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协同视角下京津冀资源环境管理与科技创新

协同视角下京津冀资源环境管理与科技创新

作者:李梅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ISBN:9787504680501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政府对资源环境管理的关注成为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成为宏观经济与部门经济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书围绕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管理这一重要领域,从情报学的独特视角,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方法等信息分析方法,在收集、加工、分析京津冀资源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针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国内外情报跟踪与分析,为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情报支撑,为政府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李梅,理学硕士,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近年出版的著作有《北京生态旅游区低碳发展与实践》《美丽北京之魅力乡村》《产业技术联盟与政策导向》,参写、参编多部;在《科技管理研究》农业考古》《世界农业》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近30项。目前主要从事区域战略情报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绪论 \n
一、问题的提出 \n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n
(二)生态环境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n
(三)跨区域协同管理和科技协同创新是破解环境问题的关键 \n
二、研究进展 \n
(一)国内外科研机构主要研究方向对比分析 \n
(二)我国资源环境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n
三、资源与环境含义 \n
(一)资源内涵与特征 \n
(二)环境内涵与特征 \n
\n
区域现状篇 \n
\n
第二章?京津冀区域基本概况 \n
一、京津冀一体化历史 \n
二、自然环境概况 \n
(一)地形地貌 \n
(二)水系 \n
(三)气候 \n
(四)植被 \n
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n
(一)基础设施 \n
(二)人口 \n
(三)经济与产业 \n
(四)科技资源 \n
\n
第三章?京津冀区域资源与环境现状 \n
一、京津冀区域资源与环境发展基础 \n
(一)以生态涵养为基本功能的山区 \n
(二)以生产生活为基本功能的平原地区 \n
(三)以生产生活的拓展和承载为基本功能的海域 \n
二、京津冀区域资源与环境现状分析 \n
(一)京津冀区域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n
(二)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现状 \n
三、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问题 \n
(一)资源严重枯竭 \n
(二)环境污染严重 \n
(三)生态格局与功能严重失衡 \n
四、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n
(一)可持续理念缺失,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n
(二)在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决策和宏观管理失控 \n
(三)科技支撑和协同创新能力不足 \n
\n
协同管理篇 \n
\n
第四章?京津冀区域资源与环境管理现状 \n
一、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n
(一)资源与环境管理思想进入一个新阶段 \n
(二)现有的环境管理体制不适应区域协同发展 \n
(三)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协同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n
二、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管理动态跟踪分析 \n
(一)大气污染防治 \n
(二)水污染防治 \n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n
(四)节能环保产业 \n
三、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资源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n
(一)京津冀区域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n
(二)缺乏跨区域的统一环保管理机构 \n
(三)尚未建立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体系 \n
(四)缺乏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n
(五)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影响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 \n
\n
第五章国内外资源环境管理体制与协同治理经验借鉴 \n
一、资源与环境协同治理 \n
(一)协同治理的基本内涵 \n
(二)跨区域协同治理研究进展 \n
二、世界各国资源环境管理体制 \n
(一)中国资源环境管理体制 \n
(二)美国资源环境管理体制 \n
(三)加拿大资源环境管理体制 \n
(四)法国资源环境管理体制 \n
(五)日本资源环境管理体制 \n
三、国内外跨域资源环境协同治理实践 \n
(一)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实践 \n
(二)长三角地区跨域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 \n
(三)松花江流域资源环境管理实践 \n
四、国内外资源环境协同治理经验对京津冀的启示 \n
(一)完善环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n
(二)构建跨区域环境协调管理与机制 \n
(三)构建多元主体的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体系 \n
(四)健全多维长效跨域生态补偿机制 \n
\n
协同创新篇 \n
\n
第六章京津冀环保科技协同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 \n
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概论 \n
(一)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及定义 \n
(二)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内涵及特点 \n
(三)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模式与路径 \n
(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构成 \n
二、京津冀环保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和优势 \n
(一)文化同源是历史前提 \n
(二)地域一体是自然物质基础 \n
(三)优势互补是前提条件 \n
(四)科技合作是现实基础 \n
三、京津冀环保科技协同创新现状与问题 \n
(一)区域环保科技协同创新现状 \n
(二)区域环保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n
四、促进京津冀环保科技协同创新的建议 \n
(一)制定京津冀环境保护科技协同发展规划 \n
(二)搭建京津冀环保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n
(三)推动京津冀环保科技服务业集群发展 \n
(四)建立跨区域环保科技协同创新机制 \n
\n
第七章?基于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的京津冀环保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n
一、科技资源与协同创新 \n
(一)科技资源的内涵 \n
(二)科技资源与区域协同创新的关系 \n
(三)区域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对协同创新的作用 \n
二、京津冀环保科技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现状 \n
(一)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概况 \n
(二)基于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的环保基础数据分类 \n
(三)环保科技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现状与特征 \n
(四)环保领域重点实验室空间分布现状与特征 \n
(五)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及产业技术联盟分布现状 \n
三、京津冀环保科技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特征与问题 \n
(一)创新主体区域分布不平衡,集中与分散并存 \n
(二)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但集聚区内部素质有待提高 \n
(三)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特征,并沿着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n
(四)创新主体空间布局影响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 \n
四、有关优化创新主体空间布局,促进京津冀环保协同创新的建议 \n
(一)基于“点—轴系统”理论优化创新主体空间布局,实现区域环保科技协调发展 \n
(二)基于产业链优化机构布局,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的高效对接 \n
(三)构建跨区域环保协同创新网络,加快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 \n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