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
作者:刘宓庆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01
ISBN:9787500159520
定价:¥5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译翻译文库·刘宓庆翻译论著精选集》是刘宓庆翻译思想较全面的整体性概括。全书涉及翻译学的性质及学科架构、翻译理论基本模式、翻译的意义理论和理解理论、翻译思维、语言的互补互释性和可译性、翻译过程、翻译的程序论、翻译的方法论、翻译的技能与技巧、翻译风格、翻译美学、翻译的接受、文化翻译、翻译理论的中国价值等课题。作者力求突出地显现翻译基本理论的系统结构及各理论项目的大体框架,理论完整、系统,内容充实。总体而言,《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译翻译文库·刘宓庆翻译论著精选集》适于通用的翻译理论引论,更多着眼于翻译的共性,同时也提纲挈领地触及中国翻译理论的特性。
作者简介
刘宓庆,生于1939年,祖籍湖南新宁。中国当代知名的翻译理论家,创建了翻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后期的功能理论观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为导向,在国际学术界备受重视。刘氏长期从事翻译实务与理论研究,曾在内地、台湾、香港多所大学执教,在国内及欧美多所国际机构从事翻译实务。主要论著有《新编当代翻译理论》《翻译美学导论》《文化翻译论纲》《翻译与语言哲学》等14本,其中大部分已收入《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由中译出版社(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目录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出版说明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第一版)出版前言
《当代翻译理论》(第三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0 概述:翻译理论的职能和基本原则
1.1 翻译理论的职能
1.2 翻译研究的基本指导原则
1.3 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1.3.1 重描写,建立翻译理论的功能观
1.3.2 重对策研究,强调理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1.3.3 重视语际对比研究,为方法论提供理论依据
1.3.4 重视对传统的审视,立意于开拓
1.3.5 强调科学论证,摆脱主观主义的影响
1.3.6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加强整体性理论整合
第二章 翻译学的性质及学科架构
2.0 概述:翻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2.1 翻译理论的发展概略
2.2 翻译学的开放性
2.3 翻译学学科架构:内部系统
2.4 翻译学多维共同体
第三章 翻译理论基本模式
3.0 概述:理论的基本模式
3.1 翻译理论的对象性和对策性
3.2 基本理论模式的依据和依归
3.3 翻译理论必须重描写
3.4 语义结构的核心作用及架构手段
3.5 形式对应的功能观
3.6 翻译理论基本模式中的功能规范
3.7 结语
第四章 翻译的意义理论和理解理论
4.0 概述:意义对翻译的意义
4.0.1 概念意义
4.0.2 语境意义
4.0.3 形式意义
4.0.4 风格意义
4.0.5 形象意义
4.0.6 文化意义
4.0.7 意义的静态观和动态观
4.1 语际意义转换的制约条件
4.1.1 翻译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观
4.1.2 翻译的共时观和历时观
4.2 翻译的理解理论
4.2.1 对翻译理解的原则指引
……
第五章 翻译思维简论
第六章 语言的互补互释性与可译性问题
第七章 翻译过程解析:语际转换的基本作用机制
第八章 翻译的程序论
第九章 翻译的方法论
第十章 翻译的技能与技巧
第十一章 翻译风格论
第十二章 翻译美学概论
第十三章 翻译的接受理论
第十四章 文化翻译导论
第十五章 关注翻译理论的中国价值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第一版)出版前言
《当代翻译理论》(第三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0 概述:翻译理论的职能和基本原则
1.1 翻译理论的职能
1.2 翻译研究的基本指导原则
1.3 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1.3.1 重描写,建立翻译理论的功能观
1.3.2 重对策研究,强调理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1.3.3 重视语际对比研究,为方法论提供理论依据
1.3.4 重视对传统的审视,立意于开拓
1.3.5 强调科学论证,摆脱主观主义的影响
1.3.6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加强整体性理论整合
第二章 翻译学的性质及学科架构
2.0 概述:翻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2.1 翻译理论的发展概略
2.2 翻译学的开放性
2.3 翻译学学科架构:内部系统
2.4 翻译学多维共同体
第三章 翻译理论基本模式
3.0 概述:理论的基本模式
3.1 翻译理论的对象性和对策性
3.2 基本理论模式的依据和依归
3.3 翻译理论必须重描写
3.4 语义结构的核心作用及架构手段
3.5 形式对应的功能观
3.6 翻译理论基本模式中的功能规范
3.7 结语
第四章 翻译的意义理论和理解理论
4.0 概述:意义对翻译的意义
4.0.1 概念意义
4.0.2 语境意义
4.0.3 形式意义
4.0.4 风格意义
4.0.5 形象意义
4.0.6 文化意义
4.0.7 意义的静态观和动态观
4.1 语际意义转换的制约条件
4.1.1 翻译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观
4.1.2 翻译的共时观和历时观
4.2 翻译的理解理论
4.2.1 对翻译理解的原则指引
……
第五章 翻译思维简论
第六章 语言的互补互释性与可译性问题
第七章 翻译过程解析:语际转换的基本作用机制
第八章 翻译的程序论
第九章 翻译的方法论
第十章 翻译的技能与技巧
第十一章 翻译风格论
第十二章 翻译美学概论
第十三章 翻译的接受理论
第十四章 文化翻译导论
第十五章 关注翻译理论的中国价值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