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教观心诠—王永元佛学著作集(全三册)

教观心诠—王永元佛学著作集(全三册)

作者:王永元,李舜德整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ISBN:9787532592241

定价:¥4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王永元(1917-2010),八十年代曾任上海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教师,上海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等职。1992年由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授予“从事宗教工作三十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荣誉证书。本书为王永元的佛学著作集。
作者简介
  王永元(1917.10.21-2011.10.21),江苏常熟人,著名佛教居士,曾任上海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上海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教师。王老仅受过三年私塾教育。后任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妙真法师文书,协助处理各项事务。20世纪40至50年代,在上海参与《弘化月刊》的编辑工作。60年代,曾协助时任上海佛教协会会长持松法师、副会长苇舫法师参与《辞海》佛教词条的编写工作。1985年经上海市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选为佛教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从事宗教工作三十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荣誉证书。1991-1995年,参与《上海宗教志•佛教篇》主要内容的资料搜集与编写工作。著有《净土文十八篇》《中论五百偈简释》《天台宗纲要》《开启智慧之门》等,曾以钝根凡夫、阿痴、同尘等笔名在《弘化月刊》《法音》《上海佛教》等发表文章上百篇,并且常年坚持宣讲佛教经论著作。
目录
整理前言 /1
一、 释经
金刚经白话译解 /3
序 /3
法会因由分 /6
善现启请分第二 /7
大乘正宗分第三 /8
妙行无住分第四 /10
如理实见分第五 /13
正信希有分第六 /14
无得无说分第七 /17
依法出生分第八 /19
一相无相分第九 /20
庄严净土分第十 /24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26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27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29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31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37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40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42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47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49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50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51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52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53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54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55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56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57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58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59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60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61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62
楞严大意 /66
自序 /66
分科 /67
楞严大意 /70
正宗分 /70
流通分 /179
阿弥陀经略解 /225
楞伽经释要 /243
卷一 /244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244
卷二 /287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287
卷三 /322
一切佛语心品之三 /322
卷四 /349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349
六祖法宝坛经讲义 /383
行由品 /383
附: 读《坛经·行由品》 /385
疑问品第三 /388
定慧品第四 /396
妙行品第五 /398
忏悔品第六 /403
二、 释论
大乘起信论讲义 /415
大乘起信论述要 /423
中论五百偈简释 /487
观因缘品(凡十六偈) /487
观去来品第二(凡二十五偈) /493
观六情品第三(凡八偈) /498
观五阴品第四(凡九偈) /500
观六种品第五(凡八偈) /502
观染染者品第六(凡十偈) /504
观三相品第七(凡三十五偈) /506
观作作者品第八(凡十二偈) /514
观本住品第九(凡十二偈) /516
观燃可燃品第十(凡十六偈) /518
观本际品第十一(凡八偈) /521
观苦品第十二(凡十偈) /523
观行品第十三(凡九偈) /524
观合品第十四(凡八偈) /526
观有无品第十五(凡十一偈) /528
观缚解品第十六(凡十偈) /530
观业品第十七(凡三十三偈) /532
观法品第十八(凡十二偈) /538
观时品第十九(凡六偈) /541
观因果品第二十(凡二十四偈) /542
观成坏品第二十一(凡二十偈) /546
观如来品第二十二(凡十六偈) /549
观颠倒品第二十三(凡二十四偈) /552
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凡四十偈) /556
观涅品第二十五(凡二十四偈) /562
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凡九偈) /566
观邪见品第二十七(凡三十一偈) /568
肇论释义 /574
序 /574
释《宗本义》 /576
释《物不迁论》 /579
释《不真空论》 /592
释《般若无知论》 /604
释《答刘遗民书》 /625
释《涅无名论》(上) /647
释《涅无名论》(下) /671
附记 /693
八不十门撮要 /698
大意门 /698
寻本门第二 /698
得失门第三 /699
正宗门第四 /700
浅深门第五 /703
同异门第六 /705
摄法门第七 /706
次第门第八 /708
料简门第九 /709
新通门第十 /710
周颙《三宗论》 /712
唯识三十颂简释 /716
华严法界观门简释 /735
真空观 /736
理事无碍观第二 /744
周遍含容观第三 /757
华严金师子章释要 /766
明缘起 /766
辨色空第二 /767
约三性第三 /768
显无相第四 /769
说无生第五 /769
论五教第六 /770
勒十玄第七 /771
括六相第八 /778
成菩提第九 /778
入涅第十 /779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意 /781
教观纲宗略释 /811
教观大意 /812
通别五时论 /818
化仪四教说 /825
化法四教说 /828
始终心要简释 /863
始终心要 /870
天台传佛心印记讲稿 /871
初章直标性具 /875
第二章的观心要 /878
第三章引经证成 /880
第四章谛观所以 /884
第五章圆融三谛 /889
第六章圆融三观 /891
第七章佛承 /894
第八章诸宗不知 /898
第九章付嘱流通 /903
弥陀要解五重玄义讲稿 /906
补《弥陀要解五重玄义讲稿》 /923
净土生无生论简释 /929
,一真法界门 /931
第二,身土缘起门 /939
第三,心土相即门 /942
第四,生佛不二门 /944
第五,法界为念门 /946
第六,境观相吞门 /948
第七,三观法尔门 /951
第八,感应任运门 /955
第九,彼此恒一门 /957
第十,现未互在门 /959
三、 序跋
印行《禅宗要籍八种》序 /965
《净土文十八篇及感应篇、阴骘文浅解》发刊序 /968
重印《禅源诸诠集都序》跋 /970
《金刚般若略义》跋 /973
重印《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跋 /975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跋 /977
《太上感应篇浅解·文昌帝君阴骘文浅解》合刊跋 /981
《圆觉经亲闻记》重印跋 /983
《罗汉谱》跋 /993
四、 心语
学佛心语 /999
意理十八图 /1053
五、 论说
天台宗纲要 /1073
重印序 /1073
前言 /1074
一、 藏教 /1077
二、 通教 /1113
三、 别教 /1128
四、 圆教 /1144
结论 /1187
天台宗的传承 /1192
天台宗的判教方法 /1195
略辨二谛义 /1201
一念三千义 /1204
略述六种空义 /1207
略述见惑义 /1210
何谓中道实相 /1213
无明即法性义 /1215
烦恼即菩提义 /1217
三种止观法门 /1221
一念与十法界的密切关系 /1226
《金刚》蠡测 /1228
《心经》蠡测 /1233
《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四句释义 /1236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1239
色即是空 /1243
再申色即是空义 /1246
般若空义释疑 /1249
怎样修学般若法门 /1252
禅宗公案一百颂 /1255
前言 /1255
黄龙三关 /1256
作客不如归 /1257
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 /1257
如何是庵中主 /1259
我未曾向紫罗帐里撒真珠与人 /1260
被他觅得也 /1260
一枝不坠 /1261
新罗!新罗! /1262
烧木佛 /1263
无事僧 /1264
无一个有智慧底 /1265
将得剑来么 /1266
主人公 /1267
不劳斤斧 /1267
一点水墨,两处成龙 /1268
光境俱亡,复是何物 /1269
韵震青霄,宫商不犯 /1270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1271
万里无寸草处 /1271
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1272
省力 /1273
此中有菩萨 /1274
寰中天子,塞外将军 /1274
羚羊无踪迹 /1275
大雄山下有一虎 /1276
家中有宝 /1277
已落第二义 /1278
这个也不背 /1279
唤什么作万象 /1280
诸人耳在一声中,一声遍入诸人耳 /1281
西来若有意,斩下老僧头 /1282
顶门上眼也鉴不破 /1282
口在什么处 /1283
有不动步者么 /1284
如何是月 /1285
见山见水,可不示汝 /1285
牡丹障子 /1286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1287
方便三门 /1288
汝是阿谁 /1289
棹拨清波,金鳞罕遇 /1290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1290
我这里亦有少许 /1292
盲者依前盲,痖者依前痖 /1292
眨上眉毛,早已蹉过 /1293
即汝心是 /1293
莫向道 /1294
不曾迷 /1295
放下手中物 /1296
父母已生了,鼻孔在什么处 /1296
圣谛亦不为 /1297
犹持瓦砾在 /1298
不解捏目 /1298
仰视良久 /1299
本分事 /1300
一毫头上识根源 /1300
螺髻子,莲华座 /1301
露裸裸,赤洒洒 /1302
禅宗本无南北 /1302
空中一片石 /1303
即汝便是 /1303
总教伊成佛作祖去 /1304
寂语向上有路在 /1305
杀人箭,活人箭 /1305
哑子传远信 /1306
黄河无滴水,华岳总平沉 /1307
吃过白家三盏酒 /1307
回心达本,莫逐其末 /1308
青山不碍白云飞 /1309
我亦不合道 /1309
不解得遮个 /1310
不昧因果 /1311
正是 /1311
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 /1312
老僧使得十二时 /1313
异与同 /1314
解接无根树,能挑海底灯 /1314
佛法道理 /1315
不见主人翁 /1316
定取目前生死 /1317
师姑元是女人作 /1317
形于纸墨,何有吾宗 /1318
执钵不须窥众乐,履冰何得步参差 /1319
渠侬得自由 /1320
大道透长安 /1321
困则睡,健则起 /1321
是什么字 /1322
见性非眼 /1322
定慧双修 /1323
骑牛至家 /1324
管他作么 /1325
但学无心 /1325
顿悟渐修 /1326
渠无生死 /1327
神光不昧,万古徽猷 /1327
出也 /1328
如何是禅 /1329
直须恁么捉虚空始得 /1330
尔还识渠么 /1331
此个是活文殊 /1332
阁笔自题 /1332
《楞伽》要旨直说 /1333
略述观世音菩萨修行法门 /1335
试述耳根圆通义 /1338
依《成唯识论》认识本净的真心 /1340
释唯识三性义 /1345
重述三性三无性义 /1351
七真如义 /1355
略辨阿赖耶识义 /1358
念佛不忘生产 /1363
息灾念佛 /1365
略述净土宗义 /1367
从一代时教来认识净土法门 /1371
三藏十二部与一句弥陀 /1375
从法华十妙谈到净土的妙处 /1378
净土的位次 /1383
圆顿和次第 /1383
断惑和证理 /1384
净秽四土 /1387
四净土中的九品往生 /1390
附论 /1401
圆顿与次第 /1405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 /1413
阿弥陀佛应如何念 /1416
九种念佛法门 /1419
论“称名灭罪”义 /1422
净土辨惑 /1425
与净土同仁商榷 /1429
怎样学佛 /1433
学佛琐言 /1439
印光法师之净土教义不违般若真空论 /1449
永明“有禅无净土”偈释疑 /1453
九品往生和净业三福 /1457
印光大师法语 /1465
略述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1467
佛教的经典 /1477
论有念与无念 /1484
“了生死”说 /1487
论宇宙人生之真理 /1491
也论开悟 /1494
关于“本来面目”之讨论 /1498
此岸与彼岸 /1501
云何得见实相 /1504
识取自心 /1506
关于心性之辨 /1509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1511
人之初性本善 /1513
真心妄心之辨 /1516
佛弟子不应讳言“空”义 /1519
论“心”与“理” /1521
悟无生忍义 /1523
学佛应识自己灵知之心 /1526
有生于无,有即是无 /1527
宇宙人生,实不可得 /1530
略说三解脱门义 /1534
论心 /1537
说性 /1539
传心法门 /1542
学佛重在知见 /1545
也论明心见性 /1547
理有溶事之功,事有违理之失 /1552
真如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 /1554
佛法中的心性和因果 /1557
成佛的时间问题 /1563
前言 /1563
六即佛、五十二位 /1564
本有、修生和自行、化他义 /1565
十种成佛的分析 /1566
不论成佛不成佛和永不成佛 /1572
行位圆融念劫相入 /1573
结论 /1573
发菩提心 /1576
佛陀的教化方针和教化方法 /1579
佛者觉也 /1582
“佛”字 /1585
学佛当先入空解脱门 /1586
提供一种学佛的方法 /1589
学习“四念处”的一点粗浅认识 /1593
关于“人类之爱” /1597
论道绝句 /1601
唯心识量 /1604
超凡入圣,妙门 /1605
论无分别 /1606
刹那无生义 /1607
学佛应识取纲宗 /1608
学佛次第 /1611
学佛当知教理智断行位因果八法之相 /1613
七佛传法偈 /1614
三论宗 /1620
谈谈禅宗 /1623
律宗 /1627
华严宗 /1630
法相宗 /1633
玄奘法师 /1635
观宗寺 /1638
佛教三字经 /1642
增广阿弥陀经历代注疏考 /1646
示诸仁贤 /1651
答客问 /1653
我们应竭力提倡火葬 /1657
访问改制后的灵岩山寺 /1660
我参观了印度艺术展览会 /1662
看病记录 /1665
东湖吟稿 /1668
太上感应篇浅解 /1717
文昌帝君阴骘文浅解 /1746
六、 评议
人间佛法质疑 /1767
评印顺法师《心经讲记》 /1772
论“会集本”之非 /1777
读《我对弥陀本愿的理解和体会》 /1784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