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何谓唯物主义:重新理解马克思
作者:刘志洪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01
ISBN:9787516192757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何谓唯物主义:重新理解马克思/“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讲述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含义包括基本含义和重要意蕴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活动及其矛盾运动是思想观念以及上层建筑的现实基础,此为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从方法维度看,新唯物主义是分析人类社会历史科学的方法;从认识维度看,新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和说明现实;从价值维度看,新唯物主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和理想;从实践维度看,新唯物主义以现实的活动改变现存世界。同唯物主义的其它含义相比,新唯物主义的含义是独特的。在新唯物主义之外,思想成熟之后的马克思论述了另五种唯物主义形态:资产阶级拜物教的唯物主义、庸人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重视物质利益与物质因素的唯物主义,以及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含义之所以根本不同于唯物主义的正统含义,关键原因在于马克思把唯物史观认作自己的总的思想,认作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从而,新唯物主义是和正统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唯物主义相异质的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简介
刘志洪,哲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人的哲学、社会历史哲学。
目录
自序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观念
三 研究的原则
第一章 唯物主义在思想史上的多种含义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正统含义
第二节 唯物主义的其他含义
第二章 费尔巴哈感性唯物主义的特殊含义
第一节 《纲要》和《原理》中的感性唯物主义含义
第二节 对唯物主义含义理解和规定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费尔巴哈哲学的感性唯物主义本质
第三章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含义理解的演进
第一节 物质主义的理解和规定时期
第二节 感性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规定时期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规定时期
第四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独特含义
第一节 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新唯物主义的重要意蕴
一 方法:分析历史的唯一科学的方法
二 认识:科学地研究和说明现实
三 价值:追求崇高的价值和理想
四 实践:以现实的活动改变现存世界
第三节 对其他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
一 资产阶级拜物教的唯物主义
二 庸人的唯物主义
三 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四 注重物质利益和物质因素的唯物主义
五 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
第四节 新唯物主义的总体特征
一 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二 新唯物主义的总体特征及其同正统唯物主义的异质
三 新唯物主义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和感性唯物主义的异质
第五章 对前人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对恩格斯晚年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一 重新理解恩格斯的晚年观点
二 重新评价恩格斯的晚年观点
第二节 对列宁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一 普列汉诺夫的观点
二 重新理解和评价列宁观点
第三节 对传统教科书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一 传统教科书观点的不足
二 造成不足的哲学观根源
第四节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结语
一 研究的结论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观念
三 研究的原则
第一章 唯物主义在思想史上的多种含义
第一节 唯物主义的正统含义
第二节 唯物主义的其他含义
第二章 费尔巴哈感性唯物主义的特殊含义
第一节 《纲要》和《原理》中的感性唯物主义含义
第二节 对唯物主义含义理解和规定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费尔巴哈哲学的感性唯物主义本质
第三章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含义理解的演进
第一节 物质主义的理解和规定时期
第二节 感性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规定时期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规定时期
第四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独特含义
第一节 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新唯物主义的重要意蕴
一 方法:分析历史的唯一科学的方法
二 认识:科学地研究和说明现实
三 价值:追求崇高的价值和理想
四 实践:以现实的活动改变现存世界
第三节 对其他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
一 资产阶级拜物教的唯物主义
二 庸人的唯物主义
三 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四 注重物质利益和物质因素的唯物主义
五 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
第四节 新唯物主义的总体特征
一 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二 新唯物主义的总体特征及其同正统唯物主义的异质
三 新唯物主义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和感性唯物主义的异质
第五章 对前人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对恩格斯晚年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一 重新理解恩格斯的晚年观点
二 重新评价恩格斯的晚年观点
第二节 对列宁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一 普列汉诺夫的观点
二 重新理解和评价列宁观点
第三节 对传统教科书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一 传统教科书观点的不足
二 造成不足的哲学观根源
第四节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结语
一 研究的结论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