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西部典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西部典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作者:赵艳华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ISBN:9787111600305

定价:¥10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专题项目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调查和评估对象,终汇编而成。以重点生态功能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解译数据和2000-2010年的生态参数为主要数据基础,并在分析生态功能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上,评估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2000-2010年间动态变化,识别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评估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提出生态功能区生态监管的对策建议,为保护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期望本书能为保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以及保护、恢复和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简介
暂缺《西部典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n
序言 \n
前言 \n
第一篇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n
第1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n
11地理位置 \n
12自然环境概况 \n
121地形地貌 \n
122气候条件 \n
123土壤类型 \n
124植被状况 \n
125资源状况 \n
13重点生态功能区社会经济变化分析 \n
131社会经济现状 \n
132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n
14城镇化建设 \n
第2章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n
21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n
211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n
212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n
22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n
221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n
222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n
23生态系统质量分析 \n
231植被覆盖度 \n
232净初级生产力 \n
第3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n
31水土保持功能 \n
311土壤保持参数因子 \n
312土壤侵蚀分布 \n
313土壤侵蚀模数分级与土壤侵蚀级别变化转移矩阵 \n
314土壤保持量 \n
32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n
321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n
322水源涵养能力动态变化分析 \n
33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n
331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n
332生境质量分析 \n
第4章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n
4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n
41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2指标标准化处理 \n
43指标权重确定 \n
44综合评估方法 \n
45综合评估标准 \n
46综合评估结果 \n
第5章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n
5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n
52成因分析 \n
521自然因素 \n
522人为胁迫因素 \n
第6章结论与建议 \n
61主要结论 \n
62建议 \n
第二篇桂黔滇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n
第1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n
11地理位置 \n
12自然环境概况 \n
121地形地貌 \n
122气候条件 \n
123河流水系 \n
124植被状况 \n
125资源状况 \n
1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n
131社会经济现状 \n
132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n
14城镇化建设 \n
第2章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n
21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n
211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n
212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n
22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n
221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n
222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n
23生态系统质量分析 \n
231植被覆盖度 \n
232净初级生产力 \n
第3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n
31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n
311土壤保持参数因子 \n
312土壤侵蚀模数 \n
313土壤侵蚀模数分级与土壤侵蚀级别变化转移矩阵 \n
314土壤保持量 \n
32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n
321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n
322生境质量分析 \n
第4章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n
4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n
41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2指标标准化处理 \n
43指标权重确定 \n
44综合评估方法 \n
45综合评估标准 \n
46综合评估结果 \n
第5章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n
51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n
52成因分析 \n
521自然条件先天的特殊性 \n
522人为胁迫因素 \n
第6章结论与建议 \n
61主要结论 \n
62建议 \n
第三篇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n
第1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n
11地理位置 \n
12自然环境概况 \n
121地形地貌 \n
122气候条件 \n
123河流水系 \n
124资源状况 \n
1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n
131社会经济现状 \n
132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n
14城镇化建设 \n
第2章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n
21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n
211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n
212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n
22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n
221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n
222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n
23生态系统质量调查与评价 \n
231植被覆盖度 \n
232净初级生产力 \n
第3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n
31防风固沙功能评估 \n
311防风固沙功能分析 \n
312防风固沙功能动态变化分析 \n
32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n
321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n
322生境质量分析 \n
第4章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n
4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n
41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2指标标准化处理 \n
43指标权重确定 \n
44综合评估方法 \n
45综合评估标准 \n
46综合评估结果 \n
第5章生态环境问题及驱动力分析 \n
51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n
511草地质量总体偏低,面积减少 \n
512生态空间有缩小趋势,人类占用未得到有效控制 \n
513防风固沙功能减弱,土地沙化仍较严重 \n
52成因分析 \n
521气候因素 \n
522人为胁迫因素 \n
第6章结论与建议 \n
61主要结论 \n
62建议 \n
第四篇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n
第1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n
11地理位置 \n
12自然环境概况 \n
121地形地貌 \n
122气候条件 \n
123土壤类型 \n
124植被状况 \n
125资源状况 \n
1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n
131社会经济现状 \n
132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n
14城镇化建设 \n
第2章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n
21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n
211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n
212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n
22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n
221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n
222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n
23生态系统质量分析 \n
231植被覆盖度 \n
232净初级生产力 \n
第3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n
31防风固沙功能评估 \n
311防风固沙功能分析 \n
312防风固沙功能动态变化分析 \n
32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n
321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n
322生境质量分析 \n
第4章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n
4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n
41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2指标标准化处理 \n
43指标权重确定 \n
44综合评估方法 \n
45综合评估标准 \n
46综合评估结果 \n
第5章生态环境问题及驱动力分析 \n
51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n
511森林质量有所下降 \n
512草原生态恢复不显著 \n
52驱动力及成因分析 \n
521自然条件差 \n
522人为胁迫因素 \n
第6章结论与建议 \n
61主要结论 \n
62建议 \n
第五篇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变化调查与评估报告 \n
第1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n
11地理位置 \n
12自然环境概况 \n
121地形地貌 \n
122气候条件 \n
123土壤类型 \n
124河流水系 \n
125植被状况 \n
126资源状况 \n
127环境状况 \n
1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n
13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n
132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n
14城镇化建设 \n
第2章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n
21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n
211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n
212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n
22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n
221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n
222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n
23生态系统质量调查与评价 \n
231植被覆盖度 \n
232净初级生产力 \n
第3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n
31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n
311土壤保持参数因子 \n
312土壤侵蚀模数 \n
313土壤侵蚀模数分级与土壤侵蚀级别变化转移矩阵 \n
314土壤保持量 \n
32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n
321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n
322水源涵养能力动态变化分析 \n
33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n
331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n
332生境质量分析 \n
第4章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n
4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n
41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2指标标准化处理 \n
43指标权重确定 \n
44综合评估方法 \n
45综合评估标准 \n
46综合评估结果 \n
第5章生态环境问题及驱动力分析 \n
51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n
511森林面积仍然面临缩小的危险 \n
512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n
513水电开发破坏动植物生活环境 \n
52驱动力及成因分析 \n
521自然因素 \n
522人为胁迫因素 \n
第6章结论与建议 \n
61主要结论 \n
62建议 \n
第六篇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n
第1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n
11地理位置 \n
12自然环境概况 \n
121地形地貌 \n
122气候条件 \n
123河流水系 \n
124植被状况 \n
125资源状况 \n
1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n
131社会经济现状 \n
132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n
14城镇化建设 \n
第2章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n
21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n
211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n
212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n
22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n
221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n
222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n
23生态系统质量分析 \n
231植被覆盖度 \n
232净初级生产力 \n
第3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n
31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n
311土壤保持参数因子 \n
312土壤侵蚀模数 \n
313土壤侵蚀模数分级与土壤侵蚀级别变化转移矩阵 \n
314土壤保持量 \n
32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n
321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n
322水源涵养能力动态变化分析 \n
33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n
331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n
332生境质量分析 \n
第4章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n
4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n
412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n
42指标标准化处理 \n
43指标权重确定 \n
44综合评估方法 \n
45综合评估标准 \n
46综合评估结果 \n
第5章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n
51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n
511森林质量提升不明显 \n
512水电开发破坏动植物生活环境 \n
52成因分析 \n
521自然因素 \n
522胁迫因素 \n
第6章结论与建议 \n
61主要结论 \n
62建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