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明代晋城史略
作者:李书吉,王维平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01
ISBN:9787545717839
定价:¥8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就自然地理而言,今天的晋城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从地理形势看晋城由太岳、中条、王屋、太行四山由西、南、东三面环绕,在它的北面虽无大山阻隔,然由西向东又有太岳、太行两山支脉,即东坞岭、巨骏山、柏尖山、丹朱岭、仙公山、羊头山、韩王山、郎公山、秦岭、宝应山、关岭山等中低山呈弧形盘结。由此可知,历史以来的晋城,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地理板块。就行政建制而论,秦汉至魏晋隶属于上党和河东郡,到北魏有了独立的建制,当时称建州,到了隋代正式称泽州。唐称晋城,其后名称又不断有变化,到了明代又改回泽州。泽州县四面环山,境内又是万山林立,然自古以来是西入陕西,东向河北,北进太原,南出河南的通道,有四通八达、纷繁细密的交通线。《旧志》称:太行为天下之脊,而泽州诸峰特起,为太行总会。特别是它南面有太行绝巘,绝巘中有自晋阳争怀、孟、河东趋汴洛的天然孔道。由此造成它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
李书吉,1955年生,山西代县人,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民盟盟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国家出版基金评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编、撰出版《北朝礼制法系研究》《中华文化通志晋文化志》《张壁古堡的历史考察》等著作16部,发表论文50余篇。王维平,1961年生,山西五台人。哲学博士,教授,民盟盟员,现为民盟山西省委员会主委,山西省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微格教学》《现代教育思想》《创新与综合》《论语新读》等。主持省级课题10余项,其中,《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晋城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晋城的地理形势
第二节 泽州的历史与神话
第二章 晋城市行政区划沿革
第一节 晋城市沿革
第二节 晋城四县沿革
第三章 明军由泽州入山西及明代泽州建置
第一节 徐达率军人泽州
第二节 明代晋城建置及州境县域
第四章 洪武、永乐年间泽、潞移民
第一节 洪武初的两次临时性移民
第二节 移民政策出台及泽潞移民
第三节 洪武、永乐移民大潮下的泽潞移民
第四节 明代移民的影响及历史记忆
第五章 两京之间边境线上的泽州转运
第一节 洪武年间南京、开封两都时期的泽州递运
第二节 南京、北京间的泽、潞转运
第三节 成祖北征中的山西民运
第四节 宣德、正统年间的罪犯输边、摆堡运粮及逃户免征问题
第五节 正统至嘉靖年间的木炭、粮草输边
第六节 正统至天顺年间泽、潞民壮的边境操练及守备
第七节 成化后由输粮食变为输银两及大规模转运的终结
第六章 村镇堡寺聚落形态
第一节 明代泽州巨镇考
第二节 五县名镇下的聚落
第三节 明代泽州集镇的分布及特点
第七章 士农工商一体同大
第一节 羊头山柜黍
第二节 土地、田租、人户
第三节 手工业诸业
第四节 泽潞商人及泽州商贸
第五节 茶马之道的开通
第六节 关于四业混和四民不分的认识
第八章 明代泽州城防考述
第一节 明代边防背景下的泽州战略定位与筑城反映
第二节 泽州数次筑城高潮的背景与泽州筑城频度分析
第三节 泽州筑城规制
……
第九章 晚明局势及农民起义军入泽州
第十章 明代泽州文化
附录
后记
第一章 晋城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晋城的地理形势
第二节 泽州的历史与神话
第二章 晋城市行政区划沿革
第一节 晋城市沿革
第二节 晋城四县沿革
第三章 明军由泽州入山西及明代泽州建置
第一节 徐达率军人泽州
第二节 明代晋城建置及州境县域
第四章 洪武、永乐年间泽、潞移民
第一节 洪武初的两次临时性移民
第二节 移民政策出台及泽潞移民
第三节 洪武、永乐移民大潮下的泽潞移民
第四节 明代移民的影响及历史记忆
第五章 两京之间边境线上的泽州转运
第一节 洪武年间南京、开封两都时期的泽州递运
第二节 南京、北京间的泽、潞转运
第三节 成祖北征中的山西民运
第四节 宣德、正统年间的罪犯输边、摆堡运粮及逃户免征问题
第五节 正统至嘉靖年间的木炭、粮草输边
第六节 正统至天顺年间泽、潞民壮的边境操练及守备
第七节 成化后由输粮食变为输银两及大规模转运的终结
第六章 村镇堡寺聚落形态
第一节 明代泽州巨镇考
第二节 五县名镇下的聚落
第三节 明代泽州集镇的分布及特点
第七章 士农工商一体同大
第一节 羊头山柜黍
第二节 土地、田租、人户
第三节 手工业诸业
第四节 泽潞商人及泽州商贸
第五节 茶马之道的开通
第六节 关于四业混和四民不分的认识
第八章 明代泽州城防考述
第一节 明代边防背景下的泽州战略定位与筑城反映
第二节 泽州数次筑城高潮的背景与泽州筑城频度分析
第三节 泽州筑城规制
……
第九章 晚明局势及农民起义军入泽州
第十章 明代泽州文化
附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