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改编理论
作者:[加] 琳达·哈琴,[加] 西沃恩·奥弗林 著,任传霞 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ISBN:9787302523062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改编理论/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探究了创新改编的持续发展,认为改编实践是故事想象力的核心。琳达·哈琴通过一系列的媒体,从电影到歌剧、视频游戏、流行音乐和主题公园,发展了改编理论,分析了每一种媒体的广度、范围和创造的可能性。新版本既讨论了新改编形式/平台,也讨论了改编研究中新发展。其中重点关注数字媒体语境中的改编,阐述了跨媒体实践的影响以及改编形式和实践特性,以及跨媒体平台的游戏叙事延伸、以粉丝为基础的改编(从推特、脸书到家庭影院)和从书籍到数字形式的改编。
作者简介
琳达·哈琴(Linda Hutcheon),欧美地区十分活跃的加拿大籍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和研究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系名誉教授。曾经是著名的全美现代语言学会(the Modem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执行委员会成员(1993-1996).并于2000年当选该学会第119任主席。1998年荣获当年度的“诺思罗普”弗莱研究和教学奖”,并被认为是弗莱的学术继承人。自20世纪90年代始,其许多著述被陆续译介到中国。其中《加拿大后现代:当代加拿大英语小说研究》(The Canadian Postmodern:A Stud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Canadian Fiction,1988)、《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A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History,Theory,Fiction,1988)、《后现代主义政治》(The Politics of Postmodernism,1989,2002)、《论戏仿:二十世纪艺术形式的启示》(爿Theo,y of Parody: The Teachings of Twentieth-Century Art Forms,2000)和《反讽之锋芒:反讽的理论及政见》(Irony's Edge: The Theoryand Politics of Irony,1994)等著作对中国的后现代主义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沃恩·奥弗林(Siobhan o'Flynn)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文化研究项目的高级讲师,加拿大电影中心媒体实验室的OCADU/CFC媒体实验室的兼职研究生教师。任传霞,文学博士,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学理论、改编研究方面。出版专著《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之维》(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合著《现代性与民族性——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双重追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网络文艺论纲》(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4)等。
目录
第一章 开始创建改编理论:是什么?是谁?怎样?何处?何时?
熟悉与蔑视
视改编本为“改编本”
到底是什么被改编了?如何改编?
双重视觉:定义改编
改编作为产品:宣示的、广泛的、特定的转码
改编作为过程
参与方式
构架改编
第二章 是什么?(形式)
媒介特征重温
讲述←→展示
展示←→展示
互动←→讲述或展示
偏见1:只有讲述模式(尤其是散文小说)具有在观点中表达亲密和距离的灵活性
偏见2:内在性是讲述模式的领域;外在性最好由展示模式尤其是互动模式操控
偏见3:展示模式和互动模式只有一种时态:现在时;只有讲述模式能够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
偏见4:只有讲述(在语言中)能够公正地对待这些因素:含糊、讽刺、象征、比喻、沉默、缺席;这些
在展示模式或者互动模式中“不可转移”
从实践中学习
第三章 是谁?为什么?(改编者)
谁是改编者?
为何改编?
经济诱惑
法律约束
文化资本
个人和政治动机
从实践中学习
改编中的意向性
第四章 如何改编?(受众)
改编的愉悦
已知的和未知的观众
参与模式再探
沉浸的种类和程度
第五章 何处?何时?(语境)
语境的广阔
跨文化改编
本土化
从实践中学习
为什么是《卡门》(Carmen)?
卡门故事——与刻板印象
《卡门》的本土化
第六章 最后的问题
改编不是什么?
改编的吸引力是什么?
后记
参考文献
熟悉与蔑视
视改编本为“改编本”
到底是什么被改编了?如何改编?
双重视觉:定义改编
改编作为产品:宣示的、广泛的、特定的转码
改编作为过程
参与方式
构架改编
第二章 是什么?(形式)
媒介特征重温
讲述←→展示
展示←→展示
互动←→讲述或展示
偏见1:只有讲述模式(尤其是散文小说)具有在观点中表达亲密和距离的灵活性
偏见2:内在性是讲述模式的领域;外在性最好由展示模式尤其是互动模式操控
偏见3:展示模式和互动模式只有一种时态:现在时;只有讲述模式能够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
偏见4:只有讲述(在语言中)能够公正地对待这些因素:含糊、讽刺、象征、比喻、沉默、缺席;这些
在展示模式或者互动模式中“不可转移”
从实践中学习
第三章 是谁?为什么?(改编者)
谁是改编者?
为何改编?
经济诱惑
法律约束
文化资本
个人和政治动机
从实践中学习
改编中的意向性
第四章 如何改编?(受众)
改编的愉悦
已知的和未知的观众
参与模式再探
沉浸的种类和程度
第五章 何处?何时?(语境)
语境的广阔
跨文化改编
本土化
从实践中学习
为什么是《卡门》(Carmen)?
卡门故事——与刻板印象
《卡门》的本土化
第六章 最后的问题
改编不是什么?
改编的吸引力是什么?
后记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