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实践身体与认知可塑性:实践唯物主义认知观

实践身体与认知可塑性:实践唯物主义认知观

作者:黄家裕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ISBN:9787520307239

定价:¥1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黄家裕著的《实践身体与认知可塑性——实践唯物主义认知观》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场,将有效地把辩证唯物主义贯彻于认知领域,克服身心二元论,克服现象学的“先验身体”和“先验意识”等缺陷,探讨心理认知的特点和身体认知的特点;在微观的层次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时代化、科学化;阐明身心统一于实践活动,并且阐明身体认知和心理认知也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
作者简介
  黄家裕,现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获留学面上项目访学于麻省大学,哲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灵哲学,认知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和《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发表论文十来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当代认知科学研究》等多项课题,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子课题一项;获得省级三等奖一篇论文。获得董氏基金资助出版《认知视阈下大众心理学》专著一部,被浙江师范大学评为A类专著,在获得好评。
目录

第一章 认知视角下的反映论

第一节 灵魂反映论

一 灵魂反映认识论的萌芽

二 原子反映论

三 印蜡反映认识论

第二 节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 机械反映论

二 反映认知的机制

三 符号及其反映性质

四 认知的计算性及其反映特点

五 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特点

六 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马克思的反映论的历史及逻辑

一 马克思反映论中的“批判”范畴

二 “劳动”范畴在马克思反映论中的作用

三 “实践”是反映论的最基本范畴

四 列宁对马克思反映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 反映的实践性

二 反映的文化历史性

三 辩证的反映观

四 反映的工具性

五 文化历史心理学派的反映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认知科学:挑战VS机遇

第一节 认知主义

一 认知主义的产生

二 表征及其涵义

三 计算及其过程

第二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

第三节 认知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

一 思维对象与思维的关系

二 马克思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本体论矛盾

三 马克思主义与认知主义的认识论矛盾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认知科学的互惠

一 涉身认知可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二 认知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开拓新阵地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

一 文化历史学派在苏联的发展

二 入学学派:列宁格勒心理学派及其思想

三 定势学派:格鲁吉亚心理学派及其思想

四 鲁宾斯坦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观

第三章 认知科学的炼金术

第一节 认知主义的哲学困境

一 功能主义的整体性与内省性问题

二 可感受性与因果角色的鸿沟

三 功能主义的遗漏

第二节 形式化系统蕴含的谬误假设

一 生物学假设的谬误

二 心理学假设的错误

三 认识论假设的错误

四 本体论假设的错误

第三节 形式化认知系统的斑瑕

一 形式系统与哥德尔定理

二 图灵机与勒文海姆-斯科伦(Lowenheim-Skolem)定理

三 符号不是认知系统的物理本性

四 认知形式与认知内容的分裂

第四章 心智及认知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心智哲学思想

一 劳动实践是塑造心智的根本力量

二 心智的规律性

三 心智的历史性

第二节 列宁的心智认知思想

一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 感觉的唯心主义及二元论的批判

第三节 生理心理的可塑性

一 马列生理心理的哲学思想

二 反射是心理的生理条件

第四节 反映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革命

二 反射论与反映论的融合

第五节 心智认知的实践性与辩证关系

一 心智认知是动态的活动过程

二 实践塑造高级心理机能

三 心理机能及其辩证关系

第六节 儿童心智认知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一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

二 实践真理观与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 心智可塑的过程

第五章 实践身体及其可塑性

第一节 实践认知观的历史渊源

一 古代实践观念

二 近代实践认知的观念

三 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认知观

第二节 身体-主体的实践性

一 无主体性的身体

二 身体-主体的自在与自为的辩证关系

三 身体图式的实践性

第三节 实践身体观

一 实践身体的文化历史性

二 实践身体图式的对象性

第四节 实践身体主体性及图式的历史与逻辑

一 肉体身体、现象身体与实践身体

二 从肉体身体到实践身体

三 身体主体的实践性

四 身体主体的实践性的神经依据

第五节 认知神经及其图式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一 从巴甫洛夫反射论到赫布神经学习理论

二 经验对大脑结构与功能塑造的机制

三 经验与观念产生的神经机制

四 赫布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发展

第六章 实践世界及其可塑性

第一节 身体空间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一 倒视实验与空间体验

二 无主体空间

三 现象身体的空间

四 身体空间的实践性

五 空间意义根源于实践

第二节 认知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图式

一 实践世界的图式

二 实践世界与认知

第三节 实践世界图式的科学范例:丰富环境

一 环境与神经可塑性的关系

二 科学环境模型

三 科学环境与大脑及神经的塑造

四 社会环境与大脑·心智的可塑性

第四节 社会环境的图式

一 实践环境的结构和动力

二 丰富环境与贫瘠环境的辩证性

三 实践环境的可塑性与阶梯性

第七章 实践身体的认知图式

第一节 现象学视域中的身体认知

一 现象身体认知图式的不同进路

二 认知系统中的符号·身体·环境的作用

第二节 身体认知图式及其反思

一 行为主义身体认知图式

二 现象身体的认知图式

三 前苏联心理学认知图式

四 从马克思主义反思身体认知图式

第三节 实践身体的认知图式的神经考究

一 视觉的本能与技能

二 镜像神经元的特点

三 动作的反映与理解

四 身体的反映性质

第四节 身体的意识图式

一 意识的涉身性

二 意识产生的社会机制

第五节 知觉实践性与可塑性

一 从马克思主义反思知觉

二 实践与知觉可塑性

三 知觉的文化历史性

第六节 实践身体与表征

一 身体与表征

二 实践与身体表征能力

第七节 实践身体的认知功能

一 身体现象性与身体实践性

二 实践身体与信息加工

三 实践性与身体功能分化

结语 实践唯物主义认知观简略构架

一 实践唯物主义与认知

二 身心及其关系根源于实践活动

三 心智及其认知的文化历史性和辩证性

四 身体的实践性及身体认知可塑性

参考文献

致谢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