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9)
作者:李怡,毛迅 编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ISBN:9787553111919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创刊于1984年,是致力于现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语文学和文化)研究的纯学术期刊,代表着海外中国研究领域的新研究水平。该刊始终坚持纯学术方向,不刊登文学翻译作品。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创新性和深度。以文学及文化文本,如文学、电影、建筑、网络等的文化表现为中心,欢迎对文艺理论的运用,但不以理论研究为导向。《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9)》是《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29期,分为新视界、穆旦研究专题、文学档案、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等7个栏目。
作者简介
暂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9)》作者简介
目录
新视界
左翼电影批评的焦虑
——从20世纪30年代的“软”、“硬”之争谈起
胡适《缀白裘·序》与现代戏曲观
在“新变”与“旧序”之间
——论白话新诗中的“欧化”和“传统”句法
萧乾的书评编辑策略与文化视野
——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
符号修辞对地方文化认同再构的文本策略
穆旦研究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穆旦手稿两种辑录
穆旦诗歌在港台地区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穆旦译文三篇辑存
“分裂”的痛苦与升华
——20世纪40年代读者批评视域中穆旦新诗的“颓废”哲思
穆旦的PTSD与诗歌疗救
——从《阻滞的路》到《森林之魅》
文学档案
新见吴宓20世纪40年代史料三则
从新发现的两则史料看“吴宓赠书”
朱湘史料考辨
陈梦家著述编年
民国文学研究
国民党的“文化剿匪”与“审查委员会”的设立
百年新诗的“第一首杰作”《小河》解
文夕大火:战时文人的创伤记忆与灾难书写
寄宿学校体验与“游离”诗人徐讦
论“京派”的消融
鲁镇与鲁迅的乡土文学结构
共和国文学研究
意识形态宣传视角下的《百花齐放》
农民何以“底层化”?
——由胡学文《命案高悬》引发的思考
“犁”与“梨”的重奏:论多多诗歌深度意象的参差变形
思想史视域下的《鸠摩罗什》与大乘佛学
港澳台文学研究
论覃子豪海洋诗主题的“回归”叙事
台湾新乡土小说中的日据历史书写
——以吴明益、甘耀明、王聪威为考察对象
学人·著述
对当代文学学科困境的正面回应
——评王卫平等《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体系的重建与文学价值论》
田野调查、“新批评”与新诗史写作
——评柯雷《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
编后语
左翼电影批评的焦虑
——从20世纪30年代的“软”、“硬”之争谈起
胡适《缀白裘·序》与现代戏曲观
在“新变”与“旧序”之间
——论白话新诗中的“欧化”和“传统”句法
萧乾的书评编辑策略与文化视野
——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
符号修辞对地方文化认同再构的文本策略
穆旦研究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穆旦手稿两种辑录
穆旦诗歌在港台地区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穆旦译文三篇辑存
“分裂”的痛苦与升华
——20世纪40年代读者批评视域中穆旦新诗的“颓废”哲思
穆旦的PTSD与诗歌疗救
——从《阻滞的路》到《森林之魅》
文学档案
新见吴宓20世纪40年代史料三则
从新发现的两则史料看“吴宓赠书”
朱湘史料考辨
陈梦家著述编年
民国文学研究
国民党的“文化剿匪”与“审查委员会”的设立
百年新诗的“第一首杰作”《小河》解
文夕大火:战时文人的创伤记忆与灾难书写
寄宿学校体验与“游离”诗人徐讦
论“京派”的消融
鲁镇与鲁迅的乡土文学结构
共和国文学研究
意识形态宣传视角下的《百花齐放》
农民何以“底层化”?
——由胡学文《命案高悬》引发的思考
“犁”与“梨”的重奏:论多多诗歌深度意象的参差变形
思想史视域下的《鸠摩罗什》与大乘佛学
港澳台文学研究
论覃子豪海洋诗主题的“回归”叙事
台湾新乡土小说中的日据历史书写
——以吴明益、甘耀明、王聪威为考察对象
学人·著述
对当代文学学科困境的正面回应
——评王卫平等《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体系的重建与文学价值论》
田野调查、“新批评”与新诗史写作
——评柯雷《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
编后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