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及教学
-
大学体育耿道熙,闵凡亭,秦志华,赵健 著本书是在全面理解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提出的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状况而编写的。全书以简练的结构、实用易懂的方式,在有选择地介绍体育的有关理论和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与健身手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为后续个性化的选项课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努力体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本书为新形态教材,全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概述、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特殊群体的体育锻炼与保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田径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网球运动、武术、跆拳道、体操、游泳、风筝、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材。
-
高职体育梁培根 著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公共体育教材,配以二维码数字化资源,将文字、图片、视频有机结合,使技术部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全书分为四篇十一章。第一篇运动与健康包括运动安全与健康生活、运动类型与运动处方;第二篇职业体能包括职业体能概述、基础体能训练、职业类型与体能训练;第三篇现代运动项目包括球类运动、健身健美运动、休闲运动;第四篇中国传统体育包括中国武术、健身气功、民间体育。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体育爱好者进行体育锻炼的参考书。
-
艺术体操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 编《艺术体操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针对中、高级教练员培训的需求,围绕项目的核心知识和项目技术展开,图文并茂,突出项目的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篇、技术篇和保障篇三个部分。教材中的技术动作图片由我国优秀运动员栗慧琳、王子露、张豆豆、徐晓岚示范拍摄,视频由我国优秀运动员赵雅婷、刘佳慧、尚蓉、康琦、王迤逦、张豆豆、王子露示范拍摄,技术章节中增加了符合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性的拓展动作视频(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教材力求兼具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艺术体操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由我国艺术体操和相关学科领域专家通力合作编写而成,在总结我国教练员培训需求和充分分析国际艺术体操训练与项目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运动训练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并与国内外艺术体操训练及教学研究新成果相结合。
-
学校户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航 著学校户外教育是在各级学校开展的户外教育课程,它以户外运动项目为载体,以体育课为主要授课形式,兼顾营地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多种教育组织方式,基于自然环境、人工模拟野外环境或半人工环境下的冒险、休闲类体育运动,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文化凝聚力研究刘鑫 著本书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概念界定入手,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做了理论概述,以体育文化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关联为切入点,探究体育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游戏、竞赛、媒体三个维度阐述体育仪式的文化象征,以身体仪式、符号仪式诠释体育仪式的理性规约——传承体育精神和文化,升华体育仪式的精神价值,凝练体育仪式的文化凝聚力,从而丰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两个维度探讨发挥体育仪式的文化凝聚力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路径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
体育教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读本黄彦军 著主要内容包括:1、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概况,阐述了核心素养及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了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时阐述了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2、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论述了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健美操等术科课程与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关系,挖掘了相关课程核心素养的要素,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措施;3、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论述了健康教育、肌肉骨骼康复、体育心理学等与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的关系,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能力促进的措施,挖掘了体育心理学的核心素养元素及培养方式。《体育教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读本(教师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丛书)》的特点包括:一是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理念进行了系统提炼;二是对核心的体育专业技术课与专业理论课的核心素养及其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
中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机制和方法冯强明 著大学生参加运动训练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机制与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本书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机制与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文章对体育运动训练理论、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原理以及体育运动训练手段与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今中国大学生体能特点进行实践指导,包括运动员体能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等。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出操作性的大学生田径运动训练计划与实施措施和切实的大学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管理方法,为大学生进行有效运动提供科学的指导,也为高校体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
大学体育教程罗红,夏青,王玮 编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材,是在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基础上,紧密围绕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有关文件编写,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全书内容按照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传授两个部分,突出地体现了思想性性、科学性、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全书分为体育与健康概述、体育锻炼的理论基础、体质健康的测量与评价、体育文化与欣赏、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时尚体育运动、传统体育运动、休闲体育运动等内容。
-
高职体育与健康张小田,叶江平,高灼荣 著本书融体育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体育教育,吸引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本书共分三篇(包括体育基础理论,体育运动技能,职业实用体育)十六章(包括体育概述、体育健康与运动保健、运动损伤的防治和应急处理、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游泳运动、武术运动\\、时尚运动、跆拳道运动,、瑜伽运动、健美操运动、棋牌运动、健身气功运动、职业体能训练、职业拓展训练,体育安全教育)。本书较上一版新增二维码配套视频资源,基本覆盖全书体育运动项目。本书既可作为高职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体育健身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
民国体育学术史研究王宏江 著在中国体育史学界,对体育历史的研究远重于对体育史学的研究,对20世纪下半叶的体育史学研究又重于对20世纪上半叶的研究。因此,民国体育史学构成了一个有待开拓的学术领域。近代以来,以期刊为载体的体育史学研究逐渐构成了体育知识生产的形式之一,中国体育学术由此开启了现代化的行程。期刊,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知识崛起的象征。在民国时代所创办的主流体育期刊视域中,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体育知识生产到底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一代学人通过期刊媒介所传播的具有现代性的体育知识又为后世留下了哪些学术与文化遗产?王宏江博士所著的《民国体育学术史研究(1912-1949年)——基于主流体育期刊的考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学术贡献可概括如下。一,史料丰赡,在中国体育学界首度对民国体育期刊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和全景化梳理。据该书参考文献,作者共引用体育报刊原典80余种。其中的《体育杂志》(1914年创刊)、《体育周报》(1918年创刊)实属中国体育报刊之先驱,十分珍稀;三种《体育季刊》(分别出版于1922年、1933年、1935年)与《勤奋体育日报》更是大名鼎鼎,驰名于当年的体育知识界。在如此扎实的史料基础上,作者有点有面地展现了以专业报刊为阵地的民国体育知识生产境况。即使作者不作过多的理论阐释,仅就其史料搜集与整理之功,也足以写进当代中国体育学术史。史学家傅斯年言:一种学问凡材料拓展则进步,反之则退步。作为中国体育学界的一员,我真是希望我们的同行能多做一些这样扎实而细致的史料基础工作,多做些实际的研究,少谈些玄虚的“主义”。二,线索清晰,以巧妙的类型学叙事建构了民国体育知识的整体谱系。作者占有的体育期刊史料可谓宏富,但作者并未迷失在史料信息中,而是根据逻辑划分,找到了理解当年体育知识信息的分类标准,即“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教育训练研究”“体育社会问题”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转型”。总体上看,这是符合现代认知逻辑习惯的划分,也是基于知识史事实的划分。寻找到这样一种同时植根历史语境和现代史学语境的叙事策略,展现了作者的史料细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历史叙事的匠心巧思。三,视角独特,用“学术史”的概念工具考量并提出了近代中国体育知识之“现代化”的理论问题。中国体育知识生产的“现代化”始于何时?缘何而起?民国体育知识生产者同那个时代其他领域的学人都要面临东洋与西洋、本土与域外、传统与新潮等知识资源的抉择和整合。正是在面对各种知识资源的彷徨抉择中所展开的论争言说,才逐渐建构起民国体育话语的公共空间,促成了作为“公器”的体育学术在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化起步。一切知识都是知识史。作者再现了那个时代体育学人的求知历程,为我们理解现代中国的知识自主和文化自信,补上了不可或缺的体育知识史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