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
作者:蒋维乔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01
ISBN:9787532589180
定价:¥48.00
简要系统不失风趣
——蒋维乔《中国佛教史》导读邓子美 / 1叙言 / 1凡例 / 1第一章佛教东传之期 / 1佛教传来之年代—《汉法本内传》—佛教东传之事情—迦叶摩腾竺法兰—白马寺—道佛二教冲突之传说—关于《四十二章经》之疑问—永平十年东传说之价值—永平以前之中国与佛教—永平前东传说之批评第二章佛经传译之初期 / 6四大翻译家—罗什以前来中国之外人—初期之译经与经录—译经讹传之原由—敦煌高昌等之译经者—初期译经者所传之教义—世高迦谶之弘传教义—宾人传来之小乘教—《四阿含》五大律之翻译—大乘教传来之译经家—密教之初传—竺法护—中国人之译经者—僧侣之姓
第三章四大翻译 / 16鸠摩罗什—般若部诸经之翻译—朱士行—《大般若经》与分品诸译之对照表—《法华经》—《法华经》之异译—《提婆品》与《普门品重诵》之追加—《法华经》与于阗—《宝塔品提婆品》之疑—于阗与大乘教—《大般涅经》—《小乘涅经》与《大乘涅经》—《涅经》之发达—《涅经》之异译—法显译三卷本之疑—《遗教经》为《涅经》之异译—阙失诸译之《涅经》—大本《大乘涅经》—南本北本—大本《涅经》原本传来之异说—《涅经荼毗分》—《大乘涅经》之根本教义—翻译《涅经》影响于中国佛教—《小乘涅经》与《大乘涅经》之发达上关系—《小乘涅经》教义之中枢—《华严经》之翻译—佛陀跋陀罗之《六十华严经》—《八十华严经》《四十华严经》—《华严经》诸译之对照表—四大译经与中国大乘佛教诸宗—罗什派之学者与《涅经》之研究—罗什与佛陀跋陀罗之二派第四章南地佛教之中心 / 36罗什时代北方佛教之隆盛—罗什之世俗生活—佛陀跋陀罗—罗什佛陀二派之冲突—庐山之慧远—慧远之系统—竺佛图澄—释道安—佛经注解之初—道安所奉之教义—道安与当时之佛教—道安系持律严肃之风—中国南方佛教之初—南地佛教起源之诸说—南人之气质与佛教—关于慧远弘法之事迹—白莲社
第五章佛教之弘传与道教 / 46佛教初传时代道佛二教冲突之疑点—道教之起源—古代神仙之信仰—张道陵—牟子—《理惑论》—《理惑论》疑非汉代之书—道佛二教之接近—后赵之排佛论—北魏太祖太宗之信佛—太武帝之排佛—武帝崩后佛教之再兴—北齐之道佛二教—北周武帝之破佛—《笑道论》《二教论》—通道观—周武破佛与净影之慧远—北齐地方破佛与任道林之抗议周武殂后之佛教第六章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统(一) / 56隋唐以前之十三宗—罗什时代《法华经》之研究—成实宗之疑—罗什时代之空论—竺法雅康法朗等之格义—本无说—心无说—即色说—道安罗什系统—道安系统表—道安系诸高僧之南地布教—慧持道汪等之巴蜀弘教—罗什门下表—罗什门下南北分派之端绪—佛陀跋陀罗之翻译—佛陀跋陀罗所传之教义—佛陀跋陀罗诸经传译之事情—小乘之因果论与大乘之缘起实相二大教义—龙树世亲二教系与中国佛教之二大系统第七章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统(二) / 68罗什系与《十诵律》—卑摩罗叉与南方之《十诵律》—佛陀跋陀罗所译之《僧祗律》—佛陀跋陀罗系与《四分律》—慧光僧统及其所承之律师—翻译经典之关于禅者—禅经中大小二乘之区别—安世
高禅数之学—罗什所传之禅经—《思维略要法》之十种禅法—《坐禅三昧经》要领—《坐禅三昧经》之性质—佛陀跋陀罗所传之禅经—《达摩多罗禅经》之性质—《达摩多罗禅经》之要领第八章禅之由来 / 81菩提达摩—达摩之二入四行说—达摩所承教系之疑—达摩东渡之年代—达摩与其他有名诸禅师—达摩之著书—南禅之起源—罗什系与禅宗—竺道生慧观与禅—道生后之顿悟成佛说—保志与傅翕—大乘小乘之区别—佛陀跋陀罗所传之禅业系统—智严—玄高—佛陀禅师—僧稠禅师第九章极乐往生与兜率往生 / 90真身观与应身观—观无量寿佛法—《无量寿经》之异译—《观无量寿经》之异译—《观无量寿经》之要领—《阿弥陀经》—称名念佛与观察念佛—般舟三昧—《般舟三昧经》之异译—道安之《净土论》—白莲社之念佛—莲社之十八贤—六朝时代念佛教之高僧—阿弥陀佛报身化身之争—极乐往生与兜率往生之争—弥勒菩萨传译之经典第十章天台宗之起源及其开创 / 101达摩弟子昙琳之所传—罗什系之南北二派—慧文禅师与《大智度论中论》—慧文时代北朝诸师之禅观—罗什系之教义与天台之三谛说—南岳慧思禅
师—南岳之著书—《大乘止观法门》之可疑—南岳之教义—南岳与天台—天台大师—天台之著书—章安大师—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五时八教之判释—《法华玄义》之南三北七—南三北七诸师之判教—《五教章》之十家—天台以前之诸说与天台—天台以前之《涅经》研究—《涅经》学者之南北二派—关于《涅经》之著述第十一章嘉祥之三论宗 / 121罗什所传与嘉祥大师之三论宗—古三论新三论—嘉祥以前三论之系统—三论宗之系统表—僧诠门下之四杰—法朗门下之繁荣—明法师—兴皇寺之法朗—嘉祥小传—嘉祥之著书—嘉祥之门下—唐以后三论宗之衰颓第十二章造像与石经 / 129北魏文成帝时之像教—北魏凿石为庙之遗风—石窟佛像之建造—佛教上有价值之美术—大同云冈之石窟—洛阳伊阙之石窟—开凿石窟始于昙曜—云冈石窟所以无碑碣之理由—石窟寺之规模—魏帝之屡幸石窟寺—伊阙石窟与云冈相似—伊阙开凿石窟之始—伊阙石窟始于北魏继续于有唐—伊阙石窟之规模—龙门造像不限于帝王—慧思大师发愿刻《石经》—静琬创刻石藏经板—导仪暹法四公之陆续增刻—自唐至辽所刻《石经》之数—石经山之规模—雷音洞—藏经板之七洞—辽道宗及通理大师之续刻—善定善锐之募刊—西峪寺石塔下之石经—元代高
丽沙门慧月之继续—佛教史上伟大之事业第十三章会昌以前之佛教概说 / 135唐太祖之奉佛—太宗之保护佛教—太宗之建立十寺—太宗之造寺译经—太宗之度僧诏—高宗之信佛—中宗、则天时代之佛教—唐代之译经者—唐代译经之盛时—义净三藏—菩提流志三藏—新译时代—音义经录之续出—唐初诸宗之勃兴—玄宗以后之佛教第十四章唐之诸宗 / 143(一) 念佛宗 / 143
慈愍三藏—禅净合一说之端绪—善导流之念佛—关于极乐往生三种之见解—《摄论》派之别时意趣说—对于别时意趣说之反驳—净影嘉祥之化身化土说—善导一人二人之争—善导舍身往生说之不确实—善导之著书—善导以前之系统—善导《观经疏》之要旨—善导以后之念佛教
(二) 法相宗及华严宗 / 151
罗什系与念佛教—中国学者对于世亲著书之见解—世亲教义三期之传译—《六十华严》译后《华严经》之学者—北地《华严》之学者—《十地论》之二译—于《十地论》译场译者意见之冲突—二译之合糅—慧光僧统及其系统表—真谛三藏传译之经论—真谛小传—真谛以后《摄论》之研究—玄奘三藏—玄奘门下之名僧—窥基与圆测二派—窥基之
著书—圆测之著书—《俱舍》之三大家—圆晖之《颂疏》及《俱舍》诸译家—真谛之《旧俱舍》及其研究—玄奘窥基以后之法相宗—淄州慧沼之著述—朴扬智周之著述—世亲系之三派与阿赖耶识之解释—空有之争与贤首之说—《地论》学者与华严宗—贤首大师所承之系统—杜顺智俨—贤首大师—玄奘与贤首—贤首之著书—同别二教之判—五教十宗之判—十玄缘起—相即相入—六相圆融—贤首以后之华严宗
(三) 律宗 / 178
律之三派及其系统—《四分律》之诸疏—新旧两疏之调和—新旧两疏之戒体论—南山宗之说—道宣律师之著书
(四) 禅宗 / 183
六祖以前及六祖以后—二祖断臂说之可疑—禅之区别—祖师禅—禅风之相违—宗密禅之派别说—禅之五家—禅之系统—宗密禅之三种—牛头禅—南顿北渐—六祖以后南顿之弘传—五家之宗风—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五家名称之起源
(五) 密教 / 194
祈祷宗—多神的佛教—仪轨—善无畏金刚智以前之密典翻译—《韦陀》与密典之类似—陀罗尼—种子—《大论》之四十二字观—《华严经》之字轮观—密教声字观之一例—三摩耶形—声字深义之一例—印契—曼荼罗—善无畏三藏及其所传之曼荼罗—胎藏界曼荼罗—金刚智三藏及其所传之曼荼
罗—金刚界曼荼罗—曼荼罗与密教教理之说明—那烂陀寺佛教之一转—法相宗之转识得智与密教之曼荼罗—胎藏界《经》之四曼荼罗《疏》之六曼荼罗—金胎两部之关系—《金刚顶经》二十八会之说—慈觉所传之一会曼荼罗—绘曼荼罗彩色曼荼罗之起源—金刚界之三十七尊—金胎两部之称呼及印度之相承—南天铁塔谈—金刚界与华严之教义—密教理论解释之一端—不空三藏—善无畏不空之二派—金刚智不空之系统表—善无畏之系统表—惠果以后两部传统表第十五章华天之再兴唐武周世之破佛 / 215荆溪湛然—荆溪之著书—《金刚起信论》—清凉澄观—清凉之著书—《四十华严》之翻译—佛耶二教僧侣之共译佛经—荆溪与清凉之位置—慧苑之异义与清凉之复古—清凉对于禅宗天台之意见—清凉之性恶不断说—对于《起信论》教理见解之变迁—圭峰宗密—宗密之著书—宗密之禅教一致论—唐代道佛二教之关系—唐初道佛二教徒之激争—唐之保护道教—道佛二教徒论难之一例—佛教隆盛之弊—韩退之《佛骨表》—玄宗时之度牒制—武宗会昌之法难—佛教以外外来之诸宗教—周世之破佛—吴越王之兴佛第十六章宋以后之佛教 / 232(一) 概说 / 232
太祖太宗之兴法—雕刻《大藏经》之始—宋代之译
经者—译经之仪式—赞宁—宋之保护道教—徽宗之排佛—蒙古之勃兴—世祖保护喇嘛教—元代焚弃《道藏经》—刘秉忠—明太祖保护佛教—明之僧道衙门—永乐帝举兵与道衍—南北板《大藏经》—武帝之奉佛与世宗之排佛
(二) 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与律宗之再兴 / 242
吴越王与天台之兴隆—荆溪以后天台之系统表—山家山外之争—山家山外论争之起源—《金明玄》广略二本之争—十不二门之争—四明与山外诸学者之论争—后山外—四明小传—四明派三家之学者—山外之诸学者—孤山智圆—益与天台宗—南山律之系统表—灵芝寺元照律师
(三) 元以后之喇嘛教 / 255
西藏佛教之起源—双赞王与其二妃—端美三波罗—钵因教与佛教—乞双提赞王—善海大师与莲华生上师—中论瑜伽二宗之争—徕巴胆王—朗达尔玛王之破佛—巴勒科尔赞王与大圣阿通沙—西藏佛教教义之派别—西藏佛教之宗派—三大新派之系统图表—根本四部与其分出诸派图表—宗喀巴—元朝与喇嘛教—发思巴—发思巴以后之喇嘛僧—喇嘛教隆盛之弊—明朝与喇嘛教—红帽黄帽黑帽之三派—达赖班禅之二喇嘛—罗卜藏大喇嘛与达赖之尊称—罗卜藏以后西藏之纷乱与清朝—红教黄教二派之区别—呼毕勒罕—西藏二支蒙古二支
(四) 禅宗 / 267
沩仰宗之系统—法眼禅师及其法系—《宗镜录》—
法眼宗系统图表—云门禅师及其系统—《碧岩集》—明教大师—云门宗系统图表—曹洞宗—芙蓉道楷—《从容录》—宋以后之曹洞宗—曹洞宗系统图表—临济宗之系统—黄龙派之系统图表—杨岐派之系统图表—虎丘下之系统图表—大慧下之系统图表—元以后之禅宗—憨山大师—云栖宏—紫柏老人—《径山藏》
(五) 诸宗融合之倾向 / 287
宋以后之法相宗—禅教讲—长水子璇—晋水净源—华严宗与禅—念佛与天台宗神照家—念佛与禅—庐山之遗风兴隆—庐山遍融与云栖宏—益智旭—佛教与儒道二教—憨山之三教一致说第十七章近世之佛教 / 297(一) 概说 / 297
近世佛教之界说—黄衣派与青衣派—清代佛教之全盛时期—清代佛教之衰颓时期—光绪变法之影响佛教—民国以来佛教状况
(二) 清代之喇嘛教 / 298
喇嘛之官秩—喇嘛之徒众—京内外设置喇嘛之额数—顺治时创建后黄寺—雍正时修建雍和宫—乾隆时议准喇嘛之额数—前后藏寺庙之数及喇嘛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