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空间布局与支持政策研究
作者:闾浩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01
ISBN:9787305213489
定价:¥5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发展生物质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举措,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资源禀赋,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在系统总结已有文献和国内外生物质发电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空间布局与支持政策研究》重点关注影响生物质发电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区位选择的方法和项目定址的模型,进而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后给出进一步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闾浩,1981年生,男,汉族,江苏泰兴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联络部部长、校友总会秘书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能源经济学等。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课题4项,在SSCI/CSSCI等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质发电技术和项目评价研究
1.2.2 生物质发电项目政策分析
1.2.3 生物质发电空间布局研究
1.2.4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研究
1.2.5 生物质发电碳排放研究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新能源的定义
2.1.2 新能源产业的构成
2.1.3 生物质发电的概念
2.2 空间布局理论及方法
2.2.1 选址理论的发展
2.2.2 项目定址方法
2.2.3 生物质电厂选址
2.3 绿色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循环经济理论
2.4 政策理论
2.4.1 结构转换理论
2.4.2 市场失灵理论
2.4.3 技术创新理论
2.4.4 国家竞争力理论
第三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分析
3.1 主要发展阶段
3.1.1 第一阶段:研究、试验阶段(1987-2005年)
3.1.2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0年)
3.1.3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2011至今)
3.2 国内外生物质发电产业分析
3.2.1 与先进发达国家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对比分析
3.2.2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区域分布
3.2.3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现状
3.2.4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特点
3.3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现有问题及其对策
3.3.1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现存问题
3.3.2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现存问题溯源
3.3.3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四章 生物质发电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4.1 生物质发电产业合理布局的意义
4.2 生物质发电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4.2.1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以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条件
4.2.2 产业发展应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4.2.3 生物质发电产业布局与农业、工业、交通等其他产业布局相结合
4.2.4 因地制宜,根据生产导向选择最优生产区位
4.3 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区域分布
4.3.1 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布局的主导方向
4.3.2 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4.4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现状
4.4.1 秸秆发电发展现状
4.4.2 垃圾发电发展现状
4.4.3 沼气发电发展现状
4.4.4 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前景
第五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5.1 生物质发电系统
5.1.1 发电系统的边界及构成
5.1.2 发电系统的输入、输出
5.1.3 发电系统的生产过程
5.1.4 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营所需设备设施
5.2 影响因素识别
5.2.1 技术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2.2 经济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2.3 社会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2.4 环境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2.5 碳排放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3 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选择方法
6.1 生物质发电空间布局的区位选择评价指标设计
6.1.1 指标设计的原则
6.1.2 现有的生物质发电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1.3 指标关联分析
6.2 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区位选择指标体系
6.2.1 生物质发电项目区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2 指标权重确定
6.3 评价方法
6.3.1 区位因素选择集
6.3.2 多属性分析
6.3.3 数据采集及其处理
6.3.4 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空间布局的定址模型
7.1 几个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7.1.1 装机规模与原料需求量
7.1.2 原料需求量与收购半径
7.1.3 收购半径与运输能耗
7.2 模型构造
7.2.1 基本模型构建
7.2.2 成本偏好下的模型
7.2.3 碳排放偏好下的模型
7.3 生物质秸秆发电项目定址的现实条件约束
第八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空间布局的案例分析
8.1 问题背景
8.2 数据来源
8.2.1 项目区位选择
8.2.2 项目定址决策
8.3 结论与讨论
8.3.1 结论
8.3.2 敏感性分析
第九章 生物质发电产业支持政策
9.1 中国生物质发电政策的演变
9.1.1 建国初期的生物质能利用政策(1949-1978年)
9.1.2 能源需求增长下的生物质能利用政策(1979-1999年)
9.1.3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生物质能支持政策(2000-至今)
9.1.4 中国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的演变特征
9.2 典型生物质能利用大国的政策及其特征
9.2.1 美国生物质能源发电政策及其特征
9.2.2 丹麦生物质能源发电政策及其特征
9.2.3 德国生物质能源发电政策及其特征
9.2.4 中外生物质能源政策差异性分析
9.3 国际生物质能支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9.3.1 中国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
9.3.2 中国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的不足
9.3.3 中国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质发电技术和项目评价研究
1.2.2 生物质发电项目政策分析
1.2.3 生物质发电空间布局研究
1.2.4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研究
1.2.5 生物质发电碳排放研究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新能源的定义
2.1.2 新能源产业的构成
2.1.3 生物质发电的概念
2.2 空间布局理论及方法
2.2.1 选址理论的发展
2.2.2 项目定址方法
2.2.3 生物质电厂选址
2.3 绿色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循环经济理论
2.4 政策理论
2.4.1 结构转换理论
2.4.2 市场失灵理论
2.4.3 技术创新理论
2.4.4 国家竞争力理论
第三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分析
3.1 主要发展阶段
3.1.1 第一阶段:研究、试验阶段(1987-2005年)
3.1.2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0年)
3.1.3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2011至今)
3.2 国内外生物质发电产业分析
3.2.1 与先进发达国家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对比分析
3.2.2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区域分布
3.2.3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现状
3.2.4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特点
3.3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现有问题及其对策
3.3.1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现存问题
3.3.2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现存问题溯源
3.3.3 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四章 生物质发电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4.1 生物质发电产业合理布局的意义
4.2 生物质发电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4.2.1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以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条件
4.2.2 产业发展应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4.2.3 生物质发电产业布局与农业、工业、交通等其他产业布局相结合
4.2.4 因地制宜,根据生产导向选择最优生产区位
4.3 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区域分布
4.3.1 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布局的主导方向
4.3.2 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4.4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现状
4.4.1 秸秆发电发展现状
4.4.2 垃圾发电发展现状
4.4.3 沼气发电发展现状
4.4.4 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前景
第五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5.1 生物质发电系统
5.1.1 发电系统的边界及构成
5.1.2 发电系统的输入、输出
5.1.3 发电系统的生产过程
5.1.4 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营所需设备设施
5.2 影响因素识别
5.2.1 技术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2.2 经济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2.3 社会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2.4 环境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2.5 碳排放因素对生物质发电的影响
5.3 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选择方法
6.1 生物质发电空间布局的区位选择评价指标设计
6.1.1 指标设计的原则
6.1.2 现有的生物质发电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1.3 指标关联分析
6.2 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区位选择指标体系
6.2.1 生物质发电项目区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2 指标权重确定
6.3 评价方法
6.3.1 区位因素选择集
6.3.2 多属性分析
6.3.3 数据采集及其处理
6.3.4 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空间布局的定址模型
7.1 几个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7.1.1 装机规模与原料需求量
7.1.2 原料需求量与收购半径
7.1.3 收购半径与运输能耗
7.2 模型构造
7.2.1 基本模型构建
7.2.2 成本偏好下的模型
7.2.3 碳排放偏好下的模型
7.3 生物质秸秆发电项目定址的现实条件约束
第八章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空间布局的案例分析
8.1 问题背景
8.2 数据来源
8.2.1 项目区位选择
8.2.2 项目定址决策
8.3 结论与讨论
8.3.1 结论
8.3.2 敏感性分析
第九章 生物质发电产业支持政策
9.1 中国生物质发电政策的演变
9.1.1 建国初期的生物质能利用政策(1949-1978年)
9.1.2 能源需求增长下的生物质能利用政策(1979-1999年)
9.1.3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生物质能支持政策(2000-至今)
9.1.4 中国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的演变特征
9.2 典型生物质能利用大国的政策及其特征
9.2.1 美国生物质能源发电政策及其特征
9.2.2 丹麦生物质能源发电政策及其特征
9.2.3 德国生物质能源发电政策及其特征
9.2.4 中外生物质能源政策差异性分析
9.3 国际生物质能支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9.3.1 中国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
9.3.2 中国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的不足
9.3.3 中国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