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解读:公民权利的视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解读:公民权利的视角

作者:李海青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01

ISBN:9787520323475

定价:¥7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当前理论界从公民权利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价值解读的成果虽有不少,但大都是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缺乏一种宏阔的整体视野。本书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本书在厘清“公民”、“权利”、“价值”等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价值解读。理论层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形成、发展动力、价值目标与价值认同等四个维度展开论述公民权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重价值关联;实践层面,针对改革攻坚的困境与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分析公民权利相对贫困问题在当前的表现、影响及治理。内容涉及党执政模式的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民主法治的健全完善、公民文化的培育、社会的培育与保卫等方面。
作者简介
  李海青(1978— ),山东滨州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副主任,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改革问题研究。先后出版《法的信仰》《权利与社会和谐》《治理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改革》等个人专著九部,在《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二百篇,主持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中共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直机关第八届青年岗位能手与中共中央党校强校人才。
目录

引言 从“生死伦理”的道义性契约到公民权利的制度性契约: 

共产党与民众的双重契约(1)  

第一编 公民、权利与价值:前提性的问题阐释

第一章 公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11)  

 第一节 中国现代公民身份建构的历史演进(13)  

 第二节 公民身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

发展进程中的凸显(19)  

第二章 权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表现形式(23)  

 第一节 权利的内涵(24)  

 第二节 权利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

发展进程中的凸显(34)  

第二编 公民权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重价值维度

———理论层面的阐释

第三章 公民权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39)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内在矛盾与悖论: 

理念与现实的巨大张力(40)  

 第二节 传统所有制对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影响(44)  

 第三节 初步赋权于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47) 

第四章 公民权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52)  

 第一节 权利实现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52)  

 第二节 公民权利的确认与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内生动力(55)  

 第三节 更好释放公民政治权利的动力潜能(65)  

第五章 公民权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73)  

 第一节 传统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巨大张力(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从“传统制度论”转向“现实功能论” (79)  

 第三节 意识形态关注公民权利的现实效应(82)  

第六章 公民权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90)  

 第一节 思想分化与价值认同的重建(90)  

 第二节 构建确认公民权利的理念认同(94)  

 第三节 构建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认同(100)  

 第四节 构建实现公民权利的绩效认同(104)  

第三编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中公民权利的

有效确认、维护与救济

———实践层面的阐释

第七章 公民权利视野中党的执政模式现代化(111)  

 第一节 科学执政与现代治理结构的形成(113)  

 第二节 民主执政与党执政合法性、有效性的提升(127)  

 第三节 依法执政作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135)  

第八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从权力主导转向

公民权利驱动(141)  

 第一节 权力直接干预经济的总病根(143)  

 第二节 公民经济权利的有效确认与保障(159)  

第九章 民主法治的健全完善与公民权利的有效实现(179)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公民民主权利的

进一步实现与保障(179)  

 第二节 法治建设的三维一体与公民权利的

进一步确认与实现(218)  

第十章 公民权利与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的培育(237)  

 第一节 国民性改造与公民文化的启蒙使命(238)  

 第二节 市场拜金主义与公民文化的规约功能(242)  

 第三节 公民文化的内涵及其培育(244)  

第十一章 公民权利视野中的培育社会与保卫社会(256)  

 第一节 培育社会:现代社会结构与社会自治机制的

逐步生成(258)  

 第二节 保卫社会:抵御权力与资本的“殖民化” (272)  

附录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278)  

后 记(288)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