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天然药物化学(第2版)

天然药物化学(第2版)

作者:陈金宝,刘强,邱峰 等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01

ISBN:9787547832783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成人高等教育药学专业教材”之一,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天然药物常用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的原理、特点;各类吸附剂的特点;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任务;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程序和方法。各论部分涵盖了某些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检识、提取与分类,还有生物活性等内容。
作者简介
  陈金宝,教授,曾任中国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医学影像制作、医学图像处理和资源库建设数十年,曾获卫生部、教育部各种奖励7项。策划并主编医学彩色图谱5部、卫生系列教材54种。刘强,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虚拟仿真应用研究专业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教育技术与应用学组委员。邱峰,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中药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日本国立大阪大学药学部,访问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绪论
一、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二、 天然药物化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一、 一次代谢与二次代谢
二、 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二、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的一般方法
三、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色谱分离方法
第四节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
一、 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途径与程序
二、 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三、 天然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第二章  糖和苷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糖的立体化学
一、 单糖的氧环
二、 单糖的绝对构型
三、 单糖的端基差向异构体
四、 单糖的构象
第三节  糖和苷的结构与分类
一、 糖类
二、 苷类
第四节  糖和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 一般性质
二、 溶解性
三、 苷键的裂解
第五节  糖和苷类化合物的检识
一、 化学检识
二、 色谱检识
三、 糖的检识研究实例
第六节  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
二、 精制和分离
三、 多糖的提取分离实例
第七节  生物活性
一、 提高免疫力、抗肿瘤
二、 抗凝、抗血栓
三、 抗氧化、抗衰老
第三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苯丙酸类
一、 苯丙酸类化合物的结构
二、 提取和分离
三、 检识
第三节  香豆素类
一、 概述
二、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三、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四、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检识
五、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六、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第四节  木脂素类
一、 概述
二、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
三、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四、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检识
五、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六、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 苯醌类
二、 萘醌类
三、 菲醌类
四、 蒽醌类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 性状
二、 溶解性
三、 酸性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
一、 化学检识
二、 色谱检识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
二、 精制与分离
三、 实例
第六节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一、 泻下活性
二、 抗菌活性
三、 抗肿瘤活性
四、 其他活性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 生物合成途径
二、 结构与分类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 性状
二、 溶解性
三、 酸性与碱性
四、  Wessely-Moser重排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一、 化学法检识
二、 紫外光谱法检识
三、 色谱法检识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
二、 分离与精制
三、 实例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一、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二、 抗肝脏毒作用
三、 抗炎作用
四、 雌性激素样作用
五、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六、 解痉作用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概述
一、 萜的定义与分类
二、 萜类的生源学说
第二节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一、 单萜
二、 倍半萜
三、 二萜
四、 三萜
第三节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 物理性质
二、 化学性质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
一、 显色反应
二、 色谱检识
三、 光谱检识
第五节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
二、 精制与分离
三、 实例
第六节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一、 抗肿瘤活性
二、 抗菌、消炎、抗病毒活性
三、 抗疟活性
四、 保肝活性
五、 对心血管的作用
六、 降脂和降糖活性
七、 泻下、利胆作用
第七节  挥发油
一、 概述
二、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三、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四、 挥发油的检识
五、 提取与分离
六、 挥发油的生物活性
第七章  甾体及其苷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C21甾类化合物
第三节  强心苷
一、 概述
二、 强心苷的结构和分类
三、 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四、 强心苷的检识
五、 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六、 强心苷的生物活性
第四节  甾体皂苷
一、 概述
二、 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三、 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四、 甾体皂苷的检识
五、 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
六、 甾体皂苷的生物活性
第八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一、 生物碱的定义
二、 生物碱在动植物界的分布
三、 生物碱的存在形式
四、 生物碱的命名
五、 生物碱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一、 吡咯类生物碱
二、 吡啶类生物碱
三、 莨菪烷类生物碱
四、 喹啉类生物碱
五、 异喹啉类生物碱
六、 吲哚类生物碱
七、 萜类和甾体类生物碱
八、 有机胺类生物碱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一、 性状
二、 旋光性
三、 溶解性
四、 碱性
第四节  生物碱的检识
一、 化学检识
二、 色谱检识
第五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与初步分离方法
二、 精制与纯化方法
三、 提取分离实例
第六节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一、 抗肿瘤作用
二、 阿托品作用
三、 抗疟作用
四、 降压作用
五、 抗菌作用
六、 镇咳作用
七、 抗炎、镇痛作用
第九章  鞣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一、 可水解鞣质
二、 缩合鞣质
三、 其他鞣质
第三节  鞣质的理化性质
一、 性状
二、 溶解性
三、 酸碱性及稳定性
第四节  鞣质的检识
一、 化学检识
二、 色谱检识
三、 含量测定
第五节  鞣质的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
二、 精制与分离
第六节  鞣质的生物活性
一、 抗菌抗病毒和杀虫作用
二、 抗氧化作用
三、 降糖降血脂作用
四、 其他作用
五、 毒副作用及用药安全性
六、 成药性及其他应用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