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实用儿童针灸学图谱
作者:刘振寰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2-01
ISBN:9787565917950
定价:¥18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实用儿童针灸学图谱》第一章主要记述了儿童针灸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对儿童体质的特点、儿童针灸选穴的特点以及针灸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儿童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作用。第三章介绍了毫针刺法、灸法、头针疗法、穴位注射、耳针及耳穴贴压、点刺放血、穴位埋线、穴位贴敷、激光针灸等常用的方法。此书引用的古籍医著,务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拍摄了大量临床针灸操作图片及实物照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儿童针灸的操作方法,犹如专家在身边手把手地教给你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该书采用中英文对照排版,以求为中外有志于儿童针灸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教学的同行提供必要的参考该书为中英文对照编写,填补了国内外儿童针灸学著作的空白,而国际上尚未见中英文对照的儿童针灸学图谱,希望此书能推动国际儿童针灸学的发展。该书的重点与亮点是第四章,主要对儿童常见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全面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心理行为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及营养障碍性疾病、五官科疾病及儿童急重症等详细介绍了针灸操作、选穴经验。
作者简介
刘振寰,儿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儿科专家。1997-1998年赴美国进修小儿科发育与康复。现为国际亚洲大洋洲小儿神经协会终身会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伤残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神经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中国儿童保健》《中医儿科学》杂志编委。从事儿科与儿童保健康复临床30多年来,收治中国34个省市及法、美、日、英、德等20多个国家的智障患儿和脑瘫患儿3万多例,康复效果居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以来先后应邀赴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挪威、新加坡等18个国家进行小儿神经康复讲学。主持的“小儿智力低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1998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应用研究”2007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68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5名。著有《临床疾病康复学》《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小儿脑瘫家庭按摩VCD》《小儿脑瘫家庭康复训练VCD》等著作。2010年第48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授予世界传统医学金针奖和世界传统医学杰出贡献奖。2002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童针灸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一、历代医家对儿童针灸的贡献
二、儿童针灸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儿童针灸的特点
一、体质的特点
二、选穴的特点
三、针灸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儿童常用腧穴
第一节 十四经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任脉
十四、督脉
第二节 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穴
二、胸腹部穴
三、背部穴
四、上肢部穴
五、下肢部穴
第三节 头皮针穴(区)
第四节 耳穴
一、耳轮
二、耳舟
三、对耳轮
四、三角窝
五、耳屏
六、对耳屏
七、耳甲
八、耳垂
九、耳根和耳背
第三章 儿童针灸方法和技术
第一节 毫针刺法
一、针刺前准备
二、持针法与进针法
三、行针法与得气
四、毫针补泻法
五、留针法和出针法
六、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灸法
一、灸法的材料
二、灸法的作用
三、灸法的种类
四、灸法的操作及应用
五、灸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三节 头针
一、概述
二、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三、头皮针操作技术
四、适用范围
五、注意事项
第四节 穴位注射
一、概述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 耳针及耳穴贴压
一、概述
二、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三、耳穴贴压
四、适用范围
五、注意事项
第六节 点刺放血
一、概述
二、适应范围
三、注意事项
第七节 穴位埋线
一、概述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八节 穴位贴敷
一、概述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九节 激光针灸
一、概述
二、操作方法
三、临床应用
四、注意事项
第四章 儿童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一、脑性瘫痪
二、精神发育迟滞
三、儿童癫痫
四、儿童脑积水
五、儿童小脑共济失调
六、儿童全面发育迟缓
七、儿童交流障碍
八、臂丛神经损伤
九.儿童脑炎后遗症
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十一、儿童脊髓损伤及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十二、儿童面神经麻痹
十三、儿童重症肌无力
第二节 儿童心理行为疾病
一、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二、语言发育迟缓
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四、学习障碍
五、抽动障碍
六、睡眠障碍
七、儿童遗尿症
八、儿童矮小症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支气管哮喘
三、支气管肺炎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小儿泄泻
二、小儿积滞
三、小儿厌食
四、小儿疳积
五、小儿佝偻病
六、小儿流涎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
一、吞咽及构音障碍
二、先天性斜颈
三、斜视
四、弱视
五、听力障碍
六、过敏性鼻炎
七、小儿视神经萎缩(附:皮质盲)
第六节 儿童急重症
一、发热
二、休克
三、惊厥持续状态
四、昏迷
五、持续性植物状态
六、汗症
第一节 儿童针灸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一、历代医家对儿童针灸的贡献
二、儿童针灸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儿童针灸的特点
一、体质的特点
二、选穴的特点
三、针灸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儿童常用腧穴
第一节 十四经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任脉
十四、督脉
第二节 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穴
二、胸腹部穴
三、背部穴
四、上肢部穴
五、下肢部穴
第三节 头皮针穴(区)
第四节 耳穴
一、耳轮
二、耳舟
三、对耳轮
四、三角窝
五、耳屏
六、对耳屏
七、耳甲
八、耳垂
九、耳根和耳背
第三章 儿童针灸方法和技术
第一节 毫针刺法
一、针刺前准备
二、持针法与进针法
三、行针法与得气
四、毫针补泻法
五、留针法和出针法
六、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灸法
一、灸法的材料
二、灸法的作用
三、灸法的种类
四、灸法的操作及应用
五、灸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三节 头针
一、概述
二、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三、头皮针操作技术
四、适用范围
五、注意事项
第四节 穴位注射
一、概述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 耳针及耳穴贴压
一、概述
二、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三、耳穴贴压
四、适用范围
五、注意事项
第六节 点刺放血
一、概述
二、适应范围
三、注意事项
第七节 穴位埋线
一、概述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八节 穴位贴敷
一、概述
二、操作方法
三、适应范围
四、注意事项
第九节 激光针灸
一、概述
二、操作方法
三、临床应用
四、注意事项
第四章 儿童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一、脑性瘫痪
二、精神发育迟滞
三、儿童癫痫
四、儿童脑积水
五、儿童小脑共济失调
六、儿童全面发育迟缓
七、儿童交流障碍
八、臂丛神经损伤
九.儿童脑炎后遗症
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十一、儿童脊髓损伤及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十二、儿童面神经麻痹
十三、儿童重症肌无力
第二节 儿童心理行为疾病
一、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二、语言发育迟缓
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四、学习障碍
五、抽动障碍
六、睡眠障碍
七、儿童遗尿症
八、儿童矮小症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支气管哮喘
三、支气管肺炎
第四节 消化系统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小儿泄泻
二、小儿积滞
三、小儿厌食
四、小儿疳积
五、小儿佝偻病
六、小儿流涎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
一、吞咽及构音障碍
二、先天性斜颈
三、斜视
四、弱视
五、听力障碍
六、过敏性鼻炎
七、小儿视神经萎缩(附:皮质盲)
第六节 儿童急重症
一、发热
二、休克
三、惊厥持续状态
四、昏迷
五、持续性植物状态
六、汗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