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与应用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与应用

作者:曹升乐 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2-01

ISBN:9787030639691

定价:¥1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与应用》以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概念入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确定理论与方法、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方法、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实践应用。《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与应用》分为四篇16章。主要为:绪论;第一篇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第二篇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应用;第三篇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及应用;第四篇为结语。
作者简介
暂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与应用》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简况 2
1.2.1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2
1.2.2 纳污总量控制指标 3
1.2.3 用水效率控制指标 4
1.2.4 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配置 5
1.2.5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 8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1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1.3.2 技术路线 13
第一篇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第2章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19
2.1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 19
2.1.1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技术思路 19
2.1.2 狭义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确定 19
2.1.3 严格意义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21
2.1.4 广义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22
2.1.5 广义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确定 24
2.1.6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25
2.2 胶南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26
2.2.1 胶南市基本概况 26
2.2.2 胶南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31
2.3 乳山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34
2.3.1 乳山市基本概况 34
2.3.2 多年平均情况下乳山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37
2.3.3 乳山市不同频率、不同水平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38
2.4 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及应用 42
2.4.1 地表水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 42
2.4.2 地下水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 44
2.4.3 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应用实例 45
2.5 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动态管理方法 56
2.5.1 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动态管理的基本思路 56
2.5.2 年降水量的预测方法 56
2.5.3 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动态管理 59
2.5.4 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动态管理应用实例 60
第3章 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65
3.1 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 65
3.1.1 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技术思路 65
3.1.2 规划年污染物排放量(处理前)预测 65
3.1.3 削减量预测 68
3.1.4 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71
3.2 胶南市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 74
3.2.1 胶南市规划年污染物排放量(处理前)预测 74
3.2.2 胶南市水环境容量计算 76
3.2.3 胶南市污染物削减量预测 79
3.2.4 胶南市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84
3.3 乳山市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 88
3.3.1 乳山市规划年污染物排放量(处理前)预测 88
3.3.2 乳山市水环境容量计算 90
3.3.3 乳山市污染物削减量预测 92
3.3.4 乳山市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95
第4章 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99
4.1 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确定方法 99
4.1.1 工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确定 99
4.1.2 万元GDP 取水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103
4.2 胶南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确定 104
4.3 乳山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确定 108
4.4 用水效率成果合理性分析 109
第二篇 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应用
第5章 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113
5.1 水资源优化配置 113
5.1.1 水资源配置的含义 113
5.1.2 水资源配置的目标任务 113
5.2 “三条红线”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 114
5.3 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114
5.3.1 模型目标函数 114
5.3.2 模型约束条件 115
5.3.3 求解方法 118
第6章 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119
6.1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思路 119
6.1.1 配置原则 119
6.1.2 配置思路 120
6.2 配置变量的确定 120
6.2.1 配置时段的选取 121
6.2.2 时段初可供水量 122
6.2.3 时段内来水量 122
6.2.4 时段内需水量 123
6.2.5 时段末可供水量 123
6.3 配置方案的确定 123
6.3.1 来水频率与组合 123
6.3.2 需水量组合 123
第7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 124
7.1 供水水源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124
7.1.1 可供水量计算原则 124
7.1.2 地表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124
7.1.3 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124
7.1.4 非常规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125
7.2 需水量分析计算 125
7.2.1 需水量分类 125
7.2.2 需水量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126
第8章 胶南市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131
8.1 供水水源和供水现状 131
8.1.1 供水水源 131
8.1.2 城市输水现状 132
8.2 胶南市供水水源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132
8.2.1 胶南市城市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关系 132
8.2.2 地表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132
8.2.3 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137
8.2.4 非常规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139
8.3 胶南市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139
8.3.1 模型目标函数 139
8.3.2 模型约束条件 139
8.3.3 求解方法 141
第9章 胶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142
9.1 配置时段的选择 142
9.2 配置时段初可供水量确定 142
9.3 配置时段内来水量确定 143
9.4 配置方案 143
9.4.1 转移概率的分析 144
9.4.2 配置方案的确定 146
9.5 配置结果 146
9.5.1 方案一的配置结果 146
9.5.2 方案二的配置结果 147
9.5.3 方案三的配置结果 148
9.5.4 二次置配 150
第10章 乳山市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153
10.1 供水现状和供水水源 153
10.1.1 供水现状 153
10.1.2 供水水源 153
10.2 龙角山水库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154
10.2.1 入库径流计算 154
10.2.2 龙角山水库时段初可供水量 163
10.2.3 蒸发计算 163
10.3 需水量分析计算 163
10.3.1 农业灌溉用水量 163
10.3.2 水库生态需水量 163
10.3.3 城市需水量 164
10.4 龙角山水库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164
10.4.1 模型目标函数 164
10.4.2 模型约束条件 164
10.4.3 模型求解方法 165
第11章 乳山市(龙角山水库)优化配置方案 166
11.1 配置时段的确定 166
11.1.1 年内调节配置时段的确定 166
11.1.2 多年调节配置时段的确定 166
11.2 龙角山水库优化配置方案 167
11.2.1 年内调节的配置方案 167
11.2.2 多年调节的配置方案 167
11.3 龙角山水库优化配置结果 167
11.3.1 年内调节的配置结果 167
11.3.2 多年调节的配置结果 171
11.4 二次配置 176
11.4.1 年内调节二次配置 176
11.4.2 多年调节二次配置 177
第三篇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及应用
第12章 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83
12.1 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183
12.1.1 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的概念 183
12.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83
12.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步骤) 184
12.2 水资源配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84
12.2.1 确定初始评价指标体系 184
12.2.2 筛选评价指标 187
12.3 评价指标权重方法概述与选择 189
12.3.1 主观赋权法 189
12.3.2 客观赋权法 190
12.3.3 组合赋权法 192
12.3.4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192
第13章 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模型 193
13.1 评价方法概述与选择 193
13.1.1 主成分分析法 193
13.1.2 灰色关联分析法 193
13.1.3 模糊综合评判法 193
13.1.4 评价方法的选择 194
13.2 多层次模糊综合优选 194
13.2.1 确定方案集和指标集 194
13.2.2 确定第二层次指标的权重系数 194
13.2.3 对第二层次指标集方案模糊优选 195
13.2.4 进行方案整体综合优选 198
13.3 山东省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 198
13.3.1 多层次模糊优选计算 198
13.3.2 确定水资源配置效果最优方案. 201
第14章 最优方案实施效果协调性定量评估方法 202
14.1 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02
14.2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定量评估方法 202
1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
14.2.2 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计算方法. 203
14.2.3 系统协调度计算模型 205
14.2.4 协调等级的确定 207
14.2.5 协调性定量评估计算举例 208
14.3 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协调性定量评估方法 213
14.3.1 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之间的关系 213
1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3
14.3.3 评价方法 214
14.3.4 协调性定量评估计算举例 215
第15章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应用实例 220
15.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分析 220
15.2 胶南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 224
15.2.1 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 224
15.2.2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分析 227
15.2.3 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协调性分析 231
15.3 乳山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 234
15.3.1 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 234
15.3.2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分析 237
15.3.3 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协调性分析 241
15.4 综合分析 244
15.4.1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244
15.4.2 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 245
第四篇 结语
第16章 结论与展望 251
16.1 结论 251
16.1.1 “三条红线”确定 251
16.1.2 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251
16.1.3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