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长江入海沉积物中的铁循环过程与环境示踪意义
作者:李超,杨守业 著,伍江,雷星晖 编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01
ISBN:9787560882123
定价:¥10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同济博士论丛:长江入海沉积物中的铁循环过程与环境示踪意义》通过多种分析技术结合的方式,研究长江水系沉积物中Fe元素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以Fe元素作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标识物”或环境替代性指标,从河流沉积物质“源—汇”过程入手,研究其在流域风化剥蚀、河流搬运入海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其对流域风化环境的响应。《同济博士论丛:长江入海沉积物中的铁循环过程与环境示踪意义》的主要成果对今后深化长江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尤其是从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将长江流域、河口及陆架海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系统的陆源入海物质的“源—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暂缺《长江入海沉积物中的铁循环过程与环境示踪意义》作者简介
目录
总序
论丛前言
前言
第1章 低温Fe循环的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1.2 全球河流沉积Fe循环与从源到汇的研究现状
1.2.1 国际“从源到汇”的研究思路的提出和发展
1.2.2 世界主要河流的Fe循环的研究回顾
1.2.3 表生环境中Fe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1.2.4 我国河流沉积Fe循环的研究
1.3 沉积物中Fe的研究方法
1.3.1 沉积物中Fe的化学相态分析方法
1.3.2 沉积物中Fe的环境磁学方法
1.3.3 沉积物中Fe的漫反射光谱分析方法
1.4 研究选题、内容和意义
1.5 研究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域背景、样品来源与分析方法
2.1 长江流域概况
2.1.1 长江流域自然地理概述
2.1.2 长江流域的地质背景与岩性特征
2.1.3 长江流域气候特征
2.1.4 长江的径流量与输沙量特征
2.2 研究样品来源
2.3 样品分析方法
2.3.1 粒度分析
2.3.2 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2.3.3 Fe的不同化学相态分析
2.3.4 长江沉积物环境磁学分析
2.3.5 长江沉积物漫反射光谱实验
2.3.6 冲绳海槽DGKS9604钻孔沉积物234U/238U同位素分析
第3章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CLA的分布特征
3.1 地表风化过程的研究意义
3.1.1 风化过程与全球碳循环过程
3.1.2 风化过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3.1.3 大河流域盆地的风化研究
3.2 长江流域河流水化学和风化过程研究
3.3 以化学蚀变指数指示长江流域的风化特征
3.3.1 评价化学风化的指标
3.3.2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的CIA分析结果
3.3.3 南通地区长江干流季节性悬浮物CIA组成
3.4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中CIA组成的控制因素
3.5 南通地区干流季节性悬浮物的CIA组成控制因素
3.6 长江悬浮物的CIA与世界其他河流的比较
3.7 小结
第4章 长江沉积物中Fe的不同化学相态的时空分布
4.1 悬浮颗粒物中Fe的不同相态分布的空间变化
4.2 南通长江干流悬浮颗粒物中不同化学相态Fe的季节性分布
4.3 不同化学相态Fe的组成与各参数的相关性
4.3.1 各化学相态的Fe与FeT的关系
4.3.2 分步提取产物中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4.3.3 各化学相态Fe与平均粒径Mz的关系
4.3.4 各化学相态Fe与CIA的关系
4.4 长江悬浮物中不同化学相态Fe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4.4.1 沉积物物源对Fe的化学相态组成空间变化的约束
4.4.2 粒度对不同化学相态Fe的组成的约束
4.4.3 流域化学风化对不同化学相态Fe的组成的控制
4.4.4 流域季风降雨对不同相态Fe的组成的控制
4.4.5 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对河口入海沉积物的贡献
4.5 不同化学相态Fe的组合示踪长江沉积物物源
4.6 小结
第5章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特征
5.1 常用环境磁学参数及其环境意义
5.2 长江沉积物的磁学特征的实验结果
5.2.1 长江不同流域干流和支流沉积物的磁学特征
5.2.2 南通季节性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特征
5.3 长江沉积物的磁参数组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5.4 长江沉积物的环境磁参数组成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因素
5.5 不同环境下沉积物样品的磁学参数的比较
5.6 小结
第6章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时空分布
6.1 长江沉积物的漫反射光谱分析结果
6.1.1 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沉积物的漫反射光谱特征
6.1.2 南通干流季节性悬浮物的漫反射光谱特征
6.2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赤铁矿和针铁矿变化特征的原因
6.3 长江沉积物中赤铁矿与针铁矿随时间分布特征的原因
6.4 长江、黄河沉积物及黄土赤铁矿与针铁矿的比较
6.5 小结
第7章 长江沉积物的Fe循环与源汇过程
7.1 不同参数指示的长江沉积物中的Fe循环特征
7.1.1 与赤铁矿、针铁矿相关的各参数的相关性比较
7.1.2 与磁铁矿相关的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7.1.3 不同参数对长江沉积物中含Fe矿物从源到汇的反映
7.2 根据234U/238U计算长江沉积物的搬运时间
7.2.1 U系同位素计算沉积物搬运时间的原理
7.2.2 长江沉积物和冲绳海槽钻孔沉积物U系同位素的比值分析结果
7.2.3 现代长江悬浮物的搬运时间
7.2.4 冲绳海槽DGKS9604钻孔沉积物的搬运时间
7.2.5 U系同位素比值计算沉积物搬运时间方法存在的问题
7.3 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论丛前言
前言
第1章 低温Fe循环的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1.2 全球河流沉积Fe循环与从源到汇的研究现状
1.2.1 国际“从源到汇”的研究思路的提出和发展
1.2.2 世界主要河流的Fe循环的研究回顾
1.2.3 表生环境中Fe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1.2.4 我国河流沉积Fe循环的研究
1.3 沉积物中Fe的研究方法
1.3.1 沉积物中Fe的化学相态分析方法
1.3.2 沉积物中Fe的环境磁学方法
1.3.3 沉积物中Fe的漫反射光谱分析方法
1.4 研究选题、内容和意义
1.5 研究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域背景、样品来源与分析方法
2.1 长江流域概况
2.1.1 长江流域自然地理概述
2.1.2 长江流域的地质背景与岩性特征
2.1.3 长江流域气候特征
2.1.4 长江的径流量与输沙量特征
2.2 研究样品来源
2.3 样品分析方法
2.3.1 粒度分析
2.3.2 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2.3.3 Fe的不同化学相态分析
2.3.4 长江沉积物环境磁学分析
2.3.5 长江沉积物漫反射光谱实验
2.3.6 冲绳海槽DGKS9604钻孔沉积物234U/238U同位素分析
第3章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CLA的分布特征
3.1 地表风化过程的研究意义
3.1.1 风化过程与全球碳循环过程
3.1.2 风化过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3.1.3 大河流域盆地的风化研究
3.2 长江流域河流水化学和风化过程研究
3.3 以化学蚀变指数指示长江流域的风化特征
3.3.1 评价化学风化的指标
3.3.2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的CIA分析结果
3.3.3 南通地区长江干流季节性悬浮物CIA组成
3.4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中CIA组成的控制因素
3.5 南通地区干流季节性悬浮物的CIA组成控制因素
3.6 长江悬浮物的CIA与世界其他河流的比较
3.7 小结
第4章 长江沉积物中Fe的不同化学相态的时空分布
4.1 悬浮颗粒物中Fe的不同相态分布的空间变化
4.2 南通长江干流悬浮颗粒物中不同化学相态Fe的季节性分布
4.3 不同化学相态Fe的组成与各参数的相关性
4.3.1 各化学相态的Fe与FeT的关系
4.3.2 分步提取产物中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4.3.3 各化学相态Fe与平均粒径Mz的关系
4.3.4 各化学相态Fe与CIA的关系
4.4 长江悬浮物中不同化学相态Fe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4.4.1 沉积物物源对Fe的化学相态组成空间变化的约束
4.4.2 粒度对不同化学相态Fe的组成的约束
4.4.3 流域化学风化对不同化学相态Fe的组成的控制
4.4.4 流域季风降雨对不同相态Fe的组成的控制
4.4.5 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对河口入海沉积物的贡献
4.5 不同化学相态Fe的组合示踪长江沉积物物源
4.6 小结
第5章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特征
5.1 常用环境磁学参数及其环境意义
5.2 长江沉积物的磁学特征的实验结果
5.2.1 长江不同流域干流和支流沉积物的磁学特征
5.2.2 南通季节性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特征
5.3 长江沉积物的磁参数组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5.4 长江沉积物的环境磁参数组成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因素
5.5 不同环境下沉积物样品的磁学参数的比较
5.6 小结
第6章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时空分布
6.1 长江沉积物的漫反射光谱分析结果
6.1.1 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沉积物的漫反射光谱特征
6.1.2 南通干流季节性悬浮物的漫反射光谱特征
6.2 长江干、支流沉积物赤铁矿和针铁矿变化特征的原因
6.3 长江沉积物中赤铁矿与针铁矿随时间分布特征的原因
6.4 长江、黄河沉积物及黄土赤铁矿与针铁矿的比较
6.5 小结
第7章 长江沉积物的Fe循环与源汇过程
7.1 不同参数指示的长江沉积物中的Fe循环特征
7.1.1 与赤铁矿、针铁矿相关的各参数的相关性比较
7.1.2 与磁铁矿相关的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7.1.3 不同参数对长江沉积物中含Fe矿物从源到汇的反映
7.2 根据234U/238U计算长江沉积物的搬运时间
7.2.1 U系同位素计算沉积物搬运时间的原理
7.2.2 长江沉积物和冲绳海槽钻孔沉积物U系同位素的比值分析结果
7.2.3 现代长江悬浮物的搬运时间
7.2.4 冲绳海槽DGKS9604钻孔沉积物的搬运时间
7.2.5 U系同位素比值计算沉积物搬运时间方法存在的问题
7.3 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