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美学全史

中国美学全史

作者:祁志祥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ISBN:9787208152151

定价:¥68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美学的通史类著作。它更新了美学观念,增加了历史跨度,堪称观点新、范围广、跨度大、具有中国气派的全景式中国美学史。
作者简介
  祁志祥,1958年出生于江苏大丰。文学博士,先后在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执教,任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政法学院国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上海市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高级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主治文艺美学,旁及哲学、佛学、中国思想史等。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并独立完成教育部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各1项。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作品曾获全国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年会优秀论文奖等。
目录

序杨春时1
前言:中国美学史撰写的历史盘点与得失研判1
一、 如何理解“美学”概念,确定研究范围和重点2
二、 如何把握“美”及“中国古代美学精神”7
三、 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分期13
四、 美学史书写中值得处理好的几个技术问题18
 
绪论:中国美学史的历史演变与时代特征1
一、 先秦两汉:中国古代美学的奠基期1
二、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美学的突破期5
三、 隋唐宋元: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期6
四、 明清:中国古代美学的综合期10
五、 近代至当代: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转型期17
 
编论美学、美与中国古代美学精神
章“美学”的学科定义及中国美学史的考察范围23
一、 鲍姆嘉通:美学是感觉学、情感学24
二、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27
三、 各国辞典初对“美学”的定义:研究现实和艺术中的美的哲学
分支30
四、 现代“美学”定义的转向:研究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的“审美学”31
五、 美学是研究美及其审美经验的哲学学科33
 
第二章论“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38
一、 “美”的基本义项:美是“愉快的对象”或“客观化的愉快”40
二、 美的完整语义:美是有价值的五官快感对象和心灵愉悦对象48
三、 “美”的客观标准:乐感的普遍有效性63
四、 “美”为一切有感觉功能的动物体而存在67
 
第三章中国古代美论的五大互补形态78
一、 以“味”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哲学认知80
二、 以“心”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价值界定之一88
三、 以“道”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价值界定之二99
四、 以“文”为美:中国古代关于形式美的理论认知114
五、 同构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的心理本质的界说127
 
第四章儒家美论: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特殊美论之一140
一、 “比德”为美:儒家论自然美140
二、 “风骨”为美:儒家论人格美153
三、 “中和”为美:儒家论社会美157
四、 “节情”为美:儒家论情感美166
五、 “沉郁”为美:儒家论艺术内涵美180
六、 “中的”为“工”:儒家论文艺形式美183
 
第五章道家美论: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特殊美论之二193
一、 以“无”为美:道家论至美在无限193
二、 以“妙”为美:道家论美在有中通无209
三、 以“淡”为美:道家论大浓化淡之美220
四、 以“柔”为美:道家论以退为进的人生美229
五、 “自然”为美:道家论美的无意识性232
六、 “生气”为美:道家论美在生命246
七、 “适性”为美:道家论美的自主性和自由性256
 
第六章佛教美论: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特殊美论之三264
一、 色即是空:佛教对现实美的基本否定264
二、 “涅槃极乐”:佛教对本体美的独特肯定271
三、 “甘露”“醍醐”:佛教对味觉美的变相肯定291
四、 “光明”为美:佛教对视觉美的变相肯定之一295
五、 以“圆”为美:佛教对视觉美的变相肯定之二304
六、 以“十”为美:佛教对视觉美的变相肯定之三310
七、 以“相”为美:佛教对视觉美的变相肯定之四316
八、 “法音”为美:佛教对听觉美的变相肯定320
九、 以“香”为美:佛教对嗅觉美的变相肯定324
十、 “莲花”为美:佛教对世俗美的变相肯定326
十一、 “七宝”为美:佛教对功利美的变相肯定329
 
第七章中国文学与美的关系的历史考察334
一、 中国古代:美并非文学的特征334
二、 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关于文学的美学思想338
三、 近代以来:文学与美结下不解之缘341
 
第八章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主体表现精神345
一、 创作过程论中的主体精神346
二、 文学作品论中的主体精神348
三、 作品鉴赏论中的主体精神350
 
第九章“意象”说: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特征论353
一、 “意象”说的历史演变脉络353
二、 “意境”范畴的审美意涵358
三、 “意境”与“形象”“典型”的异同359
 
第十章中国古代的美感特征论362
一、 美感的愉乐性362
二、 美感的直觉性366
三、 美感的主观性368
四、 美感的客观性370
五、 美感的真实性372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的审美方法论376
一、 “咀嚼回味”的“体味”方法376
二、 “以物观物”的“静观”方法379
三、 “以我观物”的“情观”方法383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