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作者:杨一帆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ISBN:9787569502077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观念的转变,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问题开始受到政府、学者和公众的关注。本书通过梳理保护相关法规、理论和实践和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趋势和现阶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日本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状况的比较,探讨基于中国历史背景,适于本土发展现状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对策和遗产资源活化方式。
作者简介
杨一帆,199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系,2001年与2009年分别获得东京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与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系副主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建筑研究与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理论。
目录
目 录
绪 论/ 1
第1章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7
1.1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与近代建筑遗产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 7
1.2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观念/ 9
1.3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实践/ 12
第2章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 15
2.1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学术研究的发展/ 15
2.1.1 近代建筑历史研究/ 16
2.1.2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的兴起/ 17
2.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法规 / 19
2.2.1 国家层面关于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立法/ 19
2.2.2 地方层面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规章的试行/ 22
2.2.3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规章的阶段特点/ 24
2.3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实践/ 26
2.3.1 近代文物建筑的保护实践/ 26
2.3.2 近代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尝试/ 29
第3章 21世纪初15年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34
3.1 法规/ 34
3.1.1 国家层面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相关立法和指示/ 34
3.1.2 各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相关地方政策的汇总/ 37
3.1.3 各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相关政策的比较/ 50
3.1.4 保护法规新增项目分析/ 52
3.2 理论研究/ 55
3.2.1 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55
3.2.2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相关学术论文/ 62
3.2.3 学校研究团体对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促进/ 64
3.3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实践/ 65
3.3.1 近代建筑单体的保护实践/ 66
3.3.2 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再利用实践/ 72
第4章 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方式和措施 / 80
4.1 对近代建筑遗产实施保护利用的一般过程/ 80
4.2 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方式/ 82
4.2.1 保护对象范围/ 83
4.2.2 保护利用方式/ 86
4.3 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措施/ 89
4.3.1 非物理措施——改变用途/ 90
4.3.2 物理措施——选择要素/ 93
4.3.3 物理措施1——外部修缮/ 94
4.3.4 物理措施2——内部修缮/ 103
4.3.5 物理措施3——结构改造/ 107
4.3.6 物理措施4——设备更新/ 109
4.3.7 物理措施5——改建/ 109
4.3.8 物理措施6——扩建/ 110
4.4 特殊措施——平移/ 112
4.4.1 平移措施概述/ 112
4.4.2 平移技术在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114
4.4.3 近代建筑遗产平移保护的实例比较/ 115
4.4.4 建筑遗产整体位移工程的关注点/ 116
4.4.5 建筑遗产整体位移实施原因分析/ 117
4.4.6 保护视角下的建筑遗产整体位移/ 117
4.5 保护利用方式与措施的总结分析/ 118
第5章 日本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 120
5.1 文物建筑登录制度——针对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 120
5.1.1 登录制度产生的背景/ 120
5.1.2 登录制度的概况/ 124
5.1.3 登录流程及主要规定/ 124
5.1.4 登录制度与近代建筑遗产的保存利用/ 125
5.2 其他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相关法规/ 126
5.2.1 《容积率转移制度》/ 126
5.2.2 东京都《重要文物特别型特定街区制度》/ 128
5.3 日本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实践 / 130
5.3.1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事件/ 130
5.3.2 保护利用的特殊案例/ 134
5.3.3 近代产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 139
5.4 中日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的比较/ 140
5.4.1 中日两国在近代建筑保护方面的相似背景/ 140
5.4.2 近代建筑保护法规的比较/ 141
5.4.3 日本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制度的启示/ 142
5.4.5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状况的比较/ 144
第6章 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分析与总结/ 145
6.1 为什么保护——近代建筑遗产的价值构成/ 145
6.2 保护什么——保护目的的确定/ 147
6.2.1 对装饰细部和硬件的关注/ 147
6.2.2 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忽视/ 148
6.3 如何保护——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现状的问题分析/ 150
6.3.1 西方保护修复理念对我国建筑保护措施的启示/ 150
6.3.2 保护级别建筑与历史街区中的一般建筑遗产的保护两分化/ 151
6.3.3 “外观保护 内部改造 功能更新”模式/ 151
6.3.4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相关保护制度的问题/ 152
6.4 建立全面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机制/ 155
第7章 实录:城市调研及典型案例 / 158
7.1 城市调研/ 158
7.1.1 北京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调研/ 159
7.1.2 沈阳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调研/ 159
7.1.3 长春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调研/ 160
7.1.4 哈尔滨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调研/ 161
7.1.5 上海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62
7.1.6 南京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64
7.1.7 青岛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65
7.1.8 天津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67
7.1.9 武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70
7.1.10 广州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70
7.2 典型案例/ 171
7.2.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保护利用案例/ 171
7.2.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保护利用案例/ 173
7.2.3 21世纪初至今的保护利用案例/ 181
7.2.4 日本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案例/ 198
附图目录 / 203
参考文献 / 209
绪 论/ 1
第1章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7
1.1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与近代建筑遗产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 7
1.2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观念/ 9
1.3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实践/ 12
第2章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 15
2.1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学术研究的发展/ 15
2.1.1 近代建筑历史研究/ 16
2.1.2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的兴起/ 17
2.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法规 / 19
2.2.1 国家层面关于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立法/ 19
2.2.2 地方层面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规章的试行/ 22
2.2.3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规章的阶段特点/ 24
2.3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实践/ 26
2.3.1 近代文物建筑的保护实践/ 26
2.3.2 近代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尝试/ 29
第3章 21世纪初15年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34
3.1 法规/ 34
3.1.1 国家层面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相关立法和指示/ 34
3.1.2 各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相关地方政策的汇总/ 37
3.1.3 各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相关政策的比较/ 50
3.1.4 保护法规新增项目分析/ 52
3.2 理论研究/ 55
3.2.1 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55
3.2.2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相关学术论文/ 62
3.2.3 学校研究团体对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促进/ 64
3.3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实践/ 65
3.3.1 近代建筑单体的保护实践/ 66
3.3.2 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再利用实践/ 72
第4章 中国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方式和措施 / 80
4.1 对近代建筑遗产实施保护利用的一般过程/ 80
4.2 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方式/ 82
4.2.1 保护对象范围/ 83
4.2.2 保护利用方式/ 86
4.3 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措施/ 89
4.3.1 非物理措施——改变用途/ 90
4.3.2 物理措施——选择要素/ 93
4.3.3 物理措施1——外部修缮/ 94
4.3.4 物理措施2——内部修缮/ 103
4.3.5 物理措施3——结构改造/ 107
4.3.6 物理措施4——设备更新/ 109
4.3.7 物理措施5——改建/ 109
4.3.8 物理措施6——扩建/ 110
4.4 特殊措施——平移/ 112
4.4.1 平移措施概述/ 112
4.4.2 平移技术在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114
4.4.3 近代建筑遗产平移保护的实例比较/ 115
4.4.4 建筑遗产整体位移工程的关注点/ 116
4.4.5 建筑遗产整体位移实施原因分析/ 117
4.4.6 保护视角下的建筑遗产整体位移/ 117
4.5 保护利用方式与措施的总结分析/ 118
第5章 日本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 120
5.1 文物建筑登录制度——针对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 120
5.1.1 登录制度产生的背景/ 120
5.1.2 登录制度的概况/ 124
5.1.3 登录流程及主要规定/ 124
5.1.4 登录制度与近代建筑遗产的保存利用/ 125
5.2 其他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相关法规/ 126
5.2.1 《容积率转移制度》/ 126
5.2.2 东京都《重要文物特别型特定街区制度》/ 128
5.3 日本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实践 / 130
5.3.1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事件/ 130
5.3.2 保护利用的特殊案例/ 134
5.3.3 近代产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 139
5.4 中日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的比较/ 140
5.4.1 中日两国在近代建筑保护方面的相似背景/ 140
5.4.2 近代建筑保护法规的比较/ 141
5.4.3 日本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制度的启示/ 142
5.4.5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状况的比较/ 144
第6章 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分析与总结/ 145
6.1 为什么保护——近代建筑遗产的价值构成/ 145
6.2 保护什么——保护目的的确定/ 147
6.2.1 对装饰细部和硬件的关注/ 147
6.2.2 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忽视/ 148
6.3 如何保护——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现状的问题分析/ 150
6.3.1 西方保护修复理念对我国建筑保护措施的启示/ 150
6.3.2 保护级别建筑与历史街区中的一般建筑遗产的保护两分化/ 151
6.3.3 “外观保护 内部改造 功能更新”模式/ 151
6.3.4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相关保护制度的问题/ 152
6.4 建立全面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机制/ 155
第7章 实录:城市调研及典型案例 / 158
7.1 城市调研/ 158
7.1.1 北京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调研/ 159
7.1.2 沈阳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调研/ 159
7.1.3 长春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调研/ 160
7.1.4 哈尔滨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调研/ 161
7.1.5 上海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62
7.1.6 南京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64
7.1.7 青岛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65
7.1.8 天津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67
7.1.9 武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70
7.1.10 广州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状况/ 170
7.2 典型案例/ 171
7.2.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保护利用案例/ 171
7.2.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保护利用案例/ 173
7.2.3 21世纪初至今的保护利用案例/ 181
7.2.4 日本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案例/ 198
附图目录 / 203
参考文献 / 20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