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北宋诗学之理学文化观照
作者:张杰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01
ISBN:9787311050603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理学与诗分别是北宋哲学与文学领域*重要的时代标识。北宋理学虽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甚至还处于“泛文化”状态,但已经对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生产”产生渗透和影响,宋诗作为一朝之文学革新,无论创作还是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着有“理学文化”之色彩。《北宋诗学之理学文化观照》将“理学文化”作为北宋诗歌研究的切入点,以北宋诗歌发展史为主要叙述线索,选取重要的诗人、作品及理论为论述节点,结合社会文化思潮,紧密围绕“性”与“理”两个关键词,深入分析、发掘“理学文化”与北宋诗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简介
暂缺《北宋诗学之理学文化观照》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庆历诗学的思想文化语境
引论
第一节 范仲淹“易”哲学观及其诗学理念
第二节 “孔颜乐处”观与范仲淹诗
第三节 欧阳修“平易”诗风的“易”哲学解读
第四节 “意新语工”说的文化诗学内涵
第二章 熙丰、元祜间的诗学精神构建
第一节 “荆公新学”精神与“王荆公体”
第二节 司马光“中和”思想影响下的诗学精神
第三节 “党争”诗坛与士人心性
第四节 《六一诗话》到《温公续诗话》
第三章 士人“性命自得”与东坡诗境
第一节 苏轼“何妨吟啸且徐行”式的“性命自得”
第二节 苏轼“实美”精神观照下的诗文思想
第三节 “诗画一律、天工清新”:苏轼的心性审美
第四节 苏轼“顺物自然”的诗禅艺术
第四章 黄庭坚心性诗学的思想造诣
第一节 怨而不怒,胸次释然:黄庭坚诗歌创作心态
第二节 转益多师,德才并蓄:黄庭坚诗法实践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山谷诗法体系
第四节 “不烦绳削而自合”:黄庭坚诗学至境的双重内涵
第五章 后苏黄时代:性命坚守与“诗史”传承
第一节 “活法”与“悟入”的心性哲学语境
第二节 陈师道“闭门觅句”背后的性命坚守
第三节 陈与义对于杜甫“诗史”的传承
结语及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庆历诗学的思想文化语境
引论
第一节 范仲淹“易”哲学观及其诗学理念
第二节 “孔颜乐处”观与范仲淹诗
第三节 欧阳修“平易”诗风的“易”哲学解读
第四节 “意新语工”说的文化诗学内涵
第二章 熙丰、元祜间的诗学精神构建
第一节 “荆公新学”精神与“王荆公体”
第二节 司马光“中和”思想影响下的诗学精神
第三节 “党争”诗坛与士人心性
第四节 《六一诗话》到《温公续诗话》
第三章 士人“性命自得”与东坡诗境
第一节 苏轼“何妨吟啸且徐行”式的“性命自得”
第二节 苏轼“实美”精神观照下的诗文思想
第三节 “诗画一律、天工清新”:苏轼的心性审美
第四节 苏轼“顺物自然”的诗禅艺术
第四章 黄庭坚心性诗学的思想造诣
第一节 怨而不怒,胸次释然:黄庭坚诗歌创作心态
第二节 转益多师,德才并蓄:黄庭坚诗法实践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山谷诗法体系
第四节 “不烦绳削而自合”:黄庭坚诗学至境的双重内涵
第五章 后苏黄时代:性命坚守与“诗史”传承
第一节 “活法”与“悟入”的心性哲学语境
第二节 陈师道“闭门觅句”背后的性命坚守
第三节 陈与义对于杜甫“诗史”的传承
结语及问题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