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及现实意义

作者:刘孝菊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01

ISBN:9787308175227

定价:¥4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及现实意义》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时不仅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内涵与特征,还通过比较研究,梳理了中西方幸福社会理论;在比较系统地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同时,还结合中国化的实践来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科学性,使得科学的理论有了在实践中论证说理的生动史实。《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及现实意义》还结合现今社会中幸福经济、幸福政治以及幸福生态建设中的困惑提出了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启示。
作者简介
  刘孝菊,1978年生,湖南华容县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浙江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中国青年研究》《江苏高教》《教育评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项目多项。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有待深入研究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有待深入研究之处
2 幸福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
2.1 西方幸福社会理论
2.1.1 古希腊罗马时代柏拉图的“幸福城邦
2.1.2 中世纪封建社会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上帝之城
2.1.3 近代资本主义时期以伏尔泰为代表的“黄金国
2.2 中国幸福社会理论
2.2.1 “五福论”、孔子的“大同世界”与孟子的“小康社会
2.2.2 以宗法伦理为主要特征的幸福社会
2.2.3 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大同社会的幸福幻境
2.3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形成
2.3.1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探索
2.3.2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深化
2.3.3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成熟
3 马克思、恩格斯对影响幸福社会的基本要素的分析
3.1 异化劳动:影响幸福社会的经济基础
3.1.1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批判的四个维度
3.1.2 异化劳动对幸福社会的影响
3.2 正义:影响幸福社会的政治环境
3.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观
3.2.2 正义对幸福社会的影响
3.3 自然生态:影响幸福社会的外部条件
3.3.1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观
3.3.2 生态环境对幸福社会的影响
4 马克思、恩格斯对构建幸福社会的条件与途径的探索
4.1 幸福社会的实现条件
4.1.1 物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4.1.2 社会的高度和谐
4.1.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2 幸福社会的实现途径
4.2.1 无产阶级革命铲除雇佣劳动制度
4.2.2 夺取政权之后的民主建设
4.2.3 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解
5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5.1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内涵
5.1.1 带着愉快心情自愿进行的联合劳动
5.1.2 消灭贫穷与富有对立的普遍的幸福
5.1.3 自由、平等、博爱在更高形式上的复活
5.2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特征
5.2.1 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5.2.2 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5.2.3 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6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中国化历程
6.1 幸福社会建设走进社会主义时代
6.1.1 “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
6.1.2 “有计划地建设自由幸福的新生活
6.1.3 “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6.2 幸福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6.2.1 发展生产力是幸福社会的根本前提
6.2.2 共同富裕是幸福社会的本质要求
6.2.3 坚持社会主义是幸福社会的基础
6.3 幸福社会建设走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3.1 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幸福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6.3.2 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幸福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6.4 科学发展观的幸福社会建设意蕴
6.4.1 和谐社会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和谐社会
6.4.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幸福社会
6.5 新时代幸福社会构建的理论坐标
6.5.1 幸福社会构建重要论述的人民中心论向度
6.5.2 幸福社会构建重要论述的美好生活向度
6.5.3 幸福社会构建重要论述的民生幸福向度
7 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
7.1 对幸福经济建设的启示
7.1.1 经济转型:从效率经济转向幸福经济
7.1.2 推进企业责任运动
7.1.3 追求时间财富
7.2 对幸福政治建设的启示
7.2.1 更加注重公平,推进幸福中国建设
7.2.2 坚持公共政策的幸福导向,激发政治参与热情
7.3 对幸福生态建设的启示
7.3.1 倡导幸福转型:幸福生态建设的观念维度
7.3.2 推动绿色发展:幸福生态建设的实践维度
7.3.3 从“经济人”到“幸福人”的转型:幸福生态建设的主体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