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无线自组织网络标度律研究
作者:王成,蒋昌俊 著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ISBN:9787560888026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沿科学,与传统类型的无线网络相比,无线自组织网络具有成本低、组网灵活、大吞吐量的优势。本书主要研究自组织网络的组播容量、无线混合网络的聚合容量等,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实践性,对我国无线网络、物联网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应用价值。本书可供计算机专业师生及业内人士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无线自组织网络标度律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总序
论丛前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自组织网络概述
1.2 无线网络标度律问题
1.2.1 研究全景
1.2.2 研究挑战
1.3 本书研究内容
1.4 本书结构
第2章 系统模型
2.1 静态节点部署模型
2.1.1 任意部署模型
2.1.2 随机部署模型
2.2 随机移动模型
2.2.1 移动自组织网络模型
2.2.2 移动混合网络模型
2.2.3 网络的静态时间片和节点表示
2.3 通信/干扰模型
2.3.1 针对网络理论界限的通信模型
2.3.2 针对信息理论界限的通信模型
2.4 传输会话类别
2.5 网络容量和延迟
2.5.1 通信策略
2.5.2 网络容量
2.5.3 网络延迟
2.6 关于阶的一些表示
第3章 静态功率受限自组织网络的组播容量标度律
3.1 相关工作介绍
3.1.1 单播容量
3.1.2 广播容量
3.1.3 组播容量
3.2 模型和定义
3.2.1 组播构造方式
3.2.2 可达组播吞吐量和组播容量
3.2.3 功率受限通信模型
3.2.4 相关符号
3.3 理论工具和推导方法
3.3.1 相关工具
3.3.2 上界相关概念和方法
3.3.3 下界相关概念和方法
3.4 组播容量上界
3.4.1 网格视图1
3.4.2 网格视图2
3.4.3 综合上界
3.5 组播容量下界
3.5.1 高速公路系统
3.5.2 组播策略1
3.5.3 组播策略1的网络吞吐量
3.5.4 组播策略2
3.5.5 组播策略2的网络吞吐量
3.5.6 随机扩展网一般组播吞吐量
3.6 本章小结
3.6.1 消除随机扩展网组播容量上下界间的差距
3.6.2 一般密度的随机网络的容量
第4章 移动自组织网络性能的基本限制
4.1 相关工作介绍
4.2 本书的贡献
4.2.1 针对HRWMM的结论
4.2.2 针对DRDMM的结论
4.2.3 基于阈值通信模型下的结果比较
4.3 网络模型
4.3.1 移动模型
4.3.2 通信模型
4.4 理论工具和知识准备
4.4.1 概率不等式
4.4.2 随机移动相关结论
4.5 自适应速率模型下的通信策略
4.5.1 经典两跳机制
4.5.2 移动网络相关属性
4.6 自适应速率模型下的容量和延迟分析
4.6.1 HRWMM下容量和延迟分析
4.6.2 DRDWW下容量和延迟分析
4.7 本章小结
4.7.1 延迟一容量权衡的一般结果
4.7.2 一般信息分发会话模式的性能基本限制
4.7.3 异构移动节点的网络基本限制
第5章 混合无线网络的渐近性能分析
5.1 相关结果
5.1.1 固定速率通信模型下混合无线网容量
5.1.2 一般物理模型下混合无线网容量
5.2 本书的主要结果
5.2.1 基于三种机制的最优策略
5.2.2 结果的相关讨论
5.3 欧几里得生成森林
5.4 针对混合扩展网的组播机制
5.4.1 混合机制
5.4.2 一般Ad Hoc机制
5.4.3 基站机制
5.4.4 结合三种机制
5.5 针对混合密集网的组播机制
5.5.1 混合机制
5.5.2 一般Ad Hoc:机制
5.5.3 基站机制
5.5.4 结合三种机制
5.6 本章小结
5.6.1 关于匹配的上界
5.6.2 混合移动网络的渐近性能分析
第6章 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聚合容量分析
6.1 随机扩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聚合容量
6.1.1 相关工作
6.1.2 系统模型
6.1.3 聚合容量的下界
6.1.4 聚合容量的上界
6.1.5 多Sink提高网络聚合吞吐量
6.2 针对一般密度随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聚合协议
6.2.1 本章介绍
6.2.2 系统模型
6.2.3 随机传感器网络的聚合机制
6.2.4 可达的聚合吞吐量
6.2.5 结合Block Coding的聚合机制
6.2.6 相关讨论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认知网络的容量标度律研究
7.1 相关工作
7.2 系统模型和相关基础
7.2.1 网络拓扑
7.2.2 保证主网的权益
7.2.3 次网节点的认知功能
7.2.4 通信模型
7.2.5 容量定义的拓展
7.2.6 渗流模型介绍
7.3 本章主要结果
7.4 组播机制
7.4.1 主网的机制
7.4.2 次网的机制
7.4.3 最优决策
7.5 吞吐量分析
7.5.1 服务集合分析
7.5.2 组播吞吐量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论丛前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自组织网络概述
1.2 无线网络标度律问题
1.2.1 研究全景
1.2.2 研究挑战
1.3 本书研究内容
1.4 本书结构
第2章 系统模型
2.1 静态节点部署模型
2.1.1 任意部署模型
2.1.2 随机部署模型
2.2 随机移动模型
2.2.1 移动自组织网络模型
2.2.2 移动混合网络模型
2.2.3 网络的静态时间片和节点表示
2.3 通信/干扰模型
2.3.1 针对网络理论界限的通信模型
2.3.2 针对信息理论界限的通信模型
2.4 传输会话类别
2.5 网络容量和延迟
2.5.1 通信策略
2.5.2 网络容量
2.5.3 网络延迟
2.6 关于阶的一些表示
第3章 静态功率受限自组织网络的组播容量标度律
3.1 相关工作介绍
3.1.1 单播容量
3.1.2 广播容量
3.1.3 组播容量
3.2 模型和定义
3.2.1 组播构造方式
3.2.2 可达组播吞吐量和组播容量
3.2.3 功率受限通信模型
3.2.4 相关符号
3.3 理论工具和推导方法
3.3.1 相关工具
3.3.2 上界相关概念和方法
3.3.3 下界相关概念和方法
3.4 组播容量上界
3.4.1 网格视图1
3.4.2 网格视图2
3.4.3 综合上界
3.5 组播容量下界
3.5.1 高速公路系统
3.5.2 组播策略1
3.5.3 组播策略1的网络吞吐量
3.5.4 组播策略2
3.5.5 组播策略2的网络吞吐量
3.5.6 随机扩展网一般组播吞吐量
3.6 本章小结
3.6.1 消除随机扩展网组播容量上下界间的差距
3.6.2 一般密度的随机网络的容量
第4章 移动自组织网络性能的基本限制
4.1 相关工作介绍
4.2 本书的贡献
4.2.1 针对HRWMM的结论
4.2.2 针对DRDMM的结论
4.2.3 基于阈值通信模型下的结果比较
4.3 网络模型
4.3.1 移动模型
4.3.2 通信模型
4.4 理论工具和知识准备
4.4.1 概率不等式
4.4.2 随机移动相关结论
4.5 自适应速率模型下的通信策略
4.5.1 经典两跳机制
4.5.2 移动网络相关属性
4.6 自适应速率模型下的容量和延迟分析
4.6.1 HRWMM下容量和延迟分析
4.6.2 DRDWW下容量和延迟分析
4.7 本章小结
4.7.1 延迟一容量权衡的一般结果
4.7.2 一般信息分发会话模式的性能基本限制
4.7.3 异构移动节点的网络基本限制
第5章 混合无线网络的渐近性能分析
5.1 相关结果
5.1.1 固定速率通信模型下混合无线网容量
5.1.2 一般物理模型下混合无线网容量
5.2 本书的主要结果
5.2.1 基于三种机制的最优策略
5.2.2 结果的相关讨论
5.3 欧几里得生成森林
5.4 针对混合扩展网的组播机制
5.4.1 混合机制
5.4.2 一般Ad Hoc机制
5.4.3 基站机制
5.4.4 结合三种机制
5.5 针对混合密集网的组播机制
5.5.1 混合机制
5.5.2 一般Ad Hoc:机制
5.5.3 基站机制
5.5.4 结合三种机制
5.6 本章小结
5.6.1 关于匹配的上界
5.6.2 混合移动网络的渐近性能分析
第6章 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聚合容量分析
6.1 随机扩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聚合容量
6.1.1 相关工作
6.1.2 系统模型
6.1.3 聚合容量的下界
6.1.4 聚合容量的上界
6.1.5 多Sink提高网络聚合吞吐量
6.2 针对一般密度随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聚合协议
6.2.1 本章介绍
6.2.2 系统模型
6.2.3 随机传感器网络的聚合机制
6.2.4 可达的聚合吞吐量
6.2.5 结合Block Coding的聚合机制
6.2.6 相关讨论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认知网络的容量标度律研究
7.1 相关工作
7.2 系统模型和相关基础
7.2.1 网络拓扑
7.2.2 保证主网的权益
7.2.3 次网节点的认知功能
7.2.4 通信模型
7.2.5 容量定义的拓展
7.2.6 渗流模型介绍
7.3 本章主要结果
7.4 组播机制
7.4.1 主网的机制
7.4.2 次网的机制
7.4.3 最优决策
7.5 吞吐量分析
7.5.1 服务集合分析
7.5.2 组播吞吐量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