻辑学的理性主义为模型,强调在心理、精神、文化、思想领域内的思维严格理性化实践,以期为主体性范畴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故可被视为“西方心学”传统内的**宗师。关于译者李幼蒸,1936年生,旅美学人,国际符号学学会前副会长(2004-2014),主要研究方向:现象学、符号学、解释学、仁学伦理学。著有《结构与意义》《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理论符号学导论》《〈论语〉解释学与新仁学》等十余部专著,另有《野性的思维》《哲学和自然之镜》《小说的准备》等十余部译著。
目录
目录
Ⅰ原初时间意识的基本结构:元现前、
持存及预存之流动性关联体
Nr?1原初时间意识中持存与预存的交融。元现前与“新”意识
§1?元现前的意向性。注意性朝向某种“现在的新物”、
某种过去物或未来物
§2?在元过程流逝中持存意向性与预存意向性之交织
§3?在现象学时间构成中的“期待”(预存)之作用。在预存的
充实过程中和在持存的去实〔Entfüllung〕过程中的双重
意向性之连续变样化
§4?在现象学时间对象及时间之构成中的持存与预存之交融。
当下意识及一新事件的元呈现
附录Ⅰ试用图式表达持存与预存之交融关系
(相关于Nr?1的§4)
Nr?2持存与预存的组合关系。充实化的程度及现在意识。
元过程的图示表达
§1?持存内的预存―预存内的持存。新的图示
§2?持存与预存之交融作为充实化过程
§3?持存的和预存的充实过程蕴含着一种无限的逆推吗?
时间意识的层阶
§4?元过程:思考步骤
§5?在元流动中的前进性充实化和去实化之关联体中的新
图示表达。在持存性变样化和预存性变样化关联体
内体验时间之构成
§6?最终构成性意识在每一时相上均具有正向的及负向的倾向。
躯体性的现在作为变样化的零点
§7?时间对象意识及时流意识
§8?关于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现在意识。有限的意识
和上帝般的意识
§9?在其现实化和去现实化的连续变化流中之自意识
§10?补充问题:流动中的非连续性
Nr?3元现前之持存的及再产生性的准现前化
§1?在知觉、持存、再忆及想象中的同一客体统握中的
清晰性变样化
§2?持存及准现前化。持存与想象及形象意识不同,它不是再产生,
而是一印象性意识因素。元现前及消退〔Abklang〕
§3?再产生与持存。在元现前及持存性过去的所与性中之
统握及统握内容
Nr?4消退现象之现象学
§1?引入基本概念:现在所与者之连续性消退,直观充实的
与空的消退形式,活跃的或沉寂的时延统一体之消退
§2?在消退与持存之连续体中的直观性弱化(晦暗化)问题
和透视性缩小的问题。空间定位与时间定位之间的类比性
§3?一种无成效的解决企图:在时间场内的消退化或透视性
缩小化可能涉及感觉融合内的强度差异性问题
§4?一种新的解决尝试:时间透视可被理解为诸消退性
事件之或多或少快速的再紧缩。有关直观性及区分性之
零点的规定
附录Ⅱ疑难理解模式:有关直观性消退和元声响〔Urkl?nge〕
与消退〔Abkl?nge〕之持存的关联性问题(相关于Nr?4
内的文本)
附录Ⅲ如果消退被规定为一种感觉材料,那么如何再去
区别知觉、持存和想象呢?(相关于Nr?4)

Ⅱ论元过程及其中被构成的时间客体之所与性,此时间
客体具有其固定时间秩序及其流动性时间样态

Nr?5直观的时间样态流及流动之意识
§1?引言:固定时间秩序和时间样态流。唯我论时间与主体间
时间。客观时间的构成。“现前时间”。时间与空间
§2?关于流逝中现前之一种流动性意识如何可能?片刻材料之流
及其时间样态之流。现象学的本质法则
§3?现前场内流动之知觉以及流动行为的活生生意识。流动性
现前的层阶系列
§4?流动之元事实的不同层阶。流动中“现在”之发生与流逝。
反思在流动描述中之不同目光朝向
Nr?6行为作为“现象学时间”中的对象。时间对象
和构成性的元流动
§1?内在性〔immanenter〕材料的知觉如何区别于
此知觉的内部〔inneren〕意识
§2?元流动的所与性和行为的所与性,以及行为相关项
作为内在性的时间客体。内在性知觉的诸不同概念
§3?内在性时间对象之消退与构成对象之过程的消退
是平行的,但不是真正同时性的
§4?论同时性概念:时间流程的不同层次与时间秩序的
统一性。《观念1》的理论
§5?诺耶斯的和诺耶玛的时间性
Nr?7论时间样态理论
§1?感觉对象中的原初时间构成。有关一时延中声音的
新当下意识与过去当下意识的关联性
§2?一新当下与相同内容的另一当下何以区别?意识的流动
与一对象延存意识
§3?过程的时间形式与被构成的对象的时间形式。时间秩序
与时间样态
§4?多个时间与单个时间。主体的时间与主体间的时间
§5?作为客观时间段的延存与主观所与性
§6?时间作为广包性的固定形式与流动性当下。时间样式
和时间之所与方式
§7?补充。在内知觉和外知觉中的、在再忆中的以及
在想象中的诸时间样态
§8?在活跃性现在中的、在持存中的以及在再忆中的
诸时间样态之时间性
Nr?8从诺耶玛观点进行的时间样态描述
§1?在过去与将来中的当下之变样化层阶。时间变样化的
两个概念。时间对象之流动性意识和流动行为之意识
§2?流动和时间对象与时间段的侧显形式。
时间与空间。(论术语)
§3?对于时间对象与时间图示方面之诺耶玛结构与诺耶斯结构的
进一步研究。对于时间构成的“统握与被统握内容”之
模式也适合于空间客体构成吗?
附录Ⅳ现在原初所与的声音点是一实在的意识内容吗?关于
诺耶玛的时间对象问题以及关于时间意识中的统握
问题(相关于Nr?8的§3)

Ⅲ关于在原初性时间意识分析中的内容及统握的
模式之运用以及关于无限后退之危险

Nr?9在外知觉和内在性知觉中的统握及被统握的内容
§1?外知觉根基于内在性知觉之时间对象
§2?不同类型的内在性时间对象之活跃的运作及统握性把握
§3?在外知觉和内在性知觉中统握之不同概念。持存、想象
或再忆之意向性变样化并不包含任何新统握
§4?时间构成性流与核心材料的关系仍然具有对一实在性
内容之一统握的形式吗?
Nr?10关于最终构成性的元过程之时间性问题及可知觉性问题。
一种非时间性的及非被意识的元过程之假设
§1?客观的时间与主观的时间样态(定位化)。重要的时间
本体论公理
§2?客观时间,现象学时间,以及最终构成性的意识流。
无限后退的危险
§3?不同层阶时间对象的可知觉性。带有把握和不带有
把握的知觉
§4?现象学的观念论。现实的主体与观念上可能的主体,
以及时间对象的可知觉性
§5?一种把握性知觉对于时间客体之构成是必需的吗?存在
一种非时间性的及非意识的元体验行为吗?
§6?关于如下假设的其他思考:时间性构成是一非时间性的
及未被意识的元过程之后继性统握的问题
附录Ⅴ关于元过程的意识的问题
(相关于Nr?10的§5、§6)
Nr?11在元现前化、持存及预存中的内容及统握
§1?时间意识之基本事实
§2?元现前化,持存的变样化,想象意识
§3?元现前化与持存作为对被实在地包含的材料之统握
§4?持存的消退层阶作为一实在内容统握之层阶
§5?相反观点:持存并不根基于实在所与的、现在的材料
§6?原始意识与非原始意识。意识与把握
§7?在关于现在元过程之原始意识中的无限性后退危险。
有关一非意向性意识之把握的问题
§8?在预存中也存在无限性后退之危险吗?
§9?解决尝试:元过程的现在之直接意识作为
持存的与预存的中间性之双侧连续性界限
§10?图示表达(图表)中的区分化尝试
附录Ⅵ渐增的非区分性与中间性之解决模式的困难性。在持存的
下沉中的差异性(相关于Nr?11的§9-§10)
附录Ⅶ关于过去意识及其变样化的名称(相关于Nr?11)
附录Ⅷ图式中时间位置与过去者之连续体的表达
(相关于Nr?11)
附录Ⅸ元体验流的形式体系及其在图示中的连续变样化
(相关于Nr?11)
附录Ⅹ元现在与过去作为形式及作为个别性所与者。公式
中的持存变样化之表达(相关于Nr?11)
Nr?12对于无“统握及被统握内容之模式”的元过程
进行分析之尝试
§1?借助“统握及被统握内容之模式”对元印象的“所与者流”
和持存的“消退变样化流”进行分析之概述。对于无限
后退之反驳
§2?替代性模式的发展:在其发生与变样化的消退中的
元过程仍然未含有任何统握。正是通过自我,即时间
客体构成,导致对元材料及其消退的反思性知觉把握
行为,要求对过程之元材料进行一种意向性统握。消退
变样化知觉的特殊性

§3?对于作为时间客体之元材料及消退构成的疑难性研究
(在二相互竞争的模式中)。无限后退的危险
Nr?13通过证明时间构成性意识对自身之持存维的关涉,
以防止时间构成中的无限后退
§1?问题性质扼要重述:内在性时间对象
及其所与性方式的变化
§2?反对无限后退:构成事件时相的体验其本身
不也是被构成的吗?
§3?先验性反思的两种方向:朝向构成性时流的流动和朝向
被构成事件之序列
§4?构成性意识的功能性元过程统一性及其在事后性反思中的
双重化。第一阶与第二阶的被构成的内在性时间对象
附录Ⅺ扼要重述以及在时间构成中的无限后退之可能性。
元过程的时间性问题(相关于Nr?13)
附录Ⅻ无限后退问题的其他解决尝试:时间对象的意识与此
意识之“知觉”是必然相互结合的(相关于Nr?13)

Ⅳ从发生学观点看的自我时间性和质素的时间性

Nr?14我的体验流与自我
§1?还原至原初的无自我的感性之时间性
§2?非对象性的同一存在者和非时间性的自我,作为
体验流之功能性极轴(元机制〔Urstand〕)
Nr?15纯粹自我之时间关系
§1?心灵内在性之本质形式。时间的元生成,自我与质素
§2?纯粹自我和时间。自我作为全时间性个体以及作为
第二时间对象

Ⅴ个别化之现象学:有关经验对象、
想象对象以及观念对象的时间性

Nr?16时间的流动和个别的对象性存在之构成
§1?个别性与时间对象同一性(事实与本质):现在所与者之元
现前化与个别性,连续的过去变样化以及同一的时间位置
§2?现在之发生与消失以及客观同一性时间位置、时间延存
与时间秩序之构成
§3?时间样式及信念方式之样式或存在方式之样式:时间样式
是可进而按照事实与本质进行区分的存在样式吗?
Nr?17论个别化现象学
§1?观念关系与事实关系 = 种本质关系与τóδε τι(此一在者)
关系。自然之个别化形式之先天性与自然之被个别化的、
定性化的质料之先天性
§2?τóδε τι(此一在者)。具体的、时间上被个别化的本质
及其时间延展。在形式思考中的时间延展之划分或扩大
(时间公理)
Nr?18观念性对象之时间形式。所与时间与客观时间
§1?个别对象与一般对象的时间延伸之间的区别
§2?在感觉对象、自然对象和一般对象上的单一时间
和多个时间
§3?构成性的意识和(个别的与一般的)被构成对象的
时间性本质规定
附录ⅩⅢ行为作为在现象学时间中的事件。区别于个别对象
时间性的观念对象及其超时间性
(相关于Nr?18的§1)
附录ⅩⅣ问题。时间单位的不同形式。关于个别对象事态陈述的
时间效力
附录ⅩⅤ事态之时间关系。观念上同一的对象之非时间性
及其时间实现
Nr?19想象对象的时延。关于时间状态、时间关联和经验世界
时间中的个别化,以及想象世界之准时间
§1?现实对象之绝对时间状态以及在想象对象中之欠缺。
现实时间状态和个别化,一次性和相同性,纯粹自我
一切经验之时间统一性
§2?想象行为及其与其他想象行为或现实设定行为
(如知觉与再忆)的关联性
§3?想象或想象世界的统一关联性及其统一的时间。每一
想象世界有其自身的连贯性及其自身的时间
§4?在现实经验或想象的统一关联体内一般性概念
和时空个别化之间的区别
附录ⅩⅥ本质洞见与想象洞见。可能性意识与对作为例示的
现实对象和可能对象的态度。一个现实世界和众多
可能的想象世界(有关于Nr?19的§4)
Nr?20在想象内的时间与在实际经验内的时间
§1?在经验之意向性意义与想象之意向性意义之间的本质
同一性。经验可能性与想象可能性
§2?在知觉内与在纯粹想象内的时间位置。经验对象之
统一时间秩序与想象对象之不同时间秩序
§3?时间作为“感性”之“形式”与作为经验对象世界之
形式:经验与想象及其意向性相关项通过内时间
意识的构成
§4?经验关联性与想象关联性之间的区别。一个经验时间
与多个想象时间
§5?在经验时间与想象时间之间的“相符”,以及在不同经验
时刻之间的“相符”。相符仍不意味着时间的同一性

Ⅵ关于再忆的现象学

Nr?21记忆的不同种类及其重复
§1?重复的构成性记忆,突现记忆及对再朝向具有其刺激力的
晦暗沉积
§2?对同一个别过去对象之多个不同种类记忆之间的
同一性相符
§3?总结:对同一事件记忆之重复的不同种类
附录ⅩⅦ在再忆过程内的预存与持存。无限的过去与未来
(相关于Nr?21)
附录ⅩⅧ对于记忆理论的重要注解:在先者之出现
(相关于Nr?21的§1)
附录ⅩⅨ本质与“观念”。精确同一性本质之观念化与直观。
重复性记忆之明证性作为同一性意识明证性之前提
(相关于Nr?21的§2)
附录ⅩⅩ重复和记忆:以时间构成性意识连续性为根基的记忆
所与者与再所与者的不同种类(相关于Nr?21)
附录ⅩⅩⅠ意识流统一体之所与性。可能记忆与期待系列之
动机化(相关于Nr?21)
Nr?22对作为充实之记忆进行的现象学分析
§1?对于一个别过程的记忆之渐进明证性:对于更精确规定
及其观念性界限的意向
§2?在记忆充实化过程内的非清晰性与非规定性之不同种类。
记忆中的被动性展开与主动性展开
§3?在记忆中与在知觉中在向一对象接近时的实践态度
与精确态度间的一般区别。不同的兴趣对应于不同的
充分化〔Ad?quation〕形式
附录ⅩⅩⅡ作为一种知觉的持存与再忆之明证性
(相关于Nr?22的§1)

“胡塞尔著作集”完成感言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