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与文化调查研究
作者:黄伟亮 著,江门市档案局,江门市档案馆,江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01-01
ISBN:9787519258672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为更好地从方言方面探析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本调查研究将在四方面进行探析:一,深挖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文化。从唐宋时期中国外销瓷的生产基地官冲窑,到传统西洋航路上的重要航标乌猪山;从明清时期东南亚地区人贡夷船规定停泊的指定澳口,到守护海上丝绸之路安全的广海卫所营寨;从葡萄牙人早期对华贸易的据点上下川岛,到天主教“东方传教者”方济各·沙勿略的长眠之地;从世界记忆遗产五邑银信,到近代华侨文化建筑群,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历史明证不胜枚举。江门市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呈现出独特鲜明的丝路文化特点。商品的贸易往来、语言的交互融通与渗透、岁月的滋养,成就了独特的方言文化。可以说,方言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建立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文化档案。尽管七八十年前赵元任老先生对台山方言进行调查,建立了台山方言档案,但该调查对象仅为台城方言。2008年暨南大学甘于恩教授对四邑方言进行了调查,建立了四邑语言档案,但调查点甚少,且未对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点进行调查。本研究以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为对象,运用GIS软件技术手段,对特征不一、形态各异的方言进行全面的调查,建立完善的语言档案库,并运用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理论,探讨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三,探究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文化的具体表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随着经贸的往来,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产生交汇,家国关系、文化认同、宗教传播、民俗信仰等相互碰撞,互为吸收,形成富有特色的海上丝绸之路语言文化,如拐杖,海宴和广海话“柿突”(音),新会官冲话“姑手督”(音),显然受到了西洋文化影响。第四,抢救并传承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与文化。方言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保护措施和力度非常有限,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针对这种现象,近年,全国大会代表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面向社会,从娃娃抓起,将优秀的非文化物质遗产项目纳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体系中,让孩子从小就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语言的消亡在一定意义上是文化的消亡。本研究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留下乡音,记住乡愁,传承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与文化。本研究非方言文字学专论,也非历史遗迹考证,而是以方言文化为切人点,探讨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与文化调查研究》没有完整的知识系统,只是将若干份调查报告结集成书而已。
作者简介
暂缺《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与文化调查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与文化钩沉
江门市海上对外贸易语言文化研究
天主教对台山上川岛语言与文化的影响
——以上川岛新地村为例
广东四邑华侨“口供纸”方言的综合考察
语言文化视野下的五邑银信解读
江门市地名的文化内涵探略
江门市逐渐消失的量词及文化意义
——以华侨“口供纸”的量词为例
江门市民谣的语言与文化信息探略
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特色方言词语的语法意义
江门市夫妻称谓语调查研究
《梁启超家书》方言词选考
新会陈皮文化的核心价值研究
——从一首新会民谣说起
广东新会鱼灯历史文化探微
——由两首童谣说起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江门市海上对外贸易语言文化研究
天主教对台山上川岛语言与文化的影响
——以上川岛新地村为例
广东四邑华侨“口供纸”方言的综合考察
语言文化视野下的五邑银信解读
江门市地名的文化内涵探略
江门市逐渐消失的量词及文化意义
——以华侨“口供纸”的量词为例
江门市民谣的语言与文化信息探略
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特色方言词语的语法意义
江门市夫妻称谓语调查研究
《梁启超家书》方言词选考
新会陈皮文化的核心价值研究
——从一首新会民谣说起
广东新会鱼灯历史文化探微
——由两首童谣说起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