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植物遗态结构FE/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中铬砷磷的机制研究
作者:朱宗强,朱义年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9-03-01
ISBN:9787511139399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来自采矿、冶金、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等行业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畜牧业、工业原料的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均产生大量的含磷废水并排入水体。含重金属和含磷废水常见处理方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生物絮凝法和植物修复法等。其中吸附法因其成本低、效率高,以及材料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为广大学者所青睐,国内外的研究者正致力于寻找各种天然、廉价、高效的吸附材料。遗态材料是在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演变而形成的完美独特结构基础上,通过人工方法进一步修饰,制备出既保留原始的精细分级结构,又具有人为附加新特性和功能的吸附材料。《植物遗态结构FE/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中铬砷磷的机制研究》利用毛竹、桉木为植物模板,通过人工控制制备了两种植物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毛竹模板材料,PBGC-Fe/C-B;桉木模板材料,PBGC-Fe/C-E).选择Cr(VI)、As(V)和P(V)等为目标污染物,从材料制备、吸附影响实验、吸附前后液相和固相表征等方面探讨材料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机制。
作者简介
朱宗强,男,广西北海人,1982年生,博士,桂林理工大学正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美国特拉华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国际水协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主任。近年来,致力于环境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10项纵向科研项目,参加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个纵横向项目研究;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环境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8项,已获得授权11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成果转化技术转让2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广西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环境中铬、砷、磷的性质和危害
1.3 水环境中铬、砷、磷的处理方法
1.4 植物模板吸附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吸附机理研究现状
1.6 本书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 PBGC-Fe/C的制备与表征
2.3 PBGC-Fe/C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PBGC-Fe/C的吸附机理研究
2.5 分析方法
第3章 PBGC-Fe/C的制备及表征
3.1 PBGC-Fe/C的制备
3.2 PBGC-Fe/C的表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PBGC-Fe/C对水中铬、砷、磷吸附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PBGC-Fe/C对水中Cr(VI)吸附的影响因素
4.2 PBGC-Fe/C对水中As(V)吸附的影响因素
4,3PBGC-Fe/C对水中P(V)吸附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PBGC-Fe/C对水中铬、砷、磷吸附的机理分析
5.1 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特性研究
5.2 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
5.3 反应溶液体系中目标组分存在形态分析
5.4 固相表征分析与吸附过程研究
5.5 吸附历程分析
5,6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1.1 引言
1.2 水环境中铬、砷、磷的性质和危害
1.3 水环境中铬、砷、磷的处理方法
1.4 植物模板吸附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吸附机理研究现状
1.6 本书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 PBGC-Fe/C的制备与表征
2.3 PBGC-Fe/C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PBGC-Fe/C的吸附机理研究
2.5 分析方法
第3章 PBGC-Fe/C的制备及表征
3.1 PBGC-Fe/C的制备
3.2 PBGC-Fe/C的表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PBGC-Fe/C对水中铬、砷、磷吸附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PBGC-Fe/C对水中Cr(VI)吸附的影响因素
4.2 PBGC-Fe/C对水中As(V)吸附的影响因素
4,3PBGC-Fe/C对水中P(V)吸附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PBGC-Fe/C对水中铬、砷、磷吸附的机理分析
5.1 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特性研究
5.2 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
5.3 反应溶液体系中目标组分存在形态分析
5.4 固相表征分析与吸附过程研究
5.5 吸附历程分析
5,6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