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70后写作:意境闳阔与韵味悠长
作者:聂茂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01
ISBN:9787548730354
定价:¥7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共7部专著、300余万字,作者十年磨一剑,立足世界文学,对包括文学湘军在内的中国作家在历史进程中书写和记录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优秀作品进行总结和阐释,充分展示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艺术追求和理想情怀。《70后写作:意境闳阔与韵味悠长/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全面聚焦并深入分析包括“文学湘军五少将”在内的中国70后作家群这个“夹缝中的一代”的书写特性、叙事规律和艺术建构,充分展示转型时期中国传统价值、文化观念和道德秩序摇摇欲坠所带来的社会阵痛和时代巨变给70后作家造成的强烈冲击与心灵震撼,探讨了70后代表作家的精神命途与漂泊之苦的思想根源,阐释了70后作家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之多重困境下的心灵成长史,夯实了中国经验之世界表达的学理基础,彰显了70后作家的创作追求、心路历程与文学自信。
作者简介
聂茂,原名陈庆云,湖南祁东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首批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通汛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出版各类文学著作40余部,获1998年“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和“《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散文大奖”等。1999年3月出国留学,2003年8月获博士学位,2004年7月学成归国,被中南大学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同年9月由助教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含重大课题2项),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有作品译介到国外。
目录
绪论 中国70后作家格局与世界文学新变
第一节 代际叙写与70后作家的集体受难
第二节 精神漂泊与日常生活的警醒意识
第三节 全球化视野与70后作家的压舱石
第四节 文化自信与70后作家的“潜形式”
第五节 中国作家的成长与世界文学的新变
第一章 出场:70后作家与文学湘军五少将
第一节 人文精神与70后作家
第二节 70后作家的文本内蕴与诗性承继
第三节 时代夹缝中的清醒者
第四节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经验的异质性
第五节 宏大话语的疏离与个体精神的生长
第六节 列队出发:文学湘军五少将崛起
第七节 70后作家的文化乡愁与精神困境
第二章 探寻:70后作家的书写特性
第一节 主观性:阐释中的判断与警醒
第二节 目的性:情感抒发或自觉创造
第三节 功利性:有为而作
第四节 创新性:陌生化体验
第五节 排他性:模仿者与精神的匮乏
第六节 深刻性:希腊小庙供奉的人性
第七节 丰富性:精神生命的有机整体
第八节 经验性:日常生活的味道
第几节爆发性:心灵的冲动
第十节 前瞻性:对现实世界的背叛
第三章 70后作家的叙事规律和艺术建构
第一节 70后作家的叙事规律
第二节 70后作家的艺术建构
第四章 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五少将
第一节 田耳:现实的困局与隐喻
第二节 马笑泉:民族精神的追寻与反思
第三节 于怀岸:猫庄情结及其书写意义
第四节 沈念:女性悲剧形象的时代镜像
第五节 谢宗玉:悠远之静与乡村之魂
第五章 70后代表作家的精神命途
第一节 冯唐作品的研究选项
第二节 《万物生长》的精神气质
第三节 冯唐小说的语言特质
第四节 《女神一号》的探险和超越
第五节 徐则臣小说的寓言化书写
第六节 《耶路撒冷》的叙事路径
第七节 《耶路撒冷》:70后的心灵成长史
第八节 《苍声》的主题与扩展的隐喻
第六章 盛可以的王国与李傻傻的变奏
第一节 盛可以的文学王国
第二节 《福地》中的生死观
第三节 文学变奏:半路杀出个李傻傻
第四节 文本细读:《被当作鬼的人》
第七章 深度阐释:文学湘军五少将
第一节 田耳作品的思想与《天体悬浮》的意蕴
第二节 中国记忆与谢宗玉的精神还乡
第三节 于怀岸:《巫师简史》的现代维度
第四节 沈念:冬天里的符号学
第五节 马笑泉:《迷城》中的文化张力
第八章 田耳与马笑泉的生命镜像
第一节 田耳:荒诞与真实
第二节 马笑泉:断裂与承续
第九章 谢宗玉、沈念与于怀岸的文学世界
第一节 谢宗玉的精神原野
第二节 沈念的迷宫世界
第三节 于怀岸的小写历史
结语 全球视野下70后作家的中国表达
参考文献
总跋:阳光多灿烂,生命就有多灿烂
第一节 代际叙写与70后作家的集体受难
第二节 精神漂泊与日常生活的警醒意识
第三节 全球化视野与70后作家的压舱石
第四节 文化自信与70后作家的“潜形式”
第五节 中国作家的成长与世界文学的新变
第一章 出场:70后作家与文学湘军五少将
第一节 人文精神与70后作家
第二节 70后作家的文本内蕴与诗性承继
第三节 时代夹缝中的清醒者
第四节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经验的异质性
第五节 宏大话语的疏离与个体精神的生长
第六节 列队出发:文学湘军五少将崛起
第七节 70后作家的文化乡愁与精神困境
第二章 探寻:70后作家的书写特性
第一节 主观性:阐释中的判断与警醒
第二节 目的性:情感抒发或自觉创造
第三节 功利性:有为而作
第四节 创新性:陌生化体验
第五节 排他性:模仿者与精神的匮乏
第六节 深刻性:希腊小庙供奉的人性
第七节 丰富性:精神生命的有机整体
第八节 经验性:日常生活的味道
第几节爆发性:心灵的冲动
第十节 前瞻性:对现实世界的背叛
第三章 70后作家的叙事规律和艺术建构
第一节 70后作家的叙事规律
第二节 70后作家的艺术建构
第四章 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五少将
第一节 田耳:现实的困局与隐喻
第二节 马笑泉:民族精神的追寻与反思
第三节 于怀岸:猫庄情结及其书写意义
第四节 沈念:女性悲剧形象的时代镜像
第五节 谢宗玉:悠远之静与乡村之魂
第五章 70后代表作家的精神命途
第一节 冯唐作品的研究选项
第二节 《万物生长》的精神气质
第三节 冯唐小说的语言特质
第四节 《女神一号》的探险和超越
第五节 徐则臣小说的寓言化书写
第六节 《耶路撒冷》的叙事路径
第七节 《耶路撒冷》:70后的心灵成长史
第八节 《苍声》的主题与扩展的隐喻
第六章 盛可以的王国与李傻傻的变奏
第一节 盛可以的文学王国
第二节 《福地》中的生死观
第三节 文学变奏:半路杀出个李傻傻
第四节 文本细读:《被当作鬼的人》
第七章 深度阐释:文学湘军五少将
第一节 田耳作品的思想与《天体悬浮》的意蕴
第二节 中国记忆与谢宗玉的精神还乡
第三节 于怀岸:《巫师简史》的现代维度
第四节 沈念:冬天里的符号学
第五节 马笑泉:《迷城》中的文化张力
第八章 田耳与马笑泉的生命镜像
第一节 田耳:荒诞与真实
第二节 马笑泉:断裂与承续
第九章 谢宗玉、沈念与于怀岸的文学世界
第一节 谢宗玉的精神原野
第二节 沈念的迷宫世界
第三节 于怀岸的小写历史
结语 全球视野下70后作家的中国表达
参考文献
总跋:阳光多灿烂,生命就有多灿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