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播音学泰斗的学术生涯:张颂学术年谱(精装)

中国播音学泰斗的学术生涯:张颂学术年谱(精装)

作者:马玉坤,高国庆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ISBN:9787510868962

定价:¥1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张颂(1936—2011年),我国播音学界泰斗,创立了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和教师。《张颂学术年谱》以时间为主线,结合时代背景,全面梳理张颂一生的学术成就,是中国广播电视学科领域*部学者学术年谱。
作者简介
  马玉坤,男,1958年生,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浙江传媒学院中国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高国庆,男,1970年生,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指导、中国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研究员。
目录

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传播理论而继续努力 胡正荣    /

前言    /

张颂生平简介    /

年谱及提要

1936年 零岁    /

生于河北省易县。

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黄仲苏所著《朗诵法》一书。

1937年 一岁    /

在河北易县生活。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徐卓呆所著《无线电播音》一书。

赵元任撰写并发表《广播须知》。

1938年 两岁    /

在河北易县生活。

上海社会各界对广播的评价和批评。

1939年 三岁    /

在河北易县生活。

徐学铠开始连续发表译介的关于广播节目和播音的文章。

1940年 四岁    /

从河北易县迁至北京生活。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41年 五岁    /

在北京生活。

中国共产党发布《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广播电台的指示》。

1942年 六岁    /

9月,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读一年级。

作家、诗人徐迟所著《诗歌朗诵手册》一书出版。

1943年 七岁    /

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读一至二年级。

著名戏剧家洪深出版了专著《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

1944年 八岁    /

春,在河北易县棠荫小学读二至三年级。

新华社在延安创办了对外英文广播。

1945年 九岁    /

1~7月,在河北易县棠荫小学读三年级。

秋,到北京,年底到河北定兴县县立小学读四年级。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试验播音。

在重庆广播日本投降的消息。

1946年 十岁    /

在河北定兴县县立小学读四年级。

10月,回北京绒线胡同小学,读小学四年级。

《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公布。

剧作家、导演吴天出版戏剧理论著作《剧场艺术讲话》。

1947年 十一岁    /

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读四至五年级。

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播音工作,播音员开始进行业务总结工作。

1948年 十二岁    /

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读五至六年级。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制定一系列有关播音工作的规章制度。

  1949年 十三岁    /

在北京绒线胡同小学读六年级并毕业。

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四部(北京和平门内)读初中一年级。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0年 十四岁    /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四部(北京和平门内)读初中一至二年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总署召开京津新闻工作会议,规定广播电台应以发布新闻、社会教育及文化娱乐为主。这成为后来广播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贯彻的“三大任务”。

1951年 十五岁    /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四部(北京和平门内)读初中二至三年级。

齐越播出作家魏巍在朝鲜前线采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左荧发表《从“编播合一”谈播音应该专业化》一文。

1952年 十六岁    /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四部(北京和平门内)读初中三年级并毕业。

9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和平门外)读高中一年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召开了全国播音工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专门研究播音工作的座谈会。

1953年 十七岁    /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和平门外)读高中一至二年级。

中国共产党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成立。

1954年 十八岁    /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和平门外)读高中二至三年级。

齐越作为中国广播代表团成员赴苏联,主要考察、学习苏联播音经验。

中央台播音组经过全体播音员的集体讨论,写出五篇探讨播音的研究文章。

中央广播事业局开办了广播技术人员培训班。

1955年 十九岁    /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和平门外)读高中三年级并毕业。

9月9日,以免试保送的优异成绩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中央广播事业局地方广播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左荧作了题为《播音是一种语言艺术活动》的重要发言。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对汉语拼音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关于广播语言口语化的讨论。

1956年 二十岁    /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二年级。

齐越和崔玉陵节译了苏联功勋演员符·阿克肖诺夫所写的《朗诵艺术》一书。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人民日报》全文发表。

国务院设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

1957年 二十一岁    /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三年级。

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决议》。

1958年 二十二岁    /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四年级。

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播。

中央广播事业局在1954年3月开办的广播技术人员培训班的基础上,创办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向全国公布实施。

1959年 二十三岁    /

8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同月,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部担任播音员。

经国务院批准,中央广播事业局把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扩建为北京广播学院。

  1960年 二十四岁    /

到中央台播音部工作的第二年。

夏青发表《谈逻辑重音、逻辑顿歇和语调》一文。

北京广播学院举办播音员训练班并开始筹建播音专业。

1961年 二十五岁    /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同中央台播音组谈话,重点谈“播音风格多样化”的问题。

1962年 二十六岁    /

在中央台播音部工作的第四年。

参与录制《小学语文朗读留声片》和《阅读与欣赏》等节目。

1963年 二十七岁    /

在中央台播音部工作的第五年。

9月,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任教师。参与创办播音专业。

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正式设立中文播音专业并正式招生。

齐越在上海电台播音组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这篇讲话成为播音理论的奠基之作。

在播音实践上,从6月开始夏青等人继续播出“九评”。

1964年 二十八岁    /

开始为63级播音班讲授“语音发声”和“语言逻辑(播音基础)”课。

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会议讨论起草并下发征求意见的《为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的质量而奋斗——宣传业务整改草案(提纲)》中,专门用一个章节来讲提高播音水平的问题。

1965年 二十九岁    /

为64级播音班讲授“语音发声”和“语言逻辑(播音基础)”课。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邓小平、彭真、陈毅、陆定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题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1966年~1968年 三十岁~三十二岁    /

因“文革”,学院停课,停止招生,在校学生于1969年毕业离校,学校的各项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1969年~1972年 三十三岁~三十六岁    /

北京广播学院被撤销。

1969年到1972年在河南省周口地区淮阳“五七干校”劳动。

1973年 三十七岁    /

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广播学院复校,担任播音基础教研室主任。

北京广播学院举办了全国在职播音员学习班。以“广源”为名讲了“发声器官和呼吸方法”、“如何播好评论”两课。

学习班还邀请了中央台、北京广播学院和有关专家作了专题发言或讲座。

1974年 三十八岁    /

为74级播音班讲授“播音发声”课。

北京广播学院恢复播音专业招生,文革期间招收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入学。

1975年 三十九岁    /

为74级播音班讲授“播音基础(语言表达)”和“新闻、通讯、评论播音”课。

“文革”期间招收的第二届“工农兵学员”入学。

经组织决定,齐越由中央台播音部调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专业任教师。

1976年 四十岁    /

为75级播音班讲授“播音发声”和“播音基础(语言表达)”课。

“文革”期间招收的第三届,也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入学。

齐越、张颂参与指导、把关,由74级工农兵学员集体写作的《为革命播音——献给基层广播站播音员》一书出版。

  1977年 四十一岁    /

为76级播音班讲授“播音发声”和“播音基础(语言表达)”课。

全国恢复高考,参与恢复高考后的招生工作。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再次开始经过全国统考招收新生。

1978年 四十二岁    /

任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专业“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

第一次给77级播音班讲课。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教研室编写的《播音基础》(语言表达部分)教材开始使用。

《现代汉语词典》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1979年 四十三岁    /

春季学期,为77级播音班讲授“播音创作基础”课。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教研室组织召开了“播音语言表达”座谈会。

发表《谈谈播音降调问题》一文,夏青为该文写了评语。

1980年 四十四岁    /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成立,陆茜任副主任。

《播音发声讲义》教材开始内部使用。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开始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播音方向)硕士研究生。

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也是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张香山局长在会议的工作报告中,专门谈到“关于提高播音工作水平”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周殿福先生所著《艺术语言发声基础》一书出版。

1981年 四十五岁    /

发表“浅谈播音中情、声、气的关系”一文,夏青为该文写了评语。

参加中央广播事业局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播音经验交流会,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全国普通话播音经验交流会”。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播音经验交流会。受会议委托撰写《全国播音经验交流会简况》。会后出版了《话筒前的工作》一书。

发表“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夏青为该文写了评语。

组织并参与播音专业有史以来第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试办《空中之友》节目,并率先采用节目主持人形式。

1982年 四十六岁    /

播音专业有史以来第一届本科生——77级播音班毕业。

1983年 四十七岁    /

《朗读学》出版。

中央电视台正式确立了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做现场直播。

由虹云、陈铎主持的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84年 四十八岁    /

荣获广播电视部先进工作者称号。

担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主任。

担任研究生导师。

广电部正式批准,成立“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

1985年 四十九岁    /

播音学理论专著《播音创作基础》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0月,随团访问日本大学艺术部。

参加由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主办的“全国广播电台现场报道和节目主持人播音经验交流会”。

全国电视播音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电视播音经验交流的第一次会议。

1986年 五十岁    /

受“美国之音(VOA)”之邀,走出国门,做为期半年的高级顾问,指导美国之音播音员播音。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与宁夏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播音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召开。

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首次以大板块节目设置、主持人直播、听众热线参与节目的全新形式播出,从而拉开了广播改革和播音改革的大幕。

1987年 五十一岁    /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在北京广播学院成立,张颂任常务副会长。

由傅成励、虹云和陈希主持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开播;由雅坤、贾际等主持的综合文艺类节目《今晚八点半》开播。

1988年 五十二岁    /

被评为教授职称。

专著《朗读学》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和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联合召开“播音发声学研讨会”。

1989年 五十三岁    /

被聘为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主任,任期三年。

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邓颖超同志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人陈希写信,表扬这个节目。

1990年 五十四岁    /

《播音基础》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组织的“首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同时获评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著作。

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论播音艺术》一书出版。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接纳“主持人节目研完会”为团体会员, 全称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会”。

1991年 五十五岁    /

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1991年学术年会。

应邀出席上海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

1992年 五十六岁    /

被北京广播学院聘任为播音系主任,任期三年。

获得“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 五十七岁    /

当选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齐越逝世,张颂发表《崇敬与悼念——学习齐越著作感言》。

针对李东《走出魔圈——主持人与播音员语言特征辨析,兼与张颂教授商榷》一文,写了《还是先说两句》,对李东的“怪圈”理论进行了答复。

1994年 五十八岁    /

主持召开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兼职教授播音和主持人教学改革座谈会。

《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中国播音学》出版。

1995年 五十九岁    /

《中国播音学》获1995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起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建院方案。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播音学研讨会。

1996年 六十岁    /

被北京广播学院聘任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首任院长。

全国广播影视语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作主旨发言。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恢复直播。

1997年 六十一岁    /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第一届“齐越朗诵艺术节”。

1998年 六十二岁    /

参加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承办的首届(1997年度)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政府奖)评选工作,并担任评委。

主持由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和北京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新闻播音与主持研讨会。

参加“夏青播音成就研讨会”,并作《“字正腔圆”的艺术风范——简论夏青的播音艺术》的发言。

1999年 六十三岁    /

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成为北京广播学院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也是中国播音学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北京广播学院建院45周年纪念晚会上,登台朗诵文艺系教师、诗人陆建为晚会写的诗《白头发唱给黑头发的歌》。

《语言传播文论》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2000年 六十四岁    /

担任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语言研究所所长。

担任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第三届主持人大赛复赛和决赛评委。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播音员、主持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1年 六十五岁    /

接受《现代传播》约请,在新千年开始之际,既回首百年来中国传媒的不平凡历程,更着眼于未来中国传媒的壮丽蓝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北京广播学院面向全院选聘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副院长和播音系主任。

2002年 六十六岁    /

《朗读美学》和《语言传播文论》(续集)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播音员主持人管理暂行办法》和《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规定》实施细则。

2003年 六十七岁    /

《朗读美学》获2003年广电总局科研成果评奖著作类一等奖。

参与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考试教材编写和辅导讲座编录工作。

申报教育部重大课题“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改革——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先进文化的导向与品位”正式批准立项。

在播音专业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2004年 六十八岁    /

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委员会会长;

出席“第三届中国传播论坛——世界华语播音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情声和谐启蒙录——张颂自选集》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并颁布《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2005年 六十九岁    /

任《播音创作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决定合并重组原下属的播音学研究委员会和主持人节目研究会。正式成立“播音主持委员会”。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风范长存——左荧纪念文集》。

2006年 七十岁    /

《语言传播文论》(三集) 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出席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资格考试委员会编辑的《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正式公布出版。

2007年 七十一岁    /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发出开展向张颂等名师、优秀教师学习的通知。

在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组织举办的第三届“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评选中获“十佳”理论人才奖。

2008年 七十二岁    /

北京市教育工会主席张青山慰问张颂。

国家广电总局人教司在北京举行2008年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座谈会。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在杭州举办“与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中国播音主持辉煌30年论坛。

2009年 七十三岁    /

《播音主持艺术论》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应邀参加湖南卫视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畅谈普通话的历史。

入选2009“首都十大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

受聘担任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2010年 七十四岁    /

全国播音主持学术暨出版研讨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作主题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相信未来”讲座张颂教授专场成功举办。

被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在湖南长沙学院举办学术讲座——有声语言表达规律。

2011年 七十五岁    /

为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作学术报告。

2012年 七十六岁    /

为华东师范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题词:强化有声语言功力,深化民族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

出席在上海诵苑艺术语言培训中心举行的“推广和提高青少年诵读能力专家座谈会”。

接受新媒体主持人肖泽颖采访。

11月10日上午10点47分,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后 记    /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