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作者:李田香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01
ISBN:9787520313766
定价:¥6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所有者财务理论和股东特质理论为基础,结合并购理论,采用财务研究法,利用SPSS及EXCEL等软件等条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对两类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民营公司的并购绩效略好于国有公司的结论。
作者简介
李田香,女,1979年生,苗族,籍贯广西资源,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
目录
目 录
前言... 1
章 绪论... 4
节 研究背景... 4
一、国外企业并购的发展.... 4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 6
三、并购绩效的困惑.... 10
四、中国上市公司所有者的特殊性.... 11
第二节 本书框架... 12
一、研究思路.... 12
二、全书框架介绍.... 13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方法... 14
一、研究的对象.... 14
二、研究的方法.... 15
第四节 核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与技术路径图... 16
一、核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16
二、技术路径图.... 1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0
第二章 控股股东特质相关理论... 21
节 所有者财务理论... 21
第二节 控股股东特质理论... 22
一、股东特质、股权性质与股东性质.... 24
二、股东特质与财务行为.... 25
三、财务行为与并购行为.... 25
第三节 终极控制人理论与“内部人控制”理论... 26
一、终极控制人理论.... 26
二、“内部人控制”理论.... 27
第四节 控股股东特质理论的扩展... 28
一、控股股东决策的自主性程度.... 28
二、风险偏好程度.... 29
三、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程度.... 29
四、控股股东行为效率.... 2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30
第三章 并购相关理论及综述... 32
节 并购与重组... 32
一、并购的基本内涵.... 32
二、重组的基本内涵.... 33
三、企业重组与企业并购的关系.... 33
第二节 并购动机理论... 35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机理论研究综述.... 35
二、我国企业并购动机理论综述.... 43
第三节 并购模式理论... 45
一、资产收购.... 45
二、资产置换.... 45
三、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 45
四、资产剥离.... 46
五、债务重组.... 46
六、股份回购.... 46
七、股权转让.... 46
第四节 并购风险理论... 46
一、并购前风险.... 47
二、并购中风险.... 49
三、并购后风险.... 50
第五节 并购绩效研究综述... 51
一、并购绩效概念解析.... 51
二、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综述.... 51
三、国外学者对并购绩效结果的研究综述.... 55
四、 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综述.... 59
第六节 股东特质理论与并购研究综述... 62
一、股东性质理论研究综述.... 62
二、股东特质理论与并购研究综述.... 63
第七节 本章小结... 64
第四章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分析... 65
节 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分析... 65
一、与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有关的并购动机.... 66
二、与管理者利益有关的并购动机.... 68
三、与政府有关的并购动机分析.... 69
第二节 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要并购模式与并购风险偏好比较... 70
一、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要并购模式比较.... 70
二、 国有控股股东和民营控股股东并购风险偏好比较.... 71
第三节 本章小结... 71
第五章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73
节 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73
一、数据来源.... 73
二、数据筛选.... 73
三、 实证分析方法.... 75
第二节 基于财务研究法的并购绩效研究... 76
一、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76
二、并购绩效实证研究过程.... 77
第三节 基于Tobin’s Q值法的并购绩效研究... 88
一、Tobin’s Q值研究方法.... 88
二、Tobin’s Q值计算及结论分析.... 9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92
第六章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并购绩效差异原因分析... 93
节 控股股东决策的“自主性程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93
第二节“内部人控制”程度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 95
第三节 并购动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96
第四节 并购模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96
一、股权转让、资产收购对并购绩效影响的对比分析.... 96
二、国有、民营公司并购模式的选择偏好分析.... 98
第五节 控股股东风险偏好程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99
一、并购上市公司与A股整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比分析.... 99
二、不同性质并购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对比分析.... 100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02
第七章 控股股东特质指数研究设计... 103
节 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指数设计... 103
一、指标的选取.... 103
二、样本的选取.... 104
三、指数的构建.... 104
四、指数合理性检验.... 105
五、结果分析.... 108
第二节 整合风险指数设计... 108
一、指标的选取.... 108
二、样本的选取.... 109
三、指数的构建.... 109
四、指数合理性检验.... 110
五、结果分析.... 112
第三节 效率指数设计... 113
一、指标的选取.... 113
二、样本的选取.... 114
三、指数的构建.... 114
四、指数合理性检验.... 115
五、结果分析.... 11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17
第八章 提高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对策建议... 118
节 降低“内部人控制”程度,提升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 118
一、完善股东大会表决机制.... 118
二、规范董事会运行机制.... 118
三、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119
第二节 降低并购后整合风险... 120
一、降低公司并购前的风险水平,强化风险管理.... 120
二、降低公司并购过程中的风险.... 120
三、降低公司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121
第三节 提升并购后效率指数... 126
一、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作为提升效率指数的根本途径.... 127
二、适应“新常态经济”,优化升级经济结构.... 127
第四节 降低公司管理层的代理成本... 130
一、提升总资产周转率,减少代理成本.... 130
二、降低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 130
三、降低销售管理费用率水平,减少代理成本.... 133
第五节 控制控股股东决策自主性程度... 134
一、建立“适度集中型”股权结构.... 134
二、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135
第六节 提高控股股东决策的市场化程度... 135
一、借鉴 “淡马锡”管理模式,建立我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体系.... 136
二、将国有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转变为企业法人.... 137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39
第七节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39
第八节 本章小结... 140
第九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141
节 结论... 141
第二节 研究展望... 143
参考文献... 145
前言... 1
章 绪论... 4
节 研究背景... 4
一、国外企业并购的发展.... 4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 6
三、并购绩效的困惑.... 10
四、中国上市公司所有者的特殊性.... 11
第二节 本书框架... 12
一、研究思路.... 12
二、全书框架介绍.... 13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方法... 14
一、研究的对象.... 14
二、研究的方法.... 15
第四节 核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与技术路径图... 16
一、核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16
二、技术路径图.... 1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0
第二章 控股股东特质相关理论... 21
节 所有者财务理论... 21
第二节 控股股东特质理论... 22
一、股东特质、股权性质与股东性质.... 24
二、股东特质与财务行为.... 25
三、财务行为与并购行为.... 25
第三节 终极控制人理论与“内部人控制”理论... 26
一、终极控制人理论.... 26
二、“内部人控制”理论.... 27
第四节 控股股东特质理论的扩展... 28
一、控股股东决策的自主性程度.... 28
二、风险偏好程度.... 29
三、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程度.... 29
四、控股股东行为效率.... 2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30
第三章 并购相关理论及综述... 32
节 并购与重组... 32
一、并购的基本内涵.... 32
二、重组的基本内涵.... 33
三、企业重组与企业并购的关系.... 33
第二节 并购动机理论... 35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机理论研究综述.... 35
二、我国企业并购动机理论综述.... 43
第三节 并购模式理论... 45
一、资产收购.... 45
二、资产置换.... 45
三、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 45
四、资产剥离.... 46
五、债务重组.... 46
六、股份回购.... 46
七、股权转让.... 46
第四节 并购风险理论... 46
一、并购前风险.... 47
二、并购中风险.... 49
三、并购后风险.... 50
第五节 并购绩效研究综述... 51
一、并购绩效概念解析.... 51
二、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综述.... 51
三、国外学者对并购绩效结果的研究综述.... 55
四、 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综述.... 59
第六节 股东特质理论与并购研究综述... 62
一、股东性质理论研究综述.... 62
二、股东特质理论与并购研究综述.... 63
第七节 本章小结... 64
第四章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分析... 65
节 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分析... 65
一、与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有关的并购动机.... 66
二、与管理者利益有关的并购动机.... 68
三、与政府有关的并购动机分析.... 69
第二节 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要并购模式与并购风险偏好比较... 70
一、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要并购模式比较.... 70
二、 国有控股股东和民营控股股东并购风险偏好比较.... 71
第三节 本章小结... 71
第五章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73
节 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73
一、数据来源.... 73
二、数据筛选.... 73
三、 实证分析方法.... 75
第二节 基于财务研究法的并购绩效研究... 76
一、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76
二、并购绩效实证研究过程.... 77
第三节 基于Tobin’s Q值法的并购绩效研究... 88
一、Tobin’s Q值研究方法.... 88
二、Tobin’s Q值计算及结论分析.... 9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92
第六章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并购绩效差异原因分析... 93
节 控股股东决策的“自主性程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93
第二节“内部人控制”程度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 95
第三节 并购动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96
第四节 并购模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96
一、股权转让、资产收购对并购绩效影响的对比分析.... 96
二、国有、民营公司并购模式的选择偏好分析.... 98
第五节 控股股东风险偏好程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99
一、并购上市公司与A股整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比分析.... 99
二、不同性质并购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对比分析.... 100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02
第七章 控股股东特质指数研究设计... 103
节 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指数设计... 103
一、指标的选取.... 103
二、样本的选取.... 104
三、指数的构建.... 104
四、指数合理性检验.... 105
五、结果分析.... 108
第二节 整合风险指数设计... 108
一、指标的选取.... 108
二、样本的选取.... 109
三、指数的构建.... 109
四、指数合理性检验.... 110
五、结果分析.... 112
第三节 效率指数设计... 113
一、指标的选取.... 113
二、样本的选取.... 114
三、指数的构建.... 114
四、指数合理性检验.... 115
五、结果分析.... 11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17
第八章 提高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对策建议... 118
节 降低“内部人控制”程度,提升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 118
一、完善股东大会表决机制.... 118
二、规范董事会运行机制.... 118
三、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119
第二节 降低并购后整合风险... 120
一、降低公司并购前的风险水平,强化风险管理.... 120
二、降低公司并购过程中的风险.... 120
三、降低公司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121
第三节 提升并购后效率指数... 126
一、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作为提升效率指数的根本途径.... 127
二、适应“新常态经济”,优化升级经济结构.... 127
第四节 降低公司管理层的代理成本... 130
一、提升总资产周转率,减少代理成本.... 130
二、降低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 130
三、降低销售管理费用率水平,减少代理成本.... 133
第五节 控制控股股东决策自主性程度... 134
一、建立“适度集中型”股权结构.... 134
二、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135
第六节 提高控股股东决策的市场化程度... 135
一、借鉴 “淡马锡”管理模式,建立我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体系.... 136
二、将国有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转变为企业法人.... 137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39
第七节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39
第八节 本章小结... 140
第九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141
节 结论... 141
第二节 研究展望... 143
参考文献... 14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